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result for 耶穌奇妙的救恩导读】:本文主角的成长经历很类似我们海外华人:二岁随父母移民来美国,一切要从头开始,包括从零开始学习英文;因经济原因,他一直需要靠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来维持和完成自己各个阶段学业;他通过自己持续的勤奋努力,最后成为一名诗人、作曲家、以及音乐出版商。他出生于基督徒家庭,在十五岁时经历了灵魂的重生,随即开始了他街头布道的事奉,后来又走上福音音乐创作的道路。他在一台用5美元买下的破旧管风琴上创作了许许多多首美妙的圣诗;他一生创作的圣诗加起来达到四千首之多,被后人誉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福音赞美诗作家之一,并在1982年被列入“福音音乐名人堂”。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就是著名圣诗「耶稣奇妙的救恩」的词曲作者哈尔达.理乐纳斯 (Haldor Lillenas,1885-1959)。

理乐纳斯出生在北欧挪威卑尔根附近的一个岛上。他的父亲在当地是一个农场业者,家里有占地15英亩的农场,但土壤贫乏,地面多岩石。1886那年他父亲出售了自己的农场,先于家人漂洋过海途经加拿大来到了美国;不久他在南达科塔州的科尔顿买下了一个农场,并像早期的殖民者一样盖起了一座十分简陋的茅草屋(见下图)。在父亲做了这样简单的安置准备之后,他母亲在第二年带着他们兄妹三人也来到美国和父亲团聚了。那年他才2岁。

作为来美国寻梦的新移民,理乐纳斯一家抵达美国后经历了不断迁移的动荡阶段。在南达科塔州只住了两年,他们全家就搬到到美国俄勒冈州,住在阿斯托里亚附近的哥伦比亚河的一家农场里。在那里理乐纳斯开始学习英语并且上了小学。仅一年后全家又再度迁移,搬到了明尼苏达州的罗斯维尔。在那里稳定下来后,他进了哈威克的路德中学就读。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他不得不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在农场里干活,只有到了寒冷的冬天地里无活可干时他才可以专心在学习上。也因为如此,他不得不在17岁的时开始通过总部在英国的一家国际函授学校来继续他的学业。

理乐纳斯从小就在一个基督教的家庭中长大,他的父母亲都是虔诚的路德宗信徒。小时候因为他家是住在乡下偏僻的林区,平时的礼拜天偶尔才有牧师前来领会,多数情况下信徒们只能靠附近的几家邻居们聚集在一起唱诗、读经、祷告,更不可能有适合孩子们学习圣经的主日学学校。因此他从小更多地是从父母亲的口中来了解圣经和神的话语;另外还有一位经常来家照顾他和教他英文的年长妇人也给他说过许多有关耶稣的故事。15岁时,他正式加入当地一家路德宗教会成为会友,然而就像后来在他的自传中所指出,那时他还没有真正经历过“重生的奇迹”,直到几年后的那天碰到的一件事真正改变了他的生命旅途。

那是1906年也就是理乐纳斯21岁的某一天,他正走在一条街的路上,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动人的旋律。自幼就喜欢音乐的他被歌声吸引走过去一看,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在街角唱着一首赞美诗歌,歌名是「告诉妈妈我将在那里」,内容是有关一位母亲期待浪子回家的故事。他听之后突然在灵魂深处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他感悟到过去的日子自己的心其实还一直在流浪,而今天他听到了耶稣的呼唤,呼唤他经历重生,回到天父的的家里来。三周后,他在一次的布道会中上毅然决志,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主。从此他的生命开始了惊人的改变,用他后来的话来说,那时的他真实地见证了“耶稣救恩的奇妙”。

1907年,理乐纳斯搬到了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在那里他和几个年轻人一起同工,成为一名活跃在街头的年轻传道人,并且被任命成为一个团体的领头人;不久之后,他还加入了一个与救世军有关的团体,名为“战车旅”,在各地举行了街头聚会和福音复兴服务。

