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定普珥日

〈以斯帖記〉9:26 照著普珥的名字,猶大人就稱這兩日為普珥日。

閱讀經文:〈以斯帖記〉9 / 〈以斯帖記〉10

普珥節(希伯來文:Purim,就是掣籤)是紀念西元前5世紀,猶太人被擄到波斯帝國時差點被滅族時,上帝如何用奇妙方法拯救了猶太民族!

亞達月(Adar)14號和15號,通常會在陽曆二月或三月碰上~2022年的普珥節在三月16-17日

重溫普珥節的故事

猶太人被擄到波斯(巴比倫)之後的有一天,有一個叫哈大沙(Hadassah)的猶太女孩,她沒有爸爸媽媽,於是她的堂哥末底改就成了他的養父。某天亞哈隨魯王要找年輕女子來取代被廢去的皇后瓦實提,當然長得漂亮的哈大沙也被送入宮,可是照著末底改的囑咐,她並不提起自己的猶太血緣,而是用波斯的名字「以斯帖」(Esther)。

當時的波斯王朝是從印度到衣索比亞(古實),但在各種美女之中,以斯帖絕對是特別有內在美的一個人,進到宮中後,她特別受到照顧,而神也讓亞哈隨魯王被她吸引,於是她竟然成了亞哈隨魯王的皇后!

末底改曾經救過亞哈隨魯王一命,這件事情有記錄下來,之後亞哈隨魯王抬舉了一個叫哈曼的人來當他的臣宰,他是亞甲族、就是亞瑪力人的後代。王的意思是說大家看到哈曼就要下拜。但偏偏末底改不拜他,所以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因為末底改信仰的緣故所以不願下拜。於是哈曼決定來掣普珥,就是掣籤,找個好日子來把猶太民族除掉。

末底改取代哈曼

〈以斯帖記〉8:16猶大人有光榮,歡喜快樂而得尊貴。

閱讀經文:〈以斯帖記〉8

人的寵信何等有限。兩個月前哈曼還是高高在上;兩個月後,哈曼就被王下令掛在自己做的木架上了。假如我們倚靠的是人的恩寵,而不是神的信實,那後果也很可能像哈曼一樣,一朝為臣,終生為奴。哈曼被掛上木架,死了;他的家人會到哪裡去呢?家產都被沒收了。若是像中國以前的大臣犯罪,諸連九族,就全殺了;不然就讓其家人為奴為婢,下場很可悲。因此大衛王說:凡等候神的必不羞愧(詩25:3)。

在哈曼得意時,末底改要忍耐他的氣勢;當哈曼要剪除猶大人時,末底改禁食、痛哭,彷彿世界末日。但是神看見猶大人彷彿被趕散的羊,無人搭救,就起了憐憫之心,親自為他們開路。這就是神和猶大子民的關係,也是神和祂的兒女們的關係。神的同在不是無所謂的觀望,而是親自去破壞敵人的詭計。這故事裡的情節,使我們看到神的子民何等有福,即使成為亡國奴,神依然眷顧,仍然保守到底。神親自抹乾他們的眼淚,使他們的痛苦變為歡笑。所以我們若落在苦難中,不要灰心,不要絕望,因為天父必看顧你。

亞哈隨魯王把哈曼的家產賜給以斯帖,把哈曼的高位賜給末底改,在一夕之間,他們都高過他們的仇敵了。但是這還不夠啊,更重要的是十二月份,王已下令其他民族都可以去殺猶大人,搶猶大人,要怎樣才能挽回呢?王的命令是不能更改的,君無戲言,怎麼辦?末底改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奉王的名寫諭旨,又用王的戒指蓋印,允許猶大人在亞達月十三日,“聚集保護性命,剪除、殺戮、滅絕那要攻擊猶大人的一切仇敵和他們的妻子、兒女,奪取他們的財為掠物”。這一下,整個局勢就改觀了,猶大人的命運也改變了。

哈曼懸於自備之木

〈以斯帖記〉7:10於是人將哈曼掛在他為末底改所預備的木架上。王的憤怒這才止息。

閱讀經文:〈以斯帖記〉7

從哈曼和末底改兩人受王恩後的表現,你覺得這兩人有何不同?當哈曼受到王恩之後,就沾沾自喜,得意非凡,非把所有人都踏在腳下不滿足,一幅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樣子;但是末底改受到王的恩竉,穿了王的朝服,騎了王的馬,讓全城的人都知道他是王所喜悅的人之後,他還是回到他的本位上,並不因而有所改變。你佩服哪一種人?我們身邊偶而也會有這兩種人輪流出現,一種讓人羨慕又鄙視,一種讓人暗暗地欽佩不已。這兩種人的後果又如何?耶穌的母親讚美神:“祂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卑賤的升高;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路1:46-47)”,卑賤也含有謙卑、自卑的意思。因此我們要在神面前選擇做哪一種人比較好?

