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饒恕?
羅馬書5:1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
哥林多後書12:9 祂的恩典夠我用的,因為祂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當我們被傷害,會有負面情緒,在痛苦中甚至會希望對方受到懲罰,承受跟我同等的痛苦。有一次當我在禱告時,神提醒我,饒恕別人其實就是讓別人活過來。
「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神赦免了你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又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把它撤去,釘在十字架上。」(歌羅西書2:13-14)
這段經文提到,我們在罪中死了,神讓我們在基督裡活過來。耶穌撤銷我們的罪債紀錄,把這些不利於我們的控告都與祂同釘在十字架上,我們的罪被赦免了,所以我們在上帝面前能不被定罪,能在上帝面前活著。
當我想著別人對我造成的傷害,想著他該負上的代價,其實就是將他定死罪,讓他死在錯誤之中,沒有辦法能獲得機會活著。當我選擇讓對方有機會活著,撤掉致他於死地的控告,這就是饒恕了。

獻給感到不安的你
詩篇46:1-3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
在世界越來越動盪的今日,「災難」與「末日」的話題總被頻繁提起。有人擔心2025年7月5日會發生大地震,有人轉發預言夢、靈性解讀與陰謀論,讓原本平靜的心被懸空了。但聖經告訴我們:我們的信仰不是建立在「預言」的風聲中,而是建築在那位不動搖的「磐石」上。
敬拜永活獨一的真神,榮耀在全地彰顯,永遠不改變。
國度權柄能力歸給祂,公義慈愛顯威嚴,亙古到永遠。
神掌權到永遠,在天地之間;立晨星鋪穹蒼,劃出地平線;
降恩雨賜豐年,海不越過界;神掌權到永遠!

不要將聖經當作聖經
詩篇119:105 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提摩太後書 3:16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17 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在許多人的書架上,聖經被端正地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封面泛著微光,書側金邊閃閃發亮,彷彿那就是信仰的象徵與心靈的保障。然而,這本書被翻開過幾次?被讀過多少頁?被默想、被實踐、或被活出多少?
我們常笑稱某些艱深難讀、厚重無比的專業書是某專業領域的「聖經」,代表著它的權威、完整,卻也難讀、不易懂;但是,它必須被擺在最顯眼、尊貴的位置上,凸顯出我擁有它,我屬於這專業領域裡的一員,它提升了我的專業價值和地位。事實上,我可能從未讀它、懂它、用它。
而這「難讀、不易懂」的認知竟也悄悄轉移到真正的聖經上,我們尊敬它、敬畏它,卻不敢輕易打開它;我們擁有它,卻不讓它進入我們的生活。

混亂中的盼望
羅馬書5:12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
彼得前書1:7 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
約翰福音16:33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始祖犯罪後,罪進入世界,混亂隨之而來,死(隔離與絕望)就臨到世人。在人類歷史的漫漫長河中,世人被罪衍生的混亂如漩窩般的團團環繞,戰爭的硝煙、災難的陰影、社會的動盪、人間的紛爭、心靈的掙扎,歷歷在目,也多有體驗。有時混亂雖遠在天際,然隨著資訊發達,它卻繚繞耳際,讓我們身歷其境。
你不害怕嗎?憂愁的面容、無聲的嘆氣是你我無奈的回應。我們不禁問:天父祢在哪裡?祢何時掌權?
在歷世歷代的混亂中,神的手始終未曾縮短。「外邦喧嚷,列國動搖;神發聲,地便鎔化。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神是我們的避難所。」(詩篇46:6-7)神從不因世局混亂而失去主權,祂仍坐王掌權,引導萬事走向祂永恆的計畫。
混亂是神塑造我們、煉淨我們信心的爐火。「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彼得前書1:7)混亂中,我們被選召成為光和鹽(馬太福音5:13-16),如歷代的信徒,引導人歸向真光,扶助人脫離混亂。

