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

壓力與安息共舞——我在讀博、科研中經歷上帝

近幾年,有關工作的話題日益得到國人關注。例如“996”(從早9點到晚9點,一周工作6天)和“007”(從當天0點到次日0點24小時,一周7天,除了最基本的吃飯睡覺)等描述工作時間的網絡用語。全球疫情的蔓延導致各國經濟衰退,或許更加大了工作的壓力。

但對於一些特定的人群,996其實就是個常態,007也未必是個完全的新概念。我作為這個人群中的一員,同時作為一名基督徒,以親身經歷分享我是如何走出讀博及工作壓力的焦灼。

首先從主日開始

上述的這個特定人群,最典型地包括在(尤其美國)研究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博士生,和之後剛剛在高校獲得助理教授,並在為終身(副教授)教職奮鬥的人。

以我個人為例,至今仍記憶猶新的是,我在1995年開始攻讀博士學位,第1年時幾乎沒有在午夜12點半前就寢,每天早上7點多就要起來,一周常常只剩下兩三個小時,能去超市買一次菜。每天除了吃飯睡覺,都在不斷地學習工作,接近007狀態。那一年我的眼睛因為過度疲勞,視網膜脫落。

1996年信主後,我堅持查經學習、主日敬拜和團契聚會,但很長時間並沒有真正明白:當我們面臨沉重的工作壓力(或家庭事務等),如果我們願意在主里安息,主真的就能給我們休息(參《馬太福音》11:28),並在工作上也能夠靠主得力。聖經上說得好:“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參《以賽亞書》30:15)

這一切首先要從守主日開始。

1998年,同修一門博士生課程並分在同一作業小組的一位韓國弟兄,在這方面的敬虔最早刺激也鼓勵了我。當我們討論一起做小組作業時,他直接告訴我和其他同學,他要守主日,所以星期天不能安排其他事情。當時已經信主2年的我頗不以為然,覺得他有點矯情,故作虔誠,甚至有點“律法主義”。我心想我也是基督徒,信主後從未間斷過參加主日敬拜和教會其他活動。客觀地說,博士生的學習科研任務那麼繁重,誰能那麼奢侈,週日全天都不做自己別的工作?

一段時間後,我又轉念想到,他說的實在符合“十誡”和聖經其他的教導。他跟我所處的環境大同小異,但他作為基督徒,能夠看重並努力去遵守上帝的誡命,我是不是也應該努力這樣做,討上帝的喜悅呢?而且他能夠做到,為什麼上帝就不會幫助我也做到呢?

於是,我禱告求上帝讓我主日之外的工作更加有效率,安排更加得當,在主日開始抑製做自己手頭工作的衝動。慢慢地,我開始習慣主日在基督裡的安息,和只做與上帝直接相關的事。比如更多的敬拜讀經,或與弟兄姐妹參加團契、探訪等慈惠的事情。

此後至今的20多年工作經歷讓我越來越感受到:守主日,在主裡安息,使我蒙了多麼大的福分!儘管後來科研教學之外還加上行政工作,靠上帝奇妙的引領和保守,我不僅主日敬拜上帝沒困難,而且最近這幾年,一般都能夠多留出週六也做主工。同時,我也靠主竭力做好本職工作,榮耀上帝。

倚靠仰賴上帝

當面臨工作壓力,基督徒在主里安息不是止於形式上遵守安息日,而是本質上要倚靠仰賴上帝,相信在工作上“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 (參《詩篇》127:1)

一方面,基督徒工作的態度應該“無論作什麼……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參《歌羅西書》3:23),因而“殷勤不可懶惰”(參《羅馬書》12:11);另一方面,在合理的工作時間內“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參《申命記》5:13),儘自己的本分後,其餘的工作壓力應該交託給上帝,相信上帝的恩典與應許:“你們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勞碌得來的飯,本是枉然;惟有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詩篇》127:2)

事實上,我們基督徒信仰成長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並沒有實實在在地對上帝有信心,在選擇和行動上信從上帝在聖經上對基督徒明確的應許。因此我們沒有也不能有安息,也無法真實經歷感受到上帝的奇妙和恩典。聖經告訴我們:“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以賽亞書》40:29-31)

