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32:17   公義的果效必是平安,公義的效驗必是平穩,直到永遠。

閱讀經文:以賽亞書 32:1-20

1看哪,必有一王憑公義行政,必有首領藉公平掌權。 必有一人像避風所和避暴雨的隱密處,又像河流在乾旱之地,像大磐石的影子在疲乏之地。 那能看的人,眼不再昏迷;能聽的人,耳必得聽聞。 冒失人的心必明白知識,結巴人的舌必說話通快。 愚頑人不再稱為高明,吝嗇人不再稱為大方。 因為愚頑人必說愚頑話,心裡想做罪孽,慣行褻瀆的事,說錯謬的話攻擊耶和華,使飢餓的人無食可吃,使口渴的人無水可喝。 吝嗇人所用的法子是惡的,他圖謀惡計,用謊言毀滅謙卑人,窮乏人講公理的時候,他也是這樣行。 高明人卻謀高明事,在高明事上也必永存。

安逸的婦女啊,起來聽我的聲音!無慮的女子啊,側耳聽我的言語! 10 無慮的女子啊,再過一年多,必受騷擾,因為無葡萄可摘,無果子可收。 11 安逸的婦女啊,要戰兢!無慮的女子啊,要受騷擾!脫去衣服,赤著身體,腰束麻布。 12 她們必為美好的田地和多結果的葡萄樹捶胸哀哭。 13 荊棘蒺藜必長在我百姓的地上,又長在歡樂的城中和一切快樂的房屋上。 14 因為宮殿必被撇下,多民的城必被離棄,山岡、望樓永為洞穴,做野驢所喜樂的,為羊群的草場。 15 等到聖靈從上澆灌我們,曠野就變為肥田,肥田看如樹林。

16 那時,公平要居在曠野,公義要居在肥田。 17 公義的果效必是平安,公義的效驗必是平穩,直到永遠。 18 我的百姓必住在平安的居所,安穩的住處,平靜的安歇所。 19 但要降冰雹打倒樹林,城必全然拆平。 20 你們在各水邊撒種牧放牛驢的有福了!

本段為第五個「禍哉」的第二部份,主要經文為第卅二章,本章主要論到神必興起一王(可能指的是22:20-22的以利亞敬,他也是彌賽亞的預表),他要憑公義治理猶大。從更遠一點的焦距觀察,先知透過此王的統治,透視到彌賽亞對普世列國的掌權。先知說「必有一人」(原文為『每個人』)像避風所和避暴雨的隱密處,意指在彌賽亞的統治之下,每一個屬於祂的領袖,都能反映出祂的公平與公義,因著此一理想統治群的治理,使得每一位百姓都如沐春風,安居樂業。先知形容這群領袖要成為百姓的避風所,百姓在他們的統治之下,好像「河流在乾旱之地,像大磐石的影子在疲乏之地」,不但能夠滋潤百姓乾旱的心田,更使在戰亂中身心疲憊的百姓,好似獲得處可以憩息的陰涼處所。

屆時,祂將成為眾民的知識與智慧、保障與磐石(32:2-4),而「那能看的人」(指先知或領袖)眼不再昏迷,「能聽的人」(指百姓)必得聽聞,「冒失人」(指決策者,因為之前他們不求問神)的心必明白知識,「結巴人」(指喝醉酒無法表達真理的領袖們)的舌必說話,「通快愚頑人」(指自命為高明的智慧人)不再稱為高明,「吝嗇人」(原文為騙子或貪婪者)不再稱為大方(32:3-5),因為他們習於以餿主意和謊言詭計,攻擊耶和華和世上的謙卑人,使饑餓人與窮乏人無食可吃,無水可喝(32:6-7)。唯有高明人(指不倚靠人,只倚靠神的人)所謀的高明事必永存(32:8)。

最後,先知揭開了聖靈澆灌的啟示,以「曠野變肥田,肥田看如樹林」的比喻,來描述復興的景象(32:15)。他提醒「安逸的婦女」、「無慮的女子」(指猶大認為靠埃及便可以高枕無憂,安逸無慮),一年之後亞述王西拿基立必定入侵,那時他們將造成農作物欠收,土地無法耕植。猶大不再安逸無慮,因為亞述的騷擾必使她戰競(32:11),農業的蕭條必使她哀哭(32:12),城邑必因戰亂而荒廢,成為野獸所居之所、荊棘與蒺藜生長之處(32:13-15)。

面對上述的景況,先知此時提出了他的勸告:除非耶路撒冷的婦女改變他們虛浮安逸的生活,要為將臨到她們居住的城之災禍搥胸哀哭(32:9-12),否則隨著極度歡樂之後要來臨的,必是城廓傾廢、良田荒蕪的悲慘(32:14)。但若百姓願意謙卑敬虔地尋求神,祂必賜下復興,並讓他們活在滿有公平與公義治理的國度中,享受平安與平靜的生活(32:16-19),祂必為他們降冰雹打倒「樹林」(指亞述軍隊),「城」(指屬人的組織)必全然拆平,屆時不論是撒種的農夫或是放牧的牧人,都不用懼怕,因為一切的威脅已經除去。

神子民獲得賜福的條件,乃是建立在真誠與謙卑的悔改上面。神是輕慢不得的,神賜福永遠是依據我們對祂與對人真誠的程度而定,反之,有口無心的或是有條件的悔改,都顯示出仍有驕傲的成份在裡面,如此一來,也無法享受真實的平安與平靜。

〔今日禱告〕上帝啊!祢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祢在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

(戴文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