神的家
提摩太前書3:14-15 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希伯來書3:6 但基督為兒子,治理神的家。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祂的家了。
在聖經裡,神的家常是有形的建築體,如:會幕、聖殿、會堂、或是現代的教會,更重要的是,神的家不僅是指神的居所,更是指那居所中屬神的群體,神的家是神的百姓共同屬靈的家。
大衛描述他對神的家的渴慕,說:「萬軍之耶和華啊,祢的居所何等可愛!我羨慕渴想耶和華的院宇,我的心腸、我的肉體向永生神呼籲。」(詩篇84:1-2)神的家是信徒心靈的歸屬,是渴望親近神、敬拜神之處。
神是愛,家中有愛,神的家就是愛的居所,在這裡,信徒彼此相顧,彼此扶持。正如耶穌所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5)
神的家也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使徒保羅提到他指望快到提摩太那裡去,那裡是神的家,「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摩太前書3:14-15)

眼光
詩篇31:7-8 我要為祢的慈愛高興歡喜;因為祢見過我的困苦,知道我心中的艱難。祢未曾把我交在仇敵手裡;祢使我的腳站在寬闊之處。
我第一次提出院內研究計畫,是在接到副座電話後,為了協助醫院順利通過評鑑,答應他兩週內把它生出來。正式開始執行計畫時,我找了相關單位去諮詢計畫內容和統計分析,兩位教授的不同反應,讓我有深刻的體會。
先說第二位教授B,我一去就先被質疑我不是醫師、不會寫論文,接著他針對我提出的主題表示這項研究沒有意義,不值得探討。這位教授嘆了一口氣,就結束了諮詢,我心想我付一小時諮詢費,還有20分鐘沒用完呢!走到樓梯間,一陣委屈湧上心頭,但真的感謝主,我前一天有先諮詢另一位教授A。
這位教授A知道評鑑要求下我需要完成的任務,他認真聽完我的簡報,他說了很多,但我只記得他說,不要害怕做不出結果。諮詢結束我要付費時,他表示為了幫助像我一樣的研究新手,非醫師的人首次諮詢是免費的。後續幾次諮詢中,教授看得出我的統計基礎是真的差,因此鼓勵我有空就去旁聽他的課。

神隊友
哥林多後書9:8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
職場上最怕遇到不願意好好做事的夥伴,但更怕遇到很努力但卻能力不好的夥伴。遇到前者,就是離他遠一點就好,盡量不要有業務的重疊;至於後者,就看能多狠心,視若無睹,看著他失敗,但通常看不下去,還是會忍不住出手幫忙。
其實,教會中的服事也一樣。遇到無法同心的人,會想乾脆就各做各的,遠遠的距離比較容易彼此相愛。遇到做不來的人,就要自己多扛一點責任,要花時間幫對方做。
還好,我們的神,祂不只有「能力」能做任何事,祂也「願意」為我們做任何事。祂不只有「能力」去愛,祂也「願意」去愛。我想這是面對同事、同工的福音,也是看到自己軟弱時的盼望。人會讓我們失望,但我們可以跟神求恩典,把那「願意的心」給我們,把我們所「需要的能力」給我們。

約櫃被擄去
撒母耳記上 4:5-11 耶和華的約櫃到了營中,以色列眾人就大聲歡呼,地便震動。 6 非利士人聽見歡呼的聲音,就說:「在希伯來人營裡大聲歡呼,是什麼緣故呢?」隨後就知道耶和華的約櫃到了營中。 7 非利士人就懼怕起來,說:「有神到了他們營中。」又說:「我們有禍了!向來不曾有這樣的事。 8 我們有禍了!誰能救我們脫離這些大能之神的手呢?從前在曠野用各樣災殃擊打埃及人的,就是這些神。
「約櫃被擄去」史實被記載於撒母耳記上第四章,當時以色列人正處於士師時代後期,「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師記21:25)
以色列人與宿敵非利士人交戰,四千人倒在敵軍手下,在困惑與恐懼中,長老們下了決斷,他們尋求將約櫃從示羅抬至戰場,盼望耶和華的同在能扭轉敗局。
約櫃進入營中,以色列眾人歡呼,聲震大地。非利士人聞聲驚懼,說:「有神到了他們營中!」但恐懼化為憤怒,他們奮力一戰,大敗以色列人。那日,以色列三萬步兵陣亡,約櫃被擄,祭司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與非尼哈也戰死沙場。
消息傳至示羅,九十八歲的以利聽聞約櫃被擄,兒子雙亡,當場仰倒而死。非尼哈的妻子臨產早產,在絕命前痛哭說道:「榮耀離開以色列了!」於是,她給兒子取名「以迦伯」(字意是沒有榮光)。

