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 11:24-30

24 有施散的卻更增添,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 25 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 26 屯糧不賣的,民必咒詛他;情願出賣的,人必為他祝福。 27 懇切求善的,就求得恩惠;唯獨求惡的,惡必臨到他身。 28 倚仗自己財物的必跌倒,義人必發旺如青葉。 29 擾害己家的必承受清風,愚昧人必做慧心人的僕人。 30 義人所結的果子就是生命樹,有智慧的必能得人。

一位弟兄給了個分享:信主後,學習十一奉獻。每個月固定薪水容易記得,但是不時有的外快,就怕會疏忽忘記;於是,開始養成習慣,一有收入,就將十分之一的金額記帳在記事本上,用藍筆記下應該奉獻、施捨的累積金額。

當實際奉獻、施捨超出累積的金額該怎麼辦?那就用紅筆記下來,反正不時的外快還是會補進來,讓紅字變藍字。一年下來,到了年終,停在12月31日的是紅字。上帝好像欠我一些收入,讓我能補足那超出的奉獻,簡單的講就是奉獻超出十分之一了。想著想著,上帝欠我?不經啞然失笑,跟神禱告,我們一筆勾銷罷!今年12月31日的紅字就隨著記事本結束,明年1月1日用藍筆重新開始。

一首詩歌用〈箴言〉19:17「借給耶和華」為歌名,談施捨、憐憫、善行,提醒我們耶和華必償還。我們是小信的人,我們常會為我們所擁有的十分之九而斤斤計較,上帝欠我?奉獻、施捨多了就算借給神!我們忘了那十分之十皆來自神的恩典與賞賜。

想起我們很熟悉的場景:父親向小兒子要一口餅乾吃,兒子搖著頭,緊握著手中的餅乾,唯恐被搶走。場景中,吃不到餅乾的父親微笑著,手中緊握餅乾的兒子撇著嘴快哭了,兒子不知道手中的餅乾是父親買的,但吃不到餅乾的父親依然愛他,體恤他的軟弱。這就是我們和天父的關係。

有施散的,卻更增添;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情願出賣的,人必為他祝福。懇切求善的,就求得恩惠;…義人所結的果子就是生命樹;有智慧的,必能得人。(箴11:24-30)

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19:17)

借給耶和華(砂拉越蒙福教會-林義忠牧師)

有施散的,卻更增添;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

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

倚仗自己財物的必跌倒,義人必發旺如青葉,

義人所結的果子就是生命樹;有智慧的,必能得人。

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

@林大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