哈曼幫末底改牽了一天的馬之後,悶悶不樂地回到家裡,但是還有令人振奮的,皇后的筵席在等著他,他何必太難過?今天不是過去了嗎?明天,一切都會變得更好,他哈曼是王的寵臣,馬失前蹄也還可以再走下一步,不是嗎?到了皇后的筵席前,一切都還是那麼美好,人人也都對他彬彬有禮,看到國王和皇后和顏悅色,他的心裡感到了一陣愉快。是啊,不要杞人憂天了,不愉快的一天就讓它過去吧!

在酒席開始之前,亞哈隨魯王迫不及待地問王后以斯帖:“你要什麼,我必賜給你;你求什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為你成就”。他已經等了兩天了,不知道王后心裡有什麼難事,像個小孩一樣,很想知道王后在想什麼。他是王,他的權勢大得很,一定能滿足他心愛的女人,不是嗎?滿足自己心愛的女人,豈不是一個男人的榮耀嗎?王后想要什麼呢?即使要和他平起平坐,分掉一半的國,他也願意。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除了讓對方高興可以使你得滿足之外,其他的都是次要,你同意嗎?神對我們的愛也是如此,要使我們的喜樂得到滿足(約16:24)。

末底改得尊榮

〈以斯帖記〉6:13 你在末底改面前始而敗落,他如果是猶大人,你必不能勝他,終必在他面前敗落。

閱讀經文:〈以斯帖記〉6

很奇妙的,當哈曼在家裡做了一個五丈高的木架,準備第二天上早朝時,求王讓他把末底改掛到木架上的那個晚上,王睡不著覺。哪一天都睡得著,偏偏那晚睡不著。小孩子要聽故事才睡得著,大人則換成聽歷史才睡得著。所以王就叫人取歷史來唸給他聽。正好那天晚上唸到有兩個守門的想要加害於王,被末底改知道了,他就去報告王后,王后又去通知王,因而保住了王的性命。聽到這裡,王就問,那當時有沒有賜給末底改什麼尊榮爵位啊?伺候王的臣僕回答沒有。

有時候我們做了好事,卻得不到任何的獎賞或鼓勵時,不要難過。因為我們在天父的手中,神的每一個安排計劃都是為我們設計好的,我們不用著急。本來做好事是應當的,可是因為做壞事的人太多了,所以感覺上做了好事就該有獎賞。但是信主的人不要因為一時得不到獎賞而灰心喪志,因為到了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原來神的計劃是那樣的完美。

哈曼本來預定第二天上早朝時才去求王的,但是做完木架之後,他迫不及待地跑去求王了。本來在深夜裡去見王,也沒有什麼急事,是一種對人的騷擾,也不合一般的禮節,但是因為太興奮了,哈曼竟然不顧一切在深夜裡去見王了。但是他並不知道,此時的王在想什麼。

哈曼立木架要殺末底改

〈以斯帖記〉5:2 王見王后以斯帖站在院內,就施恩於她,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以斯帖便向前摸杖頭。

閱讀經文:〈以斯帖記〉5

經過了三天三夜的禁食,以斯帖穿上朝服,也就是正式的皇后服,進到王宮的內院,對殿站立。她沒有直入王宮,她只是站在內院,正好可以看到坐在寶座上,對著殿門的王,王也看得見她的地方。王看見了以斯帖,就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以斯帖就上前摸杖頭。這是一個很動人的畫面,王向以斯帖表明他的恩竉和接納,而以斯帖也以摸杖頭表示接受王的恩竉。王對以斯帖說,她就是要國的一半,也必賜給她,表示以斯帖仍然擁有王的寵幸。

以斯帖很有智慧,她並沒有立刻把問題說出來,只是要求王帶著哈曼去赴她所準備的筵席。這件事和國的一半相比,實在是很小兒科,王樂得做順水人情,立刻答應,叫哈曼速速照行。在筵席上,王知道以斯帖必有所求,因此再一次重覆他的應許。以斯帖承認自己有所求,但要第二天請王再帶著哈曼赴她的筵席時再說明。

