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师记〉 8:4 基甸和跟随他的三百人到约旦河过渡,虽然疲乏,还是追赶。
阅读经文:〈士师记〉 8:1-35
住在约旦河东或河西真的有分别吗?想当年住河东的以色列人建了证坛,为了证明耶和华神是真神,也为了让子孙知道他们也是神的选民。但是住在河东的人很快就觉得跟河西的人不怎么搭调,也不大关心发生在他们中间的事情。所以当基甸他们追米甸人过约旦河时,在十分疲乏之际,要求疏割人给他们饼吃时,疏割人的回答 非常冷酷:「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里,你使我们将饼给你的军兵吗?」已经完全没有兄弟的情份在里面。西巴和撒慕拿是米甸的二王,也是这次战争的主犯,基甸带军打得十分辛苦,疏割人却觉得那没什么了不起,主将还没抓到,凭什么要帮你?
疏割在约但河东岸、雅博渡口以北,雅各和以扫分手后,就在疏割建造房屋,为又为牲畜搭棚。该地方因而起名为「疏割」,就是「棚」的意思。在摩西划分土地时,把疏割划给迦得支派,所以在〈士师记〉时,也应该是迦得支派的子孙住在那里。没想到他们不顾念手足的情份,看基甸他们追赶敌人那么辛苦,竟不肯分一点饼给他们吃。好像对河西支派被米甸人欺压的痛苦毫不在意,隔岸观火不说,连帮个忙,给点鼓励都那么吝啬,并且说出讥笑的言语,真令人寒心到了极点。难怪基甸那么愤怒。
没想到毗努伊勒人也和疏割人一样的冷酷无情。毗努伊勒是在雅博河附近的一个地方。在雅各要渡河和以扫见面的前一夜,雅各在那里与神(或说神的使者)摔跤直到黎明。毗努伊勒也是迦得支派的属地。挪巴和约比哈都在约但河东边、在迦得支派地的东边、属亚扪人的地。基甸和那三百人虽然疲乏,还是追赶,直到亚扪人的地方,抓住米甸的二王西巴和撒慕拿,并把他们杀死。
在这个过程里,有几件事情让我们看到基甸的为人。一是对于以法莲人的挑衅,基甸用和气的话回答他们的责问,并且称赞他们抓到两个米甸的首领,功劳比谁都大。以法莲人听了高兴,就不再争吵了。二,对于疏割和毗努伊勒的人,基甸怀着有仇必报的心来对付他们。三,基甸明白:人如何,力量也如何。他的儿子益帖不敢杀人,因为他年记太小了,虽然跟着出征,终究不敢真的杀人。基甸处理和以法莲的纠纷极为高明,因为他谦卑的回答,以致和平解决争端。但是他无法原谅疏割和毗努伊勒的人。这也教导我们,不要好说风凉话,「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箴3:27)」
成为英雄后的基甸懒得管以色列人,反而用众人的金耳环和一些战利品做了一个以弗得。以弗得是大祭司上半身所穿戴的,有代表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的十二颗宝石。基甸不教导众人敬拜神,做了个以弗得,结果以色列人就把这个以弗得当做耶和华神去膜拜,代替偶像;其实这个以弗得的雕像就是偶像,只是换了形状。基甸不管理以色列人,他做何事呢?他到处娶妻迎 妾,结果生了七十个儿子。他不尊重神,不好好承担神给他的托咐,以色列人也不记念他。因为在太平的日子里,他只顾寻欢作乐。最后他这七十个儿子全被另一个 儿子杀死了。一个非常失败的士师。
我们服事神是一辈子的事,不是说做好一件了不起的事就可以退休,去享乐人生了。主耶稣来到世上,终其一生为我们献上,直到连生命也摆上。我们千万不能学基甸,服事一次就觉得很了不起,以后什么都不管了。他尽情享受罪中之乐的后果,不但以色列人忘记他的功劳,连他享乐所结的果子,所生的儿子,虽然好像比别人多,却只有一个活下来,后来不知去向。一个被神如此重用的人,却引导以色列人走上歪路,不肯花时间教导以色列人敬拜耶和华神,反而迷恋于情欲的追求,何等可惜的选择。
以弗得是大祭司衣服的一部份,不能代表神。正如许多人家里的摆设,耶稣像或十字架都只是装饰品,提醒我们神的爱。千万不要对着这些摆设祷告,把信心投射在这个人造的东西之上,都有可能受到邪灵的迷惑。因为邪灵可以藏在物质之中去蛊惑信徒,因此我们心里要明白,耶和华神是个灵,因此敬拜祂的人要以心灵和诚实去敬拜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