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師記〉 8:4 基甸和跟隨他的三百人到約旦河過渡,雖然疲乏,還是追趕。
閱讀經文:〈士師記〉 8:1-35
住在約旦河東或河西真的有分別嗎?想當年住河東的以色列人建了證壇,為了證明耶和華神是真神,也為了讓子孫知道他們也是神的選民。但是住在河東的人很快就覺得跟河西的人不怎麼搭調,也不大關心發生在他們中間的事情。所以當基甸他們追米甸人過約旦河時,在十分疲乏之際,要求疏割人給他們餅吃時,疏割人的回答 非常冷酷:「西巴和撒慕拿已經在你手裡,你使我們將餅給你的軍兵嗎?」已經完全沒有兄弟的情份在裡面。西巴和撒慕拿是米甸的二王,也是這次戰爭的主犯,基甸帶軍打得十分辛苦,疏割人卻覺得那沒什麼了不起,主將還沒抓到,憑什麼要幫你?
疏割在約但河東岸、雅博渡口以北,雅各和以掃分手後,就在疏割建造房屋,為又為牲畜搭棚。該地方因而起名為「疏割」,就是「棚」的意思。在摩西劃分土地時,把疏割劃給迦得支派,所以在〈士師記〉時,也應該是迦得支派的子孫住在那裡。沒想到他們不顧念手足的情份,看基甸他們追趕敵人那麼辛苦,竟不肯分一點餅給他們吃。好像對河西支派被米甸人欺壓的痛苦毫不在意,隔岸觀火不說,連幫個忙,給點鼓勵都那麼吝嗇,並且說出譏笑的言語,真令人寒心到了極點。難怪基甸那麼憤怒。
沒想到毗努伊勒人也和疏割人一樣的冷酷無情。毗努伊勒是在雅博河附近的一個地方。在雅各要渡河和以掃見面的前一夜,雅各在那裡與神(或說神的使者)摔跤直到黎明。毗努伊勒也是迦得支派的屬地。挪巴和約比哈都在約但河東邊、在迦得支派地的東邊、屬亞捫人的地。基甸和那三百人雖然疲乏,還是追趕,直到亞捫人的地方,抓住米甸的二王西巴和撒慕拿,並把他們殺死。
在這個過程裡,有幾件事情讓我們看到基甸的為人。一是對於以法蓮人的挑釁,基甸用和氣的話回答他們的責問,並且稱讚他們抓到兩個米甸的首領,功勞比誰都大。以法蓮人聽了高興,就不再爭吵了。二,對於疏割和毗努伊勒的人,基甸懷著有仇必報的心來對付他們。三,基甸明白:人如何,力量也如何。他的兒子益帖不敢殺人,因為他年記太小了,雖然跟著出征,終究不敢真的殺人。基甸處理和以法蓮的糾紛極為高明,因為他謙卑的回答,以致和平解決爭端。但是他無法原諒疏割和毗努伊勒的人。這也教導我們,不要好說風涼話,「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箴3:27)」
成為英雄後的基甸懶得管以色列人,反而用眾人的金耳環和一些戰利品做了一個以弗得。以弗得是大祭司上半身所穿戴的,有代表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的十二顆寶石。基甸不教導眾人敬拜神,做了個以弗得,結果以色列人就把這個以弗得當做耶和華神去膜拜,代替偶像;其實這個以弗得的雕像就是偶像,只是換了形狀。基甸不管理以色列人,他做何事呢?他到處娶妻迎 妾,結果生了七十個兒子。他不尊重神,不好好承擔神給他的託咐,以色列人也不記念他。因為在太平的日子裡,他只顧尋歡作樂。最後他這七十個兒子全被另一個 兒子殺死了。一個非常失敗的士師。
我們服事神是一輩子的事,不是說做好一件了不起的事就可以退休,去享樂人生了。主耶穌來到世上,終其一生為我們獻上,直到連生命也擺上。我們千萬不能學基甸,服事一次就覺得很了不起,以後什麼都不管了。他盡情享受罪中之樂的後果,不但以色列人忘記他的功勞,連他享樂所結的果子,所生的兒子,雖然好像比別人多,卻只有一個活下來,後來不知去向。一個被神如此重用的人,卻引導以色列人走上歪路,不肯花時間教導以色列人敬拜耶和華神,反而迷戀於情慾的追求,何等可惜的選擇。
以弗得是大祭司衣服的一部份,不能代表神。正如許多人家裡的擺設,耶穌像或十字架都只是裝飾品,提醒我們神的愛。千萬不要對著這些擺設禱告,把信心投射在這個人造的東西之上,都有可能受到邪靈的迷惑。因為邪靈可以藏在物質之中去蠱惑信徒,因此我們心裡要明白,耶和華神是個靈,因此敬拜祂的人要以心靈和誠實去敬拜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