為著美麗的地面
以弗所書5:20 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
前言:求神幫助我們在這混亂不安的世代中,轉眼觀看祂的豐富創造,領受祂的全然預備,在祂所賜的恩典與祝福裡,感謝讚美祂!願你今天充滿喜樂!
《為著美麗的地面》(For the Beauty of the Earth)這首詩歌是英國作曲家盧特(John Rutter)創作的混聲四部合唱曲目,歌詞取自英國十九世紀詩人皮爾珀因(Folliott S. Pierpoint)創作的同名基督教聖詩,據傳是詩人在春天時,受到英國西南部鄉間自然景色啟發,在滿懷喜悅下所寫成。
作曲家捨棄十九世紀德國作曲家寇賀(Conrad Kocher)的著名旋律,重新打造上行、富詩意的樂句,呼應詩人在面對自然與大地恩賜時的喜悅。
Giving thanks always for all things unto God the Father in the name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Ephesians 5:20)
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以弗所書5:20)

打開窗,讓光灑進來
約翰福音1:1-9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2 這道太初與神同在。 3 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4 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5 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6 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裡差來的,名叫約翰。 7 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 8 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 9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今年五月底張家銘醫師在網頁(https://www.dna.tw/content/cate7-1336.html)發表了一篇文章「光線,是身體的密碼開關?最新研究揭露:曬太陽能喚醒免疫系統」,內容主要是摘述了最近一篇發表於Science Immunology期刊的研究發現。
張家銘醫師談到(節錄自網頁):我們一直以為「曬太陽」只是為了讓人看起來有精神,或者補充維他命D,但最新的科學發現,光線不只是自然現象,它像一把鑰匙,會打開身體裡某些開關,影響我們的免疫力、修復力,甚至情緒與壽命。
研究發現,我們身體裡白血球成員中的嗜中性球,這群每天幫我們對抗細菌、清除病毒的免疫前鋒,竟然會根據光線而改變工作效率。當早晨的陽光照進來時,細胞內一個叫做「Per2」的基因被活化,啟動了一連串的反應,讓嗜中性球產生更多的活性氧,大幅提升殺菌能力。

因祢開廣了我的生命
默想詩篇119:45:「我要自由而行,因我素來考究祢的訓詞。」
我們常常以為,只要能夠擁有更多、成就更高、被更多人認同,就能活得自由。但人生的經歷讓我明白,當我們將自己的心交給這世界所定義的價值—名聲、成就、財富、或關係—我們其實是將生命的主權交給世界的「王」。這些看似吸引人的事物,很快就會成為我們的主人,管理我們的情緒,牽引我們的選擇,甚至決定我們是否配得快樂。
罪與習慣會悄悄纏繞,對愛與肯定的渴望會變成隱性的奴役,不安和憂慮會侵蝕內心,對成功的追求會讓人耗盡力氣。我發現,一旦生命的中心不是神,其他的事就會霸佔那個位置。而那個位置,本該是神坐著為王的寶座。
然而,當我們選擇讓神掌權,一切都改變了。祂不是一位奪權的暴君,而是那位使人自由的王。當祂進入我們的生命,不是要壓迫我們,而是要開廣我們的人生—讓我們脫離壓迫,進入祂為我們預備的寬闊之地。

其實是神在幫我
路加福音6:38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
有一次,我的同事、也是鄰居請我幫忙,她的姪女跟我讀一樣的科系,但因實習不順利而休學。我本來覺得顧好自己的學生已經很累了,還要輔導其他醫院的學生太吃力了。但後來還是和她們碰面,聽這位學生分享,並且一起討論可行的解決方法。
她很積極完成我交給她的任務,接著我就慢慢地忘記這件事了。隨著醫院評鑑的進行,我需要盡快完成院內計畫來符合評鑑的標準,也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主責,根本不知道找工讀生幫忙也是件麻煩事,短時間內要找到本科的學生真不容易。
這時候我想起來這位學生,她也欣然接受這份工作,過程中表現相當優秀。當她結束四個月的工讀時,她寫了一張卡片感謝我。但我想我才是最該獻上感謝的人,最要感謝的是神,最讚歎的也是神的預備和供應。這麼剛好有位本科學生、剛好在台南、剛好想要參與相關計畫,她協助我完成任務。我以為是我在助人,但其實神知道,我才是最需要幫助的人。

