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日報

宣教士食人島研發族群文字: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華人的家庭裡,父母都將錢財留給下一代,但有宣教士將子女安排在環境惡劣貧窮的地方,卻留給他們最上好的禮物。

Radius Asia宣教訓練中心總幹事陳維恩牧師在世界華福中心舉辦TIP Talk見證會,分享與太太帶著兩個小女兒遠赴巴布亞幾內亞原始火山島巴紐(Biem)當聖經翻譯宣教士不為外人道的經歷。

食人島宣教 研發族群文字

2007年陳維恩和太太張悅慈偶然拜訪巴布亞幾內亞原始火山島巴紐(Biem),聽到一位當地人說:「外國人為了錢,都願意來到我們國家,為什麼基督徒不願意為了上帝搬過來呢?」那位巴紐朋友扎心的話讓陳維恩夫妻決定跳出人生的舒適圈。2009年即使張悅慈已患上無法痊癒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兩個女兒也才出生不久,他們仍踏上一條外人眼中不可思議的「不歸路」,就此搭上前往南太平洋的班機。

在巴紐島遇上不為人知的困難,在島上某些部落仍有食人習俗,當地一位已歸信主的弟兄告訴他,其父親吃過人不是因為肚子餓而是宗教儀式。其他大小困難還有為了帶島民看醫生被持槍搶劫、一家生活所需都來自募款、孩子接連患上瘧疾和蜂窩性組織炎,好不容易度過難關,張悅慈卻發現罹患乳癌第三期。

2012年2月陳維恩一行人終於研究出巴紐族的文字系統,開始在島上用母語教學,成為歷史上第一次巴紐族人用自己文字書寫。

島民信主成長老替女兒洗禮

陳維恩回想當宣教士的決定受不少人反對,自小在台灣長大14歲搬到美國之後又搬到加拿大,所以有三個國家的護照。在華人的世界觀通常將最好的東西留給下一代,這個觀念從我們的父母價值觀而來然後逐代相傳下去,他到巴紐島10多年,在該地一家的生活可說困難但又不困難,在島上每天的生活都是敬拜讚美主。

在他和太太計劃到一個需要福音的地方卻很多人反對,華人的觀念是要將最好的帶給下 孩子,所以很多人反對他們去該地方宣教。

陳維恩展示在島上生活照,每天晚上兩個女兒靠著一個燈泡讀聖經,燈泡靠太陽能發電的,孩子卻在這個島上認識神。另一照片是當地信徒接受訓練並且成為教會的長老,由他們來教導島上居民學習神的話語,最後由該長老替他的孩子洗禮。他強調:「不是宣教士有什麼偉大,本來就是耶穌的大能,我不是只記得自己是福音傳遞者,我是在他們的身上看到神如何改變一個生命而領受了福音。」

無法放在臉書的照片

他還分享在島上難忘的事,有一個晚上跟十幾個男生到海邊釣魚一面傾談一面燒魚吃,島上沒有電只靠電筒照明,沒有拍照片放在社交平台,不過這啟發陳維恩與神親近的感覺,沒有照片放在網上但卻留在我們的心裡。他也希望我們的生命與神最親近的時候,也會像他一樣也有張無法放在臉書或IG上的照片。而那張照片不只是一瞬間,乃是把生命扎根下去所累積下來的成果。

最後他指,四福音都記載耶穌一個教導:「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馬太福音16:25)勉勵信徒:「耶穌基督要我們的生命做一些跟永恆連結的事情甚至喪掉生命。」

世界華福中心2020年1月展開全球新一波福音運動「煽風點火」計畫(The Set-A-Fire Campaign),從跨代、跨界、跨文化挑旺華人參與福音熱誠。為配合該項計劃,展開TIP Talk見證會,「TIP」代表「煽風點火」概念由三大元素組成:科技(Technology)、創新(Innovation)、先知性(Prophetic),簡稱為「TIP」。

【記者何毓芬台中報導】「我家門前是太平洋,後面有火山!」2009年,陳維恩、張悅慈牧師夫婦帶著年僅4歲和3歲的女兒(沐真和沐安),一家四口飄洋過海舉家搬遷到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的「Biem」原始火山島上,與Biem族人生活在一起,學習部落語言,融入當地生活,翻譯聖經並建立教會,為了把福音傳到未得之地。

張悅慈師母於八月25日受邀至東海大學基督教會舉辦的親子講座中,以「在巴紐宣教場域中下一代信仰生活的培育」為題,與家長們分享親子教養經驗,以及如何在這世代中培育敬虔的下一代?

