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 24:14 大衛對迦得說:「我甚為難。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他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裡。」
閱讀經文:〈撒母耳記〉下 24章
我們要先思考一個問題,因為〈撒母耳記〉/〈列王記〉和〈歷代志〉上下這幾卷書都有許多記載雷同之處,所以讀這幾卷書時,若互相對照,就可以有更清楚的理解。當然其中也有的記載同一件事,但有不同的角度和看法。例如在本章中,大衛數點人數後的數目和〈歷代志〉上21章的數目不一樣。根據聖經學者的看法:由于代上21:6 特別提到利未人和便雅憫人沒有數在其中,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兩本書在記載上有的包括某些人,有的不包括某些人。代上21:5 的數字包括了以色列的常備軍,288,000人(代上27:1 – 15 的十二班,每班24000人),以及守衛耶路撒冷的特別部隊,和在屯車的城邑里的12000人(代下一:14)。從一百一十萬減去這些數字,就得到撒下24:5 的八十萬了。代上21:5的猶大人可能沒有包括正規軍三萬(撒下六:1)。
第二個要思考的問題是,在本章裡說是神向以色列人發怒,所以激動大衛去數點百姓;在代上21章則記載是撒旦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所以激動大衛去數點百姓。新譯本把此處的“激動”,譯為“引誘”。既然不是神就是撒旦,那怎麼可以處罰大衛或百姓呢?這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筆者也不打算在這裡解釋,因為我不是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位,無法代答。但是有一件事,本章裡提到神向以色列人發怒。為何神會向以色列人發怒呢?從歷史(例如:士師記)來看,都是在以色列人開始拜偶像時,神就會向他們發怒。撒旦又怎樣能引誘大衛呢?最簡單的就是大衛的驕傲。神也曾經要摩西數點以色列人,以便劃分軍隊;但是當大衛要數算時,連約押都反對,以致於沒有去算利未人和便雅憫人。連約押都覺得不該去做的事,可見當中有問題,動機的問題。不是為了需要,而是為了自己的榮耀。當一個人功成名就時,要不驕傲還真的很困難。以色列人和大衛有沒有罪,大家一起想想看。
大衛數點百姓後,心裡自責。為何會自責?因為做了神不喜悅的事。人做錯事會自責,還有救。因為聖靈還與他同在,提醒他做錯事了;若做錯而不自責,那就糟了,表示已經沒有聖靈的同在了。先知帶來一個信息,神要大衛在三樣災中選一樣做為懲罰。七年的饑荒,似乎時間太長了,百姓會很痛苦;在“敵人面前逃跑,被追趕三個月”,這種痛苦大衛已經受夠了。大衛以何事做為選擇的因素呢?他說:“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他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裡”。這就是大衛對人和神的認知,神比人更有憐憫。事實也真的如此,當我們回想歷史上多少人用最殘忍的手段去對付自己人,平常沒有權力,一旦有了權力的人很快就變成魔鬼一樣,去折磨別人,什麼殘酷的方法都想得出來。
雖然民間因為瘟疫而死了七萬人,但是當天使要滅耶路撒冷時,神就後悔,吩咐天使住手。神會捨不得,神的心會痛,神的管教裡有憐憫,有節制。在〈以賽亞書〉57章16節,神說:“我必不永遠相爭,也不長久發怒,恐怕我所造的人與靈性都必發昏。”神知道人的有限。大衛看到百姓受苦他也心痛了,寧可神攻擊他和他的父家。這就是牧者之心。大衛堅持要用錢買下亞勞拿的農場,作為獻祭的地方。大衛不肯佔百姓的便宜,也不肯用白得之物作燔祭獻給神。因為他明白神是真神,是活神,神知道我們內裡最深的思想。現今有許多人不明白神和偶像之不同,從他們對神的奉獻上,就可明白他們對神的了解有多少。
亞勞拿農場是以前亞伯拉罕獻以撒之處,也是後來所羅門王建聖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