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辉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1【亲爱的弟兄,姐妹】

当我看到你的孩子说他/她不再信主的消息,心里和你们一样满了悲伤!我知道,这对于你们来说真像是一个晴天霹雳!因为,一直以来你的孩子都是在教会里长大的啊!

是的,很多姐妹从怀孕就在教会为腹中的孩子祷告;他们在襁褓中就被带到教会里接受大家的祝福!或许当他刚刚会说话,你就教给他说:阿们;可能在她刚开始走路,你就教给她祷告。当他帮助人的时候,你用圣经的话夸奖他。当她犯错误时,你用圣经的话责备她。

你会说我不是一直都是用圣经的话来教导他们啊!可怎么今天会变成这样呢?让我们深入地审视我们的家庭信仰生活,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2【教会里的生活】

有些家庭只是在周日才和圣经信息有关系,但就是这样也不能保证一年52次的出席,当孩子有活动的时候,当家庭有旅游安排的时候,当天气恶劣的时候…… 我们常常发现教会的出席率会在这些时候降低!

这确实令人感叹,我们的信仰有多坚持呢?

根本不需要什么逼迫,一场大雨,教会敬拜人数,就可以减少20%,一场大雪可能减少到50%!还需要什么特别的诱惑吗?敬拜聚会要让位给度假,或者孩子的比赛。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难道不是在用事实告诉孩子:我们不能靠神胜过困难,哪怕是像雨雪这样的小麻烦。我们对神的敬畏,也没有超过我们属世的需要,在钢琴比赛中拿奖对我们更重要!

当我们在很多生活选择中作出这样的决定时,我们其实在用事实告诉孩子:我们并没我们说的那么爱神!

很多华人家庭选择教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看是不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儿童主日学或者青少年团契。这也确实是各教会理应努力提高的地方,但如果一个孩子只是在一年52次(可能还达不到)活动中来建立他们的信仰,又会有多坚固呢?

太多家庭处于忙碌中,孩子被各种技能学习和活动占满。家人没有安排任何时间和孩子讨论圣经和信仰。于是大部分时间孩子接触到的是世界的价值观。最可怕的是,家长认为我们的孩子“是在教会里长大的”,但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和教会的孩子一起长大的”。

多年之后,他们会有一些在教会认识的朋友,但却没能成为教会的一个成员!

3【教会之外的生活】

一部分基督徒家庭,在教会之外和世人没有任何区别。而且更糟糕的是,我们会在真实动机上面加一个“属灵的理由。”我们希望孩子考名校,是为了“荣耀神”。希望孩子各方面都优秀,“居上不居下”,是为了“荣耀神”。找个好工作,有个条件好的对象,事业顺利,财务自由…… 都是为了“荣耀神”。世人想要的,我们一样也不会少,而且还要加上“为神的荣耀”。

另一方面,我们的焦虑也一点不比那些不信主的世人更少!我们同样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一样去买学区房,一样每天拍著桌子瞪着眼睛为了孩子写作业的事犯愁!

除了担心他们的技能,你可能也担心他们的品格。你怕他受“坏朋友”的影响,会常常用圣经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言行。你遗憾自己没有生在基督徒家庭,就一定要把这个“从小按照圣经教导生活”的礼物给你的孩子,“帮助”他们从小就认罪悔改!

4【“出人意外”的叛逆】

可能弟兄姐妹自己都没有想到,我们的作法其实和许许多不信主的家长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是把其他“虎妈狼爸”的方式加上“属灵的理由”,一样是要用人的方法来塑造一个合自己心意的孩子。

我们应该看清的是,每一个孩子也都是一个罪人,和我们一样“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篇51:5)

他们和其他罪人一样需要有一个接受福音的过程!从小就听到福音,并不表示他们就重生得救了!

他们需要对信仰有一个思考,自己做一个决定!是否要接受耶稣做他自己的救主,并且跟随祂过一个圣洁的生活。这实在需要神的恩典,圣灵的带领,因为人信主是神的作为。

但父母也确实可以带给他们极大影响,使他们透过一个被主改变的生命,看到神的工作在父母家人身上。

父母能够把孩子带到教会,使他们很小就有机会听到福音,是一个极大的恩典!但他们不一定完全得着了这个机会。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听了一些圣经故事,知道了一些关于上帝的知识,却并不明白这和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这些知识和学校里面学的知识有什么不一样?

孩子们在主日学的课余热火朝天地讨论最新的手机游戏,或者学校的奇闻趣事。他们更多的是在享受没有作业和上学的轻松。

甚至有时候,他们深深反感。因为他们不但要和那些不信主的孩子一样忙于课业和学习技能,还得花时间在这些“古老的教导”上。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处在一个和教会环境完全不同的世界中!谁能告诉他们怎么用这些“远古的信息”解决他们今天面对的问题?当他们看到连他们的父母,教会长辈也没有完全按照自己说的去做,甚至也不能从圣经真理中得着喜乐平安。这个困惑就更大了!不好的见证总是更让孩子们注意。当我们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罪人的本相时,会给小罪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去教会弟兄姐妹家做客,席间主人推荐一款食品,笔者脱口而出,“不是太喜欢吃这个。”主人家的孩子立刻问道:“为什么叔叔可以不吃不喜欢的东西,而我不能? “尴尬之下,只好立刻悔改。但有多少我们的软弱甚至失败落入他们的眼中,而我们浑然不知呢?