不要怕你做不到
哥林多後書 5:14-15
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 15 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有一次在教會敬拜時,唱了「祢寶血為我而流」這首詩歌,當唱到這句「我獻上我全所有,為祢而活」的時候,我跟神說我恐怕會讓祢失望,我不確定我有沒有辦法把自己的全部都獻給神。
以前年輕的時候擁有的不多,想的也不遠,所以很輕易就能回應神說:「我願意獻上全所有」,但現在看著自己過去一次次地失敗,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做到真實的主權奉獻。
聖靈在詩歌中溫暖的鼓勵我,正是因為我無法做到,所以需要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是祂捨己的愛讓我在環境不順遂、信心不堅固的時候,有安全感知道有一位神,祂愛我愛到願意捨棄一切為要得著我們的心,為要和我永遠在一起不分離。「祢寶貴十架,為我付上代價,是我得勝的力量」。

立十字架為記號
創世記28:10-22
雅各出了別是巴,向哈蘭走去。 11 到了一個地方,因為太陽落了,就在那裡住宿,便拾起那地方的一塊石頭枕在頭下,在那裡躺臥睡了。 12 夢見一個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頭頂著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 13 耶和華站在梯子以上,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 14 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 15 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
聖經中,以色列人常用「立石為記」來記念神的作為,這些石頭不只是標記地點,更承載著信仰的見證與對神信實的回應。
雅各逃避哥哥以掃,途經伯特利時夜宿夢見天梯,神向他顯現,應許賜福與後裔。醒來後,雅各將靠枕的石頭立作柱子,澆上油,將那地命名為「伯特利」(意為「神的殿」)(創世記28:10-22)。這是雅各與神的第一次深刻相遇,立石象徵他與神的關係與對神應許的記念。
以色列人過約旦河進入應許之地(迦南地)時,神施行神蹟,使河水斷流,他們得以乾腳過河(約書亞記4章)。約書亞遵照神的吩咐,從河中取出十二塊石頭,立在吉甲,對百姓說:「這些石頭在你們中間可以作為證據(原文אוֹת為記號之意)…」(約書亞記4:6)。這些石頭作為記號代表以色列的十二支派,神用大能的手領他們出埃及、過紅海,如今又帶他們進入應許之地。

得看見且看明白
約翰福音 9 :8-13
他的鄰舍和那素常見他是討飯的,就說:「這不是那從前坐著討飯的人嗎?」 9 有人說:「是他。」又有人說:「不是,卻是像他。」他自己說:「是我。」 10 他們對他說:「你的眼睛是怎樣開的呢?」 11 他回答說:「有一個人名叫耶穌,他和泥抹我的眼睛,對我說:『你往西羅亞池子去洗。』我去一洗,就看見了。」 12 他們說:「那個人在哪裡?」他說:「我不知道。」
13 他們把從前瞎眼的人帶到法利賽人那裡。
生來瞎眼的人清洗自己,且「能看見地」回去(約翰福音9:7),接著他將面對三群看似「明眼」的屬靈瞎子所帶來的一連串信心的挑戰。
第一群瞎子是他的鄰舍和那素常見他是討飯的,他們沒有敏銳的心,「輕易忽視」神的作為,不願意認真思想他們親眼所看見的事實。生來瞎眼的人回應他們的疑惑:他「記得」耶穌的名字和自己被醫治的過程(約翰福音9:8-13)。
第二群瞎子是法利賽人,他們受制於遺傳、教條、宗教模式,「拒絕否定」神的作為。生來瞎眼的人面對他們的質疑,再一次重述眼睛得看見的過程,他揣摩回應說:祂是先知(約翰福音9:13-17)。
第三群瞎子是他的父母,他們受制於權勢、壓力、環境,「畏懼承認」神的作為,避重就輕、轉移目標,要生來瞎眼的人自己面對法利賽人(約翰福音9:18-23)。