自2000年工作以來,上帝讓我在先天能力嚴重缺乏的教學上和需要屢敗屢戰的科研上,都看到上帝奇妙的應許沒有落空。

博士畢業後,我開始在一個教學型的大學工作,教學任務較重。在那裡的前3年,每學期幾乎都是新課。我本身還是半轉專業從事金融教學科研工作,很多教學內容不得不匆匆忙忙地“現炒現賣”。但因為單純地相信上帝的應許——“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參《馬太福音》6:33),我從來沒有因為繁重的備課和科研去耽誤做基督徒份內的事,包括那時帶領每週查經班的服事。

因此,每每要在查經或團契聚會結束後,我要為第2天的備課加班到半夜。我也知道自己的教學能力不足,我切切為每一次上課的效果禱告。每學期都看到上帝的信實和保守,學生評價較好,對於口才不佳的我,這實在是上帝的作為。

國際年會的挑戰

2017年發生的事,又讓我再一次更深刻地領會到巨大的工作壓力,理應交託給大能慈愛的上帝。

在大學工作十幾年後,我的教學科研都比較得心應手。但那一年秋剛剛接手的新工作極具挑戰性(而且湊巧那一段家裡事情還很多)。

當時美國最大的金融機構和其他一些大公司共同資助我們學校建立了一個研究中心,在某個領域是全美獨此一家,各方寄予厚望。領導中心研究工作的講席教授兼研究主任的職位經過近4年全球招聘多次變化後,居然要落在我頭上。

我多方權衡斟酌再三,擔心能力和人脈等方面不能勝任,可能最後黯然收場。這個職位的壓力極大,因為沒人知道工作的具體目標是什麼,只知道要在學術界和業界都要打出名氣。原先負責的兩位同事是印度人和美國猶太人,相當有能力,人脈也廣,但努力後也不怎麼成功。我在為此事長時間禱告後,心中有平安,於是我相信這一切的發生是出於上帝,就毅然接受了。

上帝果然是信實的!擔任這個工作後,我繼續通過不斷禱告,經歷了上帝一步步的奇妙引領。從2017年9月上任到2018年10月約一年內,在彭博社、福布斯、中國日報等多個國家的幾十個媒體有近60篇的新聞報導。我之前與這些媒體(除了一兩個)幾乎沒有聯繫。這在我們學院甚至整個大學都是前所未有的,超過學院媒體團隊合在一起的工作成績。

作為一個參照對比,同一期間我也參與了由學院和學校媒體團隊共同牽頭的當地媒體,努力了幾個月,最終由於種種原因都沒有成功。這期間我還完成我的本職科研教學和其他行政工作,一切榮耀歸給上帝。

舉辦的2018年國際年會,是我這份新工作的重頭戲。那也是我第一次在美國單獨組織一個國際會議。我從一開始感受到一些人對華人牽頭做這種露臉的事若隱若現地有所保留。我不斷禱告,居然請到前美國總統首席經濟顧問、哈佛大學的一位著名講席教授,另一位是耶魯大學講席教授兼副院長。

一切安排好後,回到國內探親兩個月回來後,我發現專門負責推廣年會的有關人員根本不怎麼努力宣傳,參會人數遠沒有達到預期,其他人也是一副順其自然看熱鬧的態度。在開會前兩週多,我每天迫切與家人禱告,參會人數每天增加,10天之內總共增加約80%。

年會結束後的反饋之好大大超出我的預期,包括一位美國金融學會前會長和美國金融監管機構的前首席經濟學家甚至認為,這次年會是這個領域最好的國際會議。

尾 聲

工作是基督徒生命和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上帝造人之時就明確要讓人工作(參《創世記》1:26)。耶穌是基督徒的救主也是生命的主,我們生活如何也真實反映了屬靈生命的力量如何(參《申命記》33:25)。

上帝的旨意要每個基督徒在主裡有安息。他能夠引領基督徒在日益有挑戰性的工作環境中,像喬治·慕勒那樣在幾萬件事上都憑著信心的禱告,經歷並明白上帝今天仍然是又真又活的上帝,並且“祂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 。 (參《詩篇》84:11)

文章來源: 有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