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小孩子寫的禱詞:「主啊,請幫助我們做個好孩子,又幫助我們能夠去幫助別人。」這是一個值得學習「求主幫助」的禱告。
禱詞中並不是說「使我們」,而是說「幫助我們」。這個孩子懂得禱告的真正含義,不是「神蹟改變」,而是「與主同工」。
要是禱告時能盡量少說「我」,多說「我們」,那麼我們所得到的力量會大得多。
這一個禱告所祈求的只是幫助做個「好孩子」。沒錯,只要生命的主體是好的,其他部分也都會跟著好。我們缺少的東西很多,但好的人格是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一個人如果為人正直,就不會有其他大的缺點。
孩子的禱詞裡沒有說求你「幫助別人」,而是說「幫助我們去幫助別人」。我們在想要尋求幫助時,必須先問自己能做到何種程度。如果只為老人和孤單的人禱告,自己卻不去關懷他們;如果為貧窮的人禱告,卻不去救濟他們;單是為教會的教牧禱告,自己竟不參與服事,這樣的禱告就絲毫沒有作用。
「有許多我們祈求的事,其實都是我們能力所及的事。」
**摘自威廉·巴克萊(花香滿徑)
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必有人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藉著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雅2:15-18)
Prayer of St. Francis 聖法蘭西斯禱文
使我作祢和平之子,在憎恨之處播下祢的愛;
在傷痕之處播下祢寬恕;在懷疑之處播下信心。
使我作祢和平之子,在絕望之處播下祢盼望;
在幽暗之處播下祢光明;在憂愁之處播下歡愉。
使我作祢和平之子,在赦免時我們便蒙赦免;
在捨去時我們便有所得;迎接死亡時我們便進入永生。
哦,主啊使我少為自己求,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
少求被瞭解,但求瞭解人;少求愛,但求全心付出愛。
@林大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