往西羅亞池之路
約翰福音 9 :1-12
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 2 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 3 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 4 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 5 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 6 耶穌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 7 對他說:「你往西羅亞池子裡去洗。」(「西羅亞」翻出來就是「奉差遣」。)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
我深愛約翰福音第九章關於「耶穌讓生來瞎眼的人得看見」的記載,它述說一個生來瞎眼的人如何從肉體眼睛「得看見」(眼睛得醫治,約翰福音9:7)到屬靈眼睛「看明白」(與主面對面,約翰福音9:38)的信心旅程。
我們未信主前就像生來瞎眼的人一樣,過去未曾看見、未曾聽見,如今得著福音、領受恩典,這段記載提醒我們學習生來瞎眼的人,如何從「目盲」到「跟隨」,體驗一個「看見、知道、思想、明白」(以賽亞書41:17-20)的天路歷程。
信主的人「因信稱義」,但往往信的迷糊,信的草率,似乎「看見」卻仍然「目盲」,感覺「明白」卻無法「跟隨」,求聖靈激勵我們「認真」走一趟生來瞎眼的人所走過的信心旅程。
「耶穌…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約翰福音9:6)這節經文開啟了生來瞎眼的人的奇妙經歷。「唾沫」代表耶穌口裏所出的話,與神造人所用的塵土(創世記2:7)相和,「唾沫和泥」象徵著神的創造,這新的創造將臨到生來瞎眼的人身上。

將會知道
以賽亞書43:19 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
最近,我正嘗試減少止痛藥的劑量。秉持實驗的精神,我一顆一顆地嘗試,但其中有一顆藥,只要稍微減少,馬上就感受到強烈的不適。
那天與朋友外出吃火鍋,因為我早早吃飽,加上脖子不舒服,我就自己慢慢走回家。路上,抬頭看見滿天的雲彩,天空壯麗秀美,但我心情卻一點也不美麗。我咒詛,我抱怨,我埋怨上帝為何讓我在人生最精華的歲月裡承受這樣的苦痛,我心裡呼喊:「我苦啊,上帝!」
回到家,睡前滑著手機,看到一則短影音。一位年輕男孩努力賣木瓜賺錢,但更令我震撼的是,他沒有雙手,只有到前臂的關節。痛苦也許不是比較出來的,但那一刻,我真實地覺得:我的苦,好像也沒那麼不可承受。至少我還有手、有腳,還能工作、讀書。這樣,已經很好了。
「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以賽亞書43:19)我期望神在我生命中做新事,但是新事的開始卻是眼前的曠野與沙漠!我是否願意接受…

馬大,我不是說不要做事
路加福音10:25-37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 26 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什麼?你念的是怎樣呢?」 27 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28 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 29 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30 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 31 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 32 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 33 唯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 34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 35 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 36 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 37 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
神的話提醒我,耶穌要馬大不要被任何人事物分心,要把焦點放在耶穌身上,我心裡還是有個疑問,為什麼馬利亞可以什麼事都不做?
我回頭看了這段經文的前一段,發現是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路加福音10:25-37)。好撒馬利亞人不像是沒做事的馬利亞,他可是做了一堆事,照顧傷者的傷處,帶他到可休息的地方,隔天又幫他付錢。
我想神提醒我,祭司、利未人、好撒馬利亞人、馬利亞、馬大,他們都在學習大誡命,愛神並且愛人。當我認為馬利亞不做事被耶穌肯定,其實是看錯重點了,耶穌不是在說很會做事、或做很多事的人錯了;耶穌是說如果想要像好撒馬利亞人一樣地去愛人,並能持續用愛服事人,要把焦點放在耶穌身上,讓祂愛人的心,成為驅動我們去愛神、愛人的動力。

馬大,不要分心
路加福音 10:38-41
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裡。 39 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 40 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 41 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 42 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我知道我的弱點是常落入「因行為稱義」的試探,經常一不小心,就會帶著自己的好行為,來到上帝的面前。這時候,我通常會「分心」,東張(隱含著對神的抱怨)西望(伴隨著對人的不滿),因為我認為我的好行為應該要換得神更多的愛,或是要獲得比別人更多的肯定。
當我讀路加福音10:38-42,馬利亞怎能獲得耶穌的肯定?我真實的反應認為,耶穌,祢怎麼可以對馬大說這樣的風涼話呢?如果馬大可以選擇,如果有人和她一起分工,誰會想這麼辛苦地做工,到頭來還被潑冷水呢。這難道不是在暗示,馬大所做的事沒有價值,沒做事的馬利亞卻擁有最好的?