1909年,理乐纳斯因为在长期街头布道中深刻认识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在等待灵魂得救,而自己的神学学识远不够传道的需要,因此他决定在原有的函授神学教育基础上再去正式读神学院。他所在的教会牧师赞助了他一张去洛杉矶的单程火车票,师母给他准备了数天的干粮,于是他身怀九元美金坐上了火车前往目的地。在洛杉矶读神学期间他再次经历了以往艰难日子的试验,不得不通过半工半读来维持学习和生活。然而就在这家神学院读书期间,他认识了生命中的重要的另一半,即后来成为他妻子的贝莎. 梅. 威尔森(Bertha Mae Wilson)。

贝莎在神学院其实并不是和理乐纳斯同年级,他俩之所以能够相识是因为他们都参加了神学院同一个周末布道团体。贝莎来自于肯塔基州,父亲是牧师,后来成为加州拿撒勒教会的一名总督学。和理乐纳斯一样,贝莎也非常喜欢音乐事奉。在理乐纳斯的自传中回忆道,他俩在一起街头事奉中彼此认识到俩人在唱圣歌时的声音融合得非常好,后来就进一步想到为何我们不在生活中也彼此合一,结合在一起。1910年10月4日俩人正式举办了婚礼。婚后俩人琴瑟相和,不断在音乐上取长补短,走上一条共同创作圣诗的道路。

说起音乐创作,其实理乐纳斯不但从小就对音乐展现了强烈的兴趣,而且还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尝试投稿自己创作的歌曲。19岁那年他看到一家出版社征求音乐稿件的广告,因为那时他才初出茅庐,根本就不知道一个正规有声誉的出版商是不会要求作者付费来出版作品,结果他穷其所有付给了该出版社一笔昂贵的费用,让自己的歌曲得以出版,然而得到版权费却远远低于他的付出。但到后来他创作越来越多,甚至有一次他可以一口气将自己的10首歌卖给了出版社,其中的一首歌曲出版后还在社会上成为流行歌曲。和贝莎结婚后他决定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创作水准,于是又参加由一家大学函授学院为期两年的作曲课程。因为他此时已经是一家教会的牧师,因此花了三年时间才完成整个课程。

1917年理乐纳斯夫妇搬到了伊利诺州的一个小镇,在那里他们自己动手建起一座小屋,可到竣工时,家里的积蓄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连家俱都添置不起。可是酷爱音乐创作的这俩口子家里又无论如何也少不了一台钢琴;于是他俩到处寻寻觅觅,最后在一位邻居手里以5元美金的低价买到了一台弹奏起来杂音重重,像人“气喘吁吁”般的老旧管风琴。就是在这台风琴上他们俩创作了许多美好的圣诗音乐,而本文要介绍的这首「耶稣奇妙的救恩」就是最初他俩在这台钢琴上创作的作品之一。说来也巧了,这首诗歌1918出售给出版社出版后得到的报酬也是5美元!

1924年理乐纳斯开始筹备建立以他自己名字成立的福音出版社,两年后他从事奉的教会辞去了牧师职位,专注于福音诗歌的创作及出版社的管理。他的出版社从1926年正式开张到1930年被当地另一家出版社收购之间总共出版和售出了70多万首歌和圣诗。之后他仍然在这家出版社担任管理工作直到65岁退休;退休后还继续担任那家出版社音乐部门的顾问,直到他1959年去世。

因为理乐纳斯一生总共创作了四千多首圣诗,而且多半的诗歌创作是包括词和曲,因此他并没有刻意给我们留下他创作这首「耶稣奇妙的救恩」的特殊背景和经过。然而,我们完全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以及这首圣诗的独特的歌词和旋律来揣摩他创作时这首时的情感。诗歌通过一浪高过一浪的旋律表达了作者对耶稣奇妙救恩的赞美之情,那是作者因着恩典战胜罪而得到平安和拯救的信心宣告,是罪人灵魂得到释放和自由后的尽情欢呼,是信徒由衷从内心称扬赞美主耶稣圣名的高昂颂歌!

「耶稣奇妙的救恩」自1918年问世至今正好一百年过去了,如今我们放眼世界,海内外的各地教会在诗歌敬拜中都少不了这首「耶稣奇妙的救恩」。就让我们再一次重温这首圣诗的歌词来纪念这位词曲作者,并且在歌声中思想、赞美我们每一个人因耶稣的宝血而得到的“奇妙救恩”!

Image result for 耶穌奇妙的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