〈撒母耳記〉下 15:28 我在曠野的渡口那裡等你們報信給我。

閱讀經文:〈撒母耳記〉下 15:13-37

此時的大衛雖然已經年記大了,但是他的反應和處理事情的能力卻一點都不比年輕時差。他顯然沒有想到押沙龍會叛變,但是一聽到這個消息,卻很快就做了一個決定,離開耶路撒冷。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就把事情整理得有條有理,誰該留,誰該跟他走,哪個人要負責何事,大衛王像一個總指揮,把事情安排得十分妥當。押沙龍在希伯崙,為何大衛要離開耶路撒冷呢?因為大衛知道有許多人跟隨押沙龍,若是他留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必然變成戰場。假如他留下來,他不可能把耶路撒冷拱手交給押沙龍,為了避免無辜的百姓遭到殺害,大衛選擇退出耶路撒冷,只留下十個妃嬪看守宮殿。當然這是象徵性的,因為十個妃嬪怎麼能抵擋押沙龍的攻勢?伯墨哈是耶路撒冷過汲淪溪谷以前,面向橄欖山的一座房子(或是:地方)。

患難見真情,在大衛逃亡時,有個迦特人,也就是非利士人以太,他帶著跟隨他的人和所有婦人孩子也跟著大衛走。大衛是個仁君,他知道以太剛從非利士地逃到耶路撒冷,正應該享受穩定的生活,不然也可以去輔助新王,拿個高職,何必跟著他這個糟老頭子顛沛流離,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逃亡生涯?但是以太的回答,就好像路得給拿俄米的回答那樣令人感動:“無論生死,王在哪裡,僕人也必在哪裡!”有的解經家說,跟隨大衛的基利提人、比利提人等六百從迦特來的人,其實就是跟隨以太的人,也是大衛那時擁有的唯一軍旅,但是大衛還是不忍心看他們為他而奔波,被他連累。但是經過亞太一再保證,大衛終於允許他們和他一起過了汲淪溪,再往曠野而去。

大衛預備過了曠野,走到耶利哥的渡口,過約旦河,再上瑪哈念,在約旦河西的以色列地休息,同時等待事情的進展。大衛對以色列的地理可熟悉了,在以色列地逃亡了幾年,那裡的情形如何,他幾乎都瞭若指掌。但是在他繼續要前行時,卻發現祭司們把約櫃都抬來了。此時,我們看見大衛的信心,他不要讓神的約櫃跟著他流浪。以前的人以為抬著約櫃就好像有了護身符,連上戰場都要把約櫃從會幕中抬出去;但大衛對神的理解更加透徹。他知道不是約櫃可以保護他,而是神要不要讓他回來。所以神若恩待,他必回到耶路撒冷。不然的話,也要讓約櫃好好放在耶路撒冷,至於神要怎樣待他,他都甘願接受。在大衛身處逆境時,我們更可以感受到大衛對神的信心和敬畏。他不肯“利用”約櫃,他不要“要脅”神,即使得受死,也聽憑主命。大衛很有智慧,他很愛神,但也很理智。他要撒都等祭司們,作為通風報信者,也就是安插他們在耶路撒冷作他的探子。

此時的大衛一定百感交集,當年被掃羅追逼迫害,如今卻是親生兒子逼他再次逃亡。他蒙頭赤腳上橄欖山。許多人都有爬山的經驗,當年的橄欖山也不會舖上瀝青或水泥,赤腳走山路,那真是苦不堪言。山上的路一定有大石頭小石頭和跌下來的樹枝等等,真會把人的腳又刺又割的。蒙頭赤腳上橄欖山,苦不堪言,心裡難受又前途茫茫,所以都一面上,一面哭。那真是很悽慘的場面啊!這時有人告訴大衛,他最忠誠的謀士,多年的知己好友亞希多弗,竟然去幫助押沙龍,無疑是對大衛再補上一刀。

這時大衛的解決方法十分精妙,求神使亞希多弗的計謀變為愚拙。是的,在人的盡頭,只有倚靠神才是最有效的辦法。亞希多弗有智慧,神比亞希多弗更加智慧,不是嗎?大衛真是很會禱告,也懂得怎樣禱告,他不是漫天舖地的禱告,而是針對需要去禱告。從大衛寫的詩篇裡,我們也會發現,大衛真是很會禱告的人。在英文聖經(NKJV)裡說,大衛上了山頂,也就是他敬拜神的地方(where he worshiped God),他碰到了他的朋友亞基人戶篩,戶篩好像早料到大衛會到那裡,所以早已在那裡等著大衛。戶篩的出現,彷彿是神應允了大衛的禱告,因為後來就是戶篩破壞了亞希多弗的謀。戶篩年事已高,所以大衛不要他一起逃亡,免得成為大衛的累贅。大衛講話可真直接。但是大衛吩付他,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他去做,就是做大衛在耶路撒冷的間諜。跟大衛的心計比起來,押沙龍實在太嫩了。大衛已經在耶路撒冷佈置好一切,等他自投羅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