这些不好的见证,日积月累是不是就在他们中间成了一道拦阻呢?当我们自以为一切顺利,按部就班地过着我们的宗教生活(自以为是信仰生活),却不知道孩子已经和真正的信仰渐行渐远。

5【合神心意的教导方式】

当孩子过了言听计从的年龄,开始用自己眼光来认识世界时,周围的一切都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世界的繁华在吸引他们,又有谁能引领他们认识主里的丰富呢?

华人的家长更习惯用权威来教导孩子,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孩子成为家里的权威,有时候这两方面掺杂变换。

很多家庭的重心甚至中心是孩子,孩子被高举到超过神,结果就是以利儿子那样的悲剧。也有些在管教上简单粗暴,操控孩子的一切,成为他们的神。虽然讲道理时引用的是圣经,但用的方式却不合圣经,甚至违背圣经。这样就难以和孩子在心灵上交通,成为真理的管道,更难用美好的属灵生命来影响孩子。

愿我们借着孩子的叛逆,有一个警醒,有更深刻的反思。我们当如何行,才能避免孩子“不再信主”的悲剧?

第一重要的是,我们要活出自己真正的信仰来。

我们不能仅仅是在主日的教会中是好基督徒,在家里,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按圣经的标准来行。父母亲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好的榜样。有肢体说,这不是很难吗?其实,你若真的已经被神得着,你的三观已经被圣经真理归正,你活出来的就是一个重生的生命,就是一个榜样。

还要做一个诚实的父母亲。

你若有亏欠,有软弱,就要诚实地向孩子说明,道歉。

第二,我们要相信神的话语。

我们自己要首先明白圣经中关于教养子女的教导,自己学习,吃透了神的话语,再用这些道理去教导自己的孩子。

第三,切记:德育教育不能代替福音,各种技能的培训不能代替福音,哈佛,耶鲁不能代替福音(请参考这篇文章:?!因德称义道德教化的故事,不是福音)。

福音是孩子自己与神的关系。我们要清清楚楚地把福音传给孩子,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个罪人,唯有耶稣可以救他/她脱离罪,脱离死。我们要祷告神软化孩子的心,使他/她谦卑下来,得以听进去福音的道理,我们祷告神来亲自重生我们的孩子。

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们在这种家庭难处中,抬头仰望神,求祂帮助我们自己回转归向祂,也帮助我们的孩子回转归向祂。愿我们自己切实信靠神,让我们全心信靠的神,也能成为我们孩子的神!

诗篇123:2
看哪,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神,直到祂怜悯我们。

——授权转载自凝辉弟兄      来自中国大陆,现居北美福音机构同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7yiL16SKl57l-g0aEC4Yw

——回应〈在教会长大的孩子,为何不信主了呢?〉

别把教养孩童的责任交给教会

尘菇 / 2019年1月30日

近日,网上再次流传一篇文章〈在教会长大的孩子,为何不信主了呢?〉

看罢文章后,作为经常要接触家长的青少年团契牧者,我深深明白到作为信二、三、四代面对信仰矛盾的心情。试问,孩子在教会的数小时,加上埋身牧养的时间,加起来怎能与家长与孩子共处的时数相比?牧养这群千禧孩子,必须要处理家长的牧养需要。教会的配套上,我常常与家长群组的牧者联系,使教会以家庭为本为牧养基础单位。我们发现信二代的家长,在教会、家庭里或孩子面前也是戴着多重面具。

曾试过有信二代家长来电质问牧者:「为何教会有其他青少年讲粗口?教会是一个圣洁的地方,我的孩子好乖,被人带坏怎么办?」不过,事实上这位信二代的孩子的品格,比起其他未信父母的孩子更为恶劣,只是因为在家一个样子、在校另一个样子,在教会又另一个样子,在牧者面前也会是另一样子。试问一个年纪轻轻已懂得戴上多重面具的少年,他的生命如何走下去?

近似的例子多不胜数。最让牧者心痛是信二代家长与牧者沟通永远只停留于学业成绩、升学或打机问题。以我多年牧养少年人的经验,从来没有家长问过牧者有关孩子们的灵性及信仰问题。例如:孩子们与神的关系如何?孩子们在家中有没有读圣经?孩子们经历考试测验,能否靠着祈祷得着平安?

家长问的却是「我的孩子不上学,你可不可以叫他去上学?」、「我的孩子又和同学大家,你可不可以劝劝他?」、「我的孩子不温书,只会打机,你可不可以叫他立刻去温书?」通常家长愿意问信仰问题的时候,就是「我的孩子不肯跟我去教会了,你可不可以劝他?」

曾试过,有信二代的家长代孩子向团契导师说:「我的女儿下星期不能来教会团契,因为我带她去海洋公园玩,再下星期,她要改补习时间,每次团契会迟半小时到。她这样忙,怎样有时间让她去团契?」团契导师面对家长质问时,也不懂回应,导致灰心、失望。牧者只能鼓励导师,不可以放弃,因为在基督教家庭中,教养孩童、成为生命榜样的责任必定在于家长。作为导师、牧者,我们只能尽一切的力量把孩子们带到上主面前,的确有时候家长是我们的阻拦,但我们也不能放弃孩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