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 2:12 所羅門坐他父親大衛的位,他的國甚是堅固。

閱讀經文:〈列王紀 〉上 2:1-15

有古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覺得把它改成“其言也真”更合適。從大衛對所羅門的交代裡,我們發現他的心裡對某些事難以忘懷,而且他要所羅門為他執行。大衛要所羅門做的事不算善,也不是不善,只是要兩條人命,因為那些人曾經做過一些不該做的事,他們必須為自己做過的事付出代價。當然,你可能會說,主耶穌不是教我們要饒恕,申冤在祂,祂必負責嗎?為何大衛不能饒恕這些得罪過他的人呢?

大衛沒有在他們犯罪時就懲罰他們,並不表示他們可以逃過罪的審判。我覺得這和神的審判有點類似,神沒有在我們犯罪時就一棒打下來,敲碎我們的腦袋,祂給我們時間去悔改。我們若固執不肯悔改,有一天罪會追上我們,不僅要嚐到犯罪的苦果,更要面對神的審判。所以還在罪中洋洋得意的人要很小心,因為犯罪的後果和審判都不是容易受的。所以,我們要明白,審判不是不到,只是時機未到;一旦時機到了,審判也隨之來到。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人有逃過罪責的可能,我們應當存對神的敬畏,時時保守自己的心懷意念。

有哪幾件事讓大衛耿耿於懷呢?第一,是約押在太平時期殺了兩個元帥的事情。一是押尼珥,二是亞瑪撒。這兩個人都是掃羅家那邊的勇士,接受了大衛的任命後,就被約押殺了。在戰爭時殺人是不得已的,但是在太平時期殺人,便是謀殺。大衛沒有在他的任上解決此事,因為他和約押的關係太親密了。從大衛逃亡開始,他就緊緊跟隨大衛,不計生死地幫助大衛。要大衛親手處決約押,對大衛來講應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約押對大衛實在是非常地死忠。因此即使他犯下這兩件謀殺大罪,大衛也只能口頭咒詛,不敢有實際的懲罰。但是大衛知道約押必須為他的罪行負責,免得他的罪行變成大衛的罪行。因為大衛是約押的領袖,部下有罪不罰,罪當然就由領袖承擔。就好像一艘船或飛機出事,不管是誰的錯,船長或機長都必須出面負責。因此,約押不能不死。他偏偏又在亞多尼雅一事上站錯邊,又多了一條罪名。

第二,是示每。押沙龍叛變時,他在大衛逃亡的路上咒罵大衛,又拿石頭丟他。不要說是對一個王的大不敬,就是對平常落難的人,也不該如此無禮而凶狠,他的舉止實在太過惡劣。大衛在復位後沒有立刻罰他,但是他的罪並沒有被塗抹。人若尚未接受耶穌的救恩,便要以示每為戒。因為曾經對神的無禮言語或舉動,若不經過主耶穌的寶血潔淨抹,那麼終有一天要面對神的審判,接受應得的懲罰。這就是罪的可怕,若不藉著主在十字架上的功效,罪不得赦免,終要纏繞一生直到永恒。

第三件是報恩,巴西萊在大衛逃亡的期間,曾經傾力相助,送給大衛和從人一切的需要,因此大衛非常感激。巴西萊因為年記太大,不願跟大衛去耶路撒冷,但是他讓兒子們跟著大衛去耶路撒冷,因此大衛要所羅門記得他們,並時常和他們同席吃飯,表明王恩。他們若常和王同席吃飯,那麼親近,誰還敢欺負他們?個個都會對他們表示敬重,這就是王的恩待了。

在大衛的遺命之外,所羅門還得自己面對一件事,就是他那覬覦王位的哥哥亞多尼雅。亞多尼雅圖謀王位失敗,又心生一計,去向拔示巴討亞比煞。亞比煞以美貌著名,固然令人動心,可是她的位置實在尷尬。大衛雖然沒有與她親近,可是在大衛年老時,她是整天伺候在大衛身邊的人。不管誰來見大衛,她都知道;不管有什麼國家機密,她都聽見。這樣的位置豈能讓她落到王之外的人手中?倘若亞多尼雅真的得到亞比煞,那麼在世人的眼中,又算什麼?豈不變成是所羅門篡位嗎?因為亞比煞究竟算是大衛王的女人,既是大衛王的人,便應當由繼任的王接受,怎可由他人接過去呢?

因此所羅門王生氣了。這個哥哥太不知好歹,已經饒他不死,他偏偏還要想辦法,利用所羅門的母親去為他求亞比煞。他也覺得母親太不識時務,竟然認為這是小事?所以亞多尼雅成了所羅門做王後殺掉的第一個人。刀劍永不離開大衛的家,這個咒詛,在大衛犯罪後,一直在大衛的後裔身上應驗。這就是罪的可怕。大衛干罪,以致後裔被咒詛;正如亞當和夏娃犯罪後,我們也被咒詛。咒詛會傳下去,祝福也會傳千代。因此大衛囑咐所羅門,“要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謹守摩西所寫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這樣,你無論做什麼事,不拘往何處去,盡都亨通”。這就是破解咒詛之法,遵行主道,謹守神的律法,行在神的光中。希望凡事亨通的人啊,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