報告好消息
箴言24:17 你仇敵跌倒,你不要歡喜;他傾倒,你心不要快樂。
提摩太後書4:3-4 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
腓立比書4:8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總是對壞消息特別敏感?打開新聞,天災人禍、醜聞敗露、權力鬥爭總能佔據頭條,而那些正面、溫暖、具建設性的消息,反而往往被忽略。為什麼我們會如此?
從始祖在伊甸園中選擇悖逆神開始,人類就進入墮落的生命,保羅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馬書3:23)這種墮落的生命讓人心被黑暗吸引,耶利米書17:9指出:「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壞消息往往涉及人性的陰暗面,謊言、背叛、鬥爭、災難與報復,這些不只是吸引注意,更在某種程度上「與我們內心的敗壞共鳴」。

神領的斑馬線
申命記5:33 耶和華你們神所吩咐你們行的,你們都要去行,使你們可以存活得福,並使你們的日子在所要承受的地上得以長久。
詩篇119:105 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詩篇 23:4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
今天早晨走出家門,左右張望,快速穿越正沒有車輛通過的馬路,繼續走到辦公室所在的北邊校園,停在紅燈前,站在斑馬線上,耳邊再次響起太太和女兒的叮嚀:「林老師!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心中想:「斑馬線是誰的點子?」
斑馬線(zebra crossing)又稱為行人穿越道(crosswalk),起源於古羅馬時代的「跳石」(stepping stones),當時城市(如龐貝古城)的部分街道,容許馬車與行人共用,「跳石」用來分隔人行道與馬車道(跳石的間隔足以容納車輪),讓行人可以安全過馬路。
隨著汽車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道路上的車輛快速增加,跳石已無法應付交通需求。1950年代初期,由英國運輸部的運輸研究實驗室開發,並於英格蘭伯克郡的斯勞(Slough)建置第一條正式斑馬線(1951年10月31日),這種黑白相間的橫格線看起來像斑馬身上的斑紋,因此被稱為「斑馬線」。

聽禱告的神
詩篇30:2 耶和華我的神啊,我曾呼求祢,祢醫治了我。
詩篇40:1-3 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祂垂聽我的呼求。
2 祂從禍坑裡,從淤泥中,把我拉上來,使我的腳立在磐石上,使我腳步穩當。
3 祂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讚美我們神的話。許多人必看見而懼怕,並要倚靠耶和華。
有一次,要去參加小組聚餐前,突然開始肚子痛、跑廁所,原本想著肚子不舒服可能要請假,但想到這是小組員第一次主辦聚餐,需要被支持,同時也有一些許久未見的組員會出席;我就跟神禱告,求神恢復我腸胃的健康,讓我能在聚餐的時候,跟組員有好的相處時光。
騎車的路上、點完餐、甚至是聚餐時吃著義大利麵的時候,肚子都有點不舒服,但神讓我經歷祂恩典夠用,我不只可以好好跟組員聊天,聚餐後我的腸胃都沒事,直到隔天,接續都沒有再不舒服。

禁止我口,把守嘴唇
詩篇64:3 他們磨舌如刀,發出苦毒的言語,好像比準了的箭
詩篇55:21 他的口如奶油光滑,他的心卻懷著爭戰;他的話比油柔和,其實是拔出來的刀。
詩篇141:3 耶和華啊,求祢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嘴。
清晨走過校園,清涼微風吹過,遠望熟悉身影—草地上駐足不動的大笨鳥(黑冠麻鷺),遇見老朋友,心情覺得格外舒暢。正待靠近,大笨鳥突然飛了起來,飛上樹梢,樹上正有一對以尖嘴叫囂、互槓的大笨鳥,它迅即加入戰局,三隻大笨鳥各自展翅拍擊,揮舞細長尖嘴有如空中舞劍,聒聒聲擾亂了清晨的寧靜。
我大開眼界,驚奇發現大笨鳥不只是笨笨的駐足不動、或是帥氣凜然的緩步移動,它會飛,飛很高,還可以用它們的尖嘴互戳鬥毆,聒聒大聲吵架,聲音還真是難聽。
聒聒聲帶我進入新的一天,接續著,車流擁擠時的咒罵聲、車禍現場的推託指責、人聲鼎沸…聲聲入耳;打開網路,政治觀點的交相批判、物價上揚的抱怨責難、關稅議題的制裁恐嚇、兩國交戰的叫囂挑釁…歷歷在目。有聲、無聲的言語猶如無理飛刀,四處飛竄,我們的生活像極了樹梢上展翅拍擊、尖嘴互槓的三隻大笨鳥。