以斯帖這個計劃很週全。因為她必須把哈曼套住,讓他無法逃走才行。假如她太早透露自己是猶大人的身份,那樣會有什麼後果?很可能哈曼又有說詞,讓王無法更改所下的命令。很可能王聽了以後,只會保住她一個人的性命。

王后的位分

〈以斯帖記〉4:17 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閱讀經文:〈以斯帖記〉4

當哈曼的壞主意在各地宣告之後,全書珊城的猶大人都驚慌了。書珊城是波斯帝國的首都,書珊本意即百合花,在這個充滿百合花的美麗城巿,卻有見不得人的一場血腥的殺戮即將發生。想想看,假如在你移民去的國家裡,政府宣佈某年某月某日,所有非華人的民族,都可以去殺華人搶華人,那會造成華人多大的恐慌?2014的五月,新聞報導,由於中越在南海的爭議引發的示威持續,越南3個省發生反華抗議,平陽省工業區百多家台資、港資工廠亦遭殃,辦公室被破壞、貨物被搶、倉庫被放火墳燒。暴徒見有中文字的店舖、工廠、汽車就打、就砸,你擋他,他就打你,嚇得當地的土生華人也都盡量不出門了。印尼也有好幾次排華,1965年幾十萬華僑被屠殺,躲都沒地方躲。都是很可怕的回憶。

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以攔的書珊城也是巴比倫的國土,那裡也聚集了很多猶大人。猶大人到了那裡就開始做生意生根,哪會想到有一天要這樣被人公然搶劫和殺死?誰沒有父母和子女,想到一家人的下場如此悽慘,怎能不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痛哭哀號?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痛哭哀號是猶大人在神面前一種痛悔的姿態,因為到了滅亡的時刻,人只能祈求神的憐憫。好像尼尼微的王一聽到約拿的宣告就披上麻布,坐在灰中,並通告全城的人和動物禁食,認罪悔改,希望求得神的憐憫。

穿麻衣不能進朝門,因為朝門是進王宮覲見王的地方,穿著麻衣等於是在哀悼,一般認為是很不吉利的,不可以把不吉利的東西帶進王宮。所以末底改也不可以穿著麻衣去向王申訴。王的諭旨所到的各省各處,猶大人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號,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因為恐懼和絕望抓住了他們。

哈曼謀滅猶太人

〈以斯帖記〉3:5 哈曼見末底改不跪不拜,他就怒氣填胸。

閱讀經文:〈以斯帖記〉3

因此耶和華神曾經下令要滅絕亞瑪力人,從天下塗抹他們的名號,但是掃羅並沒有按著神的心意去做。這個哈曼在朝庭中得勢了,王抬舉他,使他高升,吩咐一切臣僕都跪拜哈曼。唯有末底改不跪也不拜。當哈曼知道原來末底改是猶大人時,他就開始有了壞心眼。他不僅要對付末底改一人,更要消滅整個猶大民族,以雪被滅族的仇恨。

為何末底改不肯跪拜哈曼呢?因為他是猶大人,猶大人己經從亡國學到功課,開始明白除了耶和華神,誰都不能拜。這又是一個很有趣的對照。在猶大尚未亡國之時,君王和百姓都不肯停止拜假神和偶像。但是亡國之後,猶大魂就顯現了。猶大魂就是代表猶大人的民族精神。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在巴比倫的表現可圈可點,尤其是他的三個朋友寧可被丟進火窯中,也不肯跪拜尼布甲尼撒做的金像;現在末底改也不肯跪拜哈曼。神對猶大人的管教總算有了一點成果。但願我們不必受管教,就離棄偶像和假神。

“普珥”是一個亞述文字,意思是“籤”;掣普珥就是掣籤,用來決定何月何日為吉。不管是巴比倫王或波斯王都有這種迷信的習俗。在巴比倫王要進攻亞捫或猶大之前,他也曾經拿犧牲的肝去占卜,決定要攻打的國家(結21:21)。在波斯的王室裡也用掣籤來選擇何時是做事的最好時日。那時是正月,掣籤出來是十二月。掣籤之後,哈曼對王進讒言,用一萬他連得銀子買到了亞哈隨魯王(以下簡稱:亞王)的同意。在這裡,亞王並沒有問清楚他想滅絕什麼人,有何原因。可能因為已經打敗了太多國家,太多民族,對亞王而言,少一個民族算得了什麼?亞王不要銀子,只要哈曼高興,真是一個糊塗之君。真正的明君實在不多。

