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13:17-18   法老容百姓去的時候,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神卻不領他們從那裡走,因為神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 18 所以神領百姓繞道而行,走海曠野的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都帶著兵器上去。

法老容百姓去的時候,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神卻不領他們從那裡走;因為神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所以神領百姓繞道而行,走紅海曠野的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都帶著兵器上去。(出埃及記13:17-18)

以色列人出埃及往迦南地,可選擇古代由埃及穿越肥沃月彎到巴比倫的主要道路,也就是沿著地中海岸(書珥曠野)北上,穿過巴勒斯坦南部的非利士地,然後再順著耶斯列谷進入迦南地。這條非利士地的道路是出埃及的最短路徑,只需要兩個星期的路程即可進入迦南。

以色列百姓在埃及待了四百多年,雖被奴役轄制,但不缺衣食,也失去了爭戰的勇氣,這一大群人逃出埃及走捷徑,若遇見戰事,將會後悔退卻。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神卻不領他們從那裡走。

神領百姓繞道而行,走紅海曠野的路。以色列人從蘭塞起行,沿著阿拉伯半島西側南下,三個月時間到西乃山,停留了約十個月,領受神的律法和建造聖所的指示。接著,沿著阿拉伯半島東側北上,抵達巴蘭曠野的加低斯,到此總共花了兩年的時間。摩西在加低斯派十二個探子窺探迦南地,十個探子卻帶回負面消息,眾人因而畏懼進入迦南地。

因著百姓的抱怨和不信,神宣告從二十歲以外發怨言的,他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約書亞和迦勒除外),他們的兒女必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於是,以色列人停留在尋的曠野三十八年,直到約書亞帶領他們過約旦河,進迦南地。

目標一樣,出埃及到迦南地,走的路卻不一樣,一條近路只要兩個星期,另一條遠路卻是四十年。兩個星期和四十年的差別在哪裡?是「跟隨」!跟隨才能認識,認識自己,認識神。

拿到學位、得到職分、贏得伴侶…,目標很重要,但是尋求的過程卻是無價,過程雖冗長且辛苦,然而其中的經歷,讓你被改變、被塑造、被提升,使你「配得」擁有學位、職分、伴侶…。

不是一條易路


**林大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