為天上的主人工作
路加福音19:12-21 「有一個貴胄往遠方去,要得國回來。 13 便叫了他的十個僕人來,交給他們十錠[a]銀子,說:『你們去做生意,直等我回來。』 14 他本國的人卻恨他,打發使者隨後去說:『我們不願意這個人做我們的王。』 15 他既得國回來,就吩咐叫那領銀子的僕人來,要知道他們做生意賺了多少。 16 頭一個上來,說:『主啊,你的一錠銀子已經賺了十錠。』 17 主人說:『好,良善的僕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權柄管十座城。』 18 第二個來,說:『主啊,你的一錠銀子已經賺了五錠。』 19 主人說:『你也可以管五座城。』 20 又有一個來,說:『主啊,看哪,你的一錠銀子在這裡,我把它包在手巾裡存著。 21 我原是怕你,因為你是嚴厲的人,沒有放下的還要去拿,沒有種下的還要去收。』
有一次在禱告中,我問神,為什麼我在工作時,總是想要把事情做到好為止,甚至有時候還會希望我的同事不要表現得比我好?聖靈點醒我檢視自己,我是否想要證明我的價值?而且我特別希望獲得來自主管的肯定。
剛好,我讀到聖經中十錠銀子的比喻(路加福音19:12-21),神的話提醒我,要為天上的主人工作。想要被肯定、被讚美、找到自己的價值,要找對對象;我該找的是天上的主人,聽天父對我的肯定與讚美,看天父眼中的我是什麼樣的人。

福杯滿溢
哥林多後書4:7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
哥林多後書12:9 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詩篇23:6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主啊!我常感到自己如此渺小,沒有特別的才能,沒有出眾的外貌,也缺乏社會的歷練。內在像是空空如也…,我有什麼能與人相比呢?
但祢卻說,祢喜悅渺小的、軟弱的、空虛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顯出祢福音的大能,才能被祢的愛充滿。祢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
我們其實什麼也做不了,也不需要證明什麼,只要每天擔起當日的難處,祢都看在眼裡。在苦難中,我們一次次地回轉、一次次地呼求,這些在祢眼中都是極寶貴的,是誠實的敬拜,是深刻的奉獻。

真葡萄樹上的枝子
約翰福音15:1-6
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 2 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 3 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 4 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
舊約裡,以色列民族是神栽種的上等葡萄樹,全然是真種子;然而,他們卻變為外邦葡萄樹的壞枝子(耶利米書2:21),結出野葡萄(以賽亞書5:1-7)。
約翰福音15:1-6中,耶穌闡明自己是「真葡萄樹」,天父是栽培的人,門徒(信主的人)則是連結於祂的枝子。這段經文除了印證舊約先知所預言:「從耶西的本(樹幹、樹樁之意)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以賽亞書11:1)之外,也強調真葡萄樹(耶穌)與枝子(門徒、信主的人)的生命關係。
人栽種葡萄樹的目的是結果子,天父所栽培的真葡萄樹也是如此,期待連結於樹的枝子能結果子,活出豐盛的生命,帶出恩典與祝福。耶穌談到不結果子的枝子,祂就剪去,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