冊立以斯帖為后

〈以斯帖記〉2:17王愛以斯帖過於愛眾女,她在王眼前蒙寵愛比眾處女更甚。王就把王后的冠冕戴在她頭上,立她為王后,代替瓦實提。

閱讀經文:〈以斯帖記〉2

假如第一章的筵席是為了籌備對希臘的戰爭,那麼第二章很可能就是在主前479年的帕雷提亞(Plataea)之役之後。主前480年亞哈隨魯撤離希臘,在小亞細亞西岸的撒狄過冬。主前479年秋季才回到書珊,那時他開始想念王后瓦實提。回到家卻見不到娘子,心情必然感到寂寞吧!這時王的侍臣緊張了,萬一王想讓瓦實提復位,她會不會報復呢?於是議王去尋找美貌的處女,再立一個王后,代替瓦實提。王以這事為美,有不少人的心臟從喉嚨跌回原來的位置上。

歷史上的另一幕在神的主導下開始了。一個在巴比倫出生的猶大小女子悄悄地步上了波斯的大舞台。在亞哈隨魯尋找王后的動機下,以斯帖順理成章進了王宮,她是第二代的以色列流民(流亡之民),就像北美的第二代移民,講話和生活方式都與當地人認同了,人家不問也分不出她的祖籍。但是她的堂兄莫底改的人生閱歷多,可能為了避免猶大人的敵人作對,便要求以斯帖不要暴露猶大人的身份。

有的人奇怪為何以猶大人的身份,以斯帖會去參加選皇后一事。其實在以前一些國家裡,若是王要選秀女,就會有一段禁婚的時期,讓所有適齡的未婚女子都集合起來,經過淘汰之後才可回家,被選上的就繼續參加下一輪的淘汰賽,直到被王看中。王的諭旨一傳出,就招聚許多女子到書珊城,所以這很可能不是以斯帖可以決定的意願。以斯帖自幼父母雙亡,由她的堂兄末底改撫養成人。可能因為彼此年齡相距其大,所以末底改把她收為自己的女兒。

亞哈隨魯大設筵宴

〈以斯帖記〉1:1  亞哈隨魯做王,從印度直到古實,統管一百二十七省。

閱讀經文:〈以斯帖記〉1

〈以斯帖記〉是《聖經》裡非常奇特的一本書,裡面沒有提到猶太人和神的關係,也沒有猶太人敬拜神的記錄,可是在每一件事上,讀者可以感覺到猶太人在異地對神默然的仰望,也可以看到神的權能以無比的幽默感在運行。在被流放到巴比倫的猶大人當中,充滿了任人擺佈的無力感。此時但以理應該已經過世,再無位高權重的猶大人為他們出頭,他們好像一群無法自衛的羊,任人宰割。可是在他們的靜默裡,卻有神巨大的力量和保護在暗中運行。當你讀完〈以斯帖記〉裡所發生的許多“巧合”,可能也會猜想,是否神差遣了保護以色列人的米迦勒天使長,在暗地裡佈置著一切?

主前490年8-9月之間,波斯大軍進攻希臘,雅典人雖然人數居於劣勢,卻在馬拉松平原以著重兩翼的平行戰鬥排列,使其中央部分向內凹入,最後呈現幾乎垂直的戰鬥行列,夾擊並大敗深入敵陣的波斯軍。雅典軍大勝之後, 古希臘時代的一位雅典傳令兵費里皮德斯(Pheilippides),由馬拉松平原跑回雅典報捷,中途沒有停頓,當他將勝利的消息轉告雅典人後,隨即倒地死去。為了紀念他,希臘人在1896年舉行了第一次馬拉松賽跑大會。這就是馬拉松賽跑的來源。

亞哈隨魯做波斯王之後,立志洗雪馬拉松戰役之恥,在登位第三年便預備遠征希臘。按照波斯的慣例,出戰之前往往有連日的歡宴,以團結袍澤,激勵士氣,隨後王與文武大臣商議國事軍事。此次慶宴持續六個月,目的在於策劃入侵希臘的戰略,並證明王有足夠的財力來支持戰事。這就是〈以斯帖記〉第一章的背景。書珊城是波斯的京城,有如今日中國的北京和美國的華盛頓,當年許多大事都在這裡發生。尼希米也曾在書珊城的王宮裡擔任酒政。在王宮舉辦的歡宴裡,照例少不了美女與美酒,而亞哈隨魯在此時突發奇想,要以王后瓦實提的美貌來提高眾人的興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