全家一起宣教 孩子成為好同工

「當我們全家要去巴紐宣教時,除了人身安全之外,大家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張悅慈分享,Biem是一個沒有學校的小島,他們夫妻帶著兩個孩子自學,與孩子一起學習當地的語言。兩個女兒從小就跟島上的小朋友一起長大,在島上認識信仰受洗信主,也清楚神對她們生命的呼召。女兒們漸漸長大之後,開始會幫忙當地婦女照顧孩子,讓婦女可以接受信仰課程,也教導陪伴當地的兒童及青少年識字讀經、認識神的話語。

張悅慈感恩地說:「全家人在宣教過程中一起服事,兩個女兒成為他們夫妻很好的同工。」回到台灣之後,兩個孩子必須重新適應生活環境,尋找屬靈的家,但神對兩個孩子的心意,並沒有因轉換地方而有所改變。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態度

張悅慈提到,聖經中描述一位年輕財主,凡事卓越、為人正直、受人敬重、蒙神寵愛。當耶穌向他發出一個邀請時,卻憂憂愁愁地走了。這位年輕財主認為跟隨耶穌的代價太大了,不值得放棄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身為現今世代的父母,我們會不會養育出一整代的年輕財主?雖然孩子在學校認真學習,在教會穩定聚會,但是當神親自向他們發出邀請時,他們卻不願意回應呼召。如果我們對孩子成績的擔心,遠勝過孩子與神的關係時,孩子就認為成績比愛神還要重要。「父母的態度將決定孩子的態度,也深深影響孩子的信仰觀。身為父母的我們,必須思考我們要把孩子帶到哪裡?」張悅慈如此說。

她進一步表示,建立基督化家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擁有「以福音為中心」的世界觀!父母要帶著永恆的盼望來教養、牧養孩子,與孩子一起戴上福音的眼鏡,用屬神的眼光來看待並回應生命中所遇到的人事物。

面對不冷不熱 苦難是最大解藥

「對我們家來說,成為敬虔家庭的祕訣是『苦難』!」張悅慈說,2011年發現自己罹患癌症,當時兩個孩子只有5、6歲,陪伴她經歷化療過程。當時,她主動跟孩子們談到關於「死亡」這件事,透過一些故事敘述幫助孩子明白,雖然人生有苦難,但在基督裡有盼望。2017年,在一次檢查中發現癌細胞擴散,對她來說是很大的衝擊。但癌細胞沒有動搖這個家庭,反而更堅定全家人對神的信靠,兩個孩子也有更穩固的信仰根基。她認為,苦難是面對不冷不熱的心,最大的解藥!當神允許苦難臨到時,為要煉淨我們的生命更有基督的樣式。

張悅慈也指出,許多父母用盡心力,希望讓自己的孩子配得這個世界,包括有好的成績、有好的表現、有好的名聲等。但真正依靠神的父母,必須要謙卑有見識,帶著恐懼戰兢的心,教養神託付給我們的產業,使我們的兒女從神所栽種的嫩芽,逐漸長大成熟成為大樹,來訴說神的榮耀!

神對孩子的愛 勝過父母對孩子的愛

本身是牧師孩子(PK)的張悅慈回想起,高三時看見許多同學忙著去補習,而不來參加團契聚會。有一次,她跟母親說:「我應該還是要來團契,因為我是牧師的孩子。」母親卻回答她說:「不要因為妳是牧師的孩子才來團契聚會,永遠要記得妳是上帝的孩子!」母親這番話深深影響她的信仰,也更堅固自己與神的關係。如今,她也常提醒兩個孩子:「要跟神建立關係,妳們的生命是屬於神,自己要對神負責!」

張悅慈表示,每個父母都不完美,但神仍然挽回我們、使用我們。神對孩子的愛遠遠超過我們對孩子的愛!身為父母所能做的,就是盡全力成全孩子回應呼召,持續走在跟隨神的道路上。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s://www.ct.org.tw/1348390#ixzz6ONJm58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