真葡萄樹
以賽亞書5:1-7
我要為我所親愛的唱歌,是我所愛者的歌,論他葡萄園的事。我所親愛的有葡萄園,在肥美的山岡上。 2 他刨挖園子,撿去石頭,栽種上等的葡萄樹,在園中蓋了一座樓,又鑿出壓酒池,指望結好葡萄,反倒結了野葡萄。
巴勒斯坦(以色列與周邊地區)的葡萄樹不只是經濟作物,也是文化與宗教的象徵。巴勒斯坦屬於地中海型氣候,冬季溫和多雨,有利於葡萄的根系發育;夏季乾燥炎熱,有助於果實成熟、糖分集中。猶大山地、以法蓮山地的丘陵地區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特別適合種植葡萄。
古代巴勒斯坦的葡萄栽培方式和現代葡萄園不同,多數葡萄樹不架高,而是低矮沿地面爬行,或攀爬在石牆、棚架上。因地中海陽光強烈,低矮的生長方式有助於保留水分,並減少曝曬。秋季採收葡萄後,枝子會被修剪。
舊約裡,神將以色列民族比喻為一棵葡萄樹,祂從埃及領出,親手栽種在迦南地的葡萄園中(詩篇80:8),祂為這棵樹除石開墾,築牆防護,期待它結出甜美的果實,但令人痛心的是,這棵樹竟結出野葡萄(敗壞與不義)(以賽亞書5:1-7)。這不只是親手栽種農夫的失望,更代表神對祂子民不領受其心意的哀嘆。

我饒恕你!全心全意!
馬太福音 6:12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馬太福音 6:14-15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 15 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馬太福音18:21-35
21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 22 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23 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帳。 24 才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 25 因為他沒有什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 26 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 27 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
柯麗·特恩·鮑姆(Corrie ten Boom)是荷蘭一位鐘錶匠家庭的女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與家人冒著生命危險,在自家鐘錶店中設置密室,秘密收容猶太人,幫助他們逃離納粹的迫害。後來他們被蓄意告發,全家被逮捕,她被送往德國的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姐姐貝琪(Betsie)在集中營中因營養不良與疾病而死。
戰爭結束後,柯麗奇蹟生還,她經歷了極深的苦難,家人死亡、被羞辱、飢餓、虐待,但她沒有選擇仇恨。她深信耶穌基督的愛與赦免是唯一能醫治這個破碎世界的力量,便走上宣教之路,到處分享見證。

有福的確據
詩篇 33:12 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祂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
詩篇 84:12 萬軍之耶和華啊,倚靠祢的人便為有福!
詩篇89:15 知道向祢歡呼的,那民是有福的!耶和華啊,他們在祢臉上的光裡行走。
詩篇 94:12 耶和華啊,祢所管教,用律法所教訓的人是有福的!
被喻為聖詩皇后的芬妮·克羅斯比(Fanny Crosby, 1823-1915)是美國著名的基督教讚美詩詞作者,儘管她是位盲人,但她從幼年起共寫了超過8,000首讚美詩,可說是歷史上多產讚美詩作者之一。
芬妮出生於美國紐約州鄉下的貧窮家庭,幼年因感冒被誤診而失明。芬妮在她的自傳中說:「…我活到現在,從來就沒有一刻恨過那位醫生,因我一直知道,慈愛的神,曾藉祂無限的慈愛與奇妙的旨意,使我還能有機會事奉祂。」
芬妮的父親早逝,她是由母親和祖母撫養長大,帶領認識神並學習聖經真理。她八歲開始寫詩,中學就讀盲校期間,作品曾多次獲獎。她的聖詩創作從四十一歲才開始,之後就決定以此為終生工作。

為你我所愛之地呼求
耶利米書29:7 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
耶利米書29:11-12 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12 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
有一座島,人稱她福爾摩沙(Ilha Formosa),她是「美麗之島」,是你我所愛之地,我們身在其中,我們舉手為她呼求。
親愛的天父,祢認識祢所愛的福爾摩沙,祢關注祢所愛的「美麗之島」,她正走在一段充滿張力與挑戰的路程,我們將這地的一切重擔、困難、混亂,都帶到祢面前,交託在祢慈愛的手中。
我們感受社會充滿了對立與撕裂,人與人間因立場、信仰、選擇而彼此傷害、隔閡。我們也感受政治的混亂與信任的崩塌,許多人對未來失望、無助,甚至冷漠。
這片土地在近年不斷搖晃,地震頻繁、災情四起,許多家庭心驚膽戰、夜不能寐。物價持續上升,房價居高不下,生活壓力日趨沉重,父母為孩子的未來憂心忡忡。疾病趨緩又復燃,後遺的疲憊仍在人群中徘徊,醫療人員疲憊、心靈的創傷尚未平復。但在這一切黑暗之中,親愛的天父,我們仍然仰望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