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有谁乐意将自己献给耶和华

〈历代志〉上 29:5b  今日有谁乐意将自己献给耶和华呢?

阅读经文:〈历代志 〉上 29章

这一年来因为疫情的关系,温哥华的教堂大都关闭了。有不少教堂就利用这段期间好好地整修一番。当然,整修教堂需要的费用不小,因此也很需要会众在经济上的支持。当我们看到大卫为圣殿预备,筹备基金和各样需要的材料时,便明白这不是大卫一个人的工作,他也需要全国人民共襄盛举。神的工作从来不是个人秀,而是神的儿女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大卫说:“因我心中爱慕我神的殿,就在预备建造圣殿的材料之外,又将我自己积蓄的金银献上,建造我神的殿,就是俄斐金三千他连得,精炼的银子七千他连得,以贴殿墙,金子做金器,银子做银器,并藉匠人的手制造一切。”接着他丢出一句令人激动的呼召: “今日有谁乐意将自己献给耶和华呢?”大卫先做楷模,献金献银以贴殿墙,只因为他对神的爱,所以他可以毫无保留。爱有多少,就会付出多少。在2015年6月26日,ISIS恐怖份子突袭突尼斯的度假胜地苏斯Sousse,受伤的大多是游客。其中有一对英国情侣,当ISIS开始扫射时,那个男的冲到女的面前,用身体挡住子弹,并叫未婚妻快逃。他自己中了至少三颗子弹。他的未婚妻事后很伤心地去寻找他的尸体,没想到他竟然被救活了,正在医院里接受抬疗。爱到一个地步,可以为她死。唯有爱,可以使人无怨无悔地付出。

大卫王没有呼召会众为神死,只是呼召奉献建圣殿,会众被大卫对神的爱感染,也都乐意献上。大卫知道凭他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这个巨大的工程,神的殿需要百姓的参与,有参与才有关注。我们都需要有这样的认识,知道一己的力量是很有限的,我们都需要同工。当会众献上金子五千他连得零一万达利克,银子一万他连得,铜一万八千他连得,铁十万他连得,还有宝石时,大卫王的心何等喜乐。因为不是勉强来的,而是大家诚心乐意献给神,因此百姓和大卫都大大欢喜。这就是在基督里的奇妙之处,把钱拿出去,自己拥有的就减少了,但是心里反而非常喜乐。这就是和世人的加减乘除不同的地方,世人是拿出去就减少了,就忧愁了;信神的人拿出去,神给的祝福却反而使我们感到更多更喜乐。

大卫王朝的体制

〈历代志〉上 27:23  以色列人二十岁以内的,大卫没有记其数目,因耶和华曾应许说必加增以色列人如天上的星那样多。

阅读经文:〈历代志 〉上 27章

除了建立利未人和祭司的服侍编制外,大卫在管理整个国家上,也有很杰出的建树,如在军事和政府的编制和架构上也有建全的组织。现代中文译本在本章第一节的译文如下:“以下是以色列各家族族长、率领千人和百人队伍的军官,以及担任国家行政工作的官长的名单。他们每年按月轮流值班,每一组由一位军官指挥;每组人数是两万四千名。”我们对照一下就可以明白,千夫长就是率领千人队伍的军官,百夫长就是率领百人队伍的军官。大卫王设立的军事编制,每个月都有武装部队可以轮流操练,一年一个月的服役制度,是比较合理,也可以接受的。

所以大卫把28万8千人的军队分成十二班,每个月让一班出来承担保家卫国的责任,并且重新操练,这样在需要时,都有军队可以出来应付紧急情况,对国家对百姓对军人都是很好的安排。这十二班军人周年按月轮流,替换出入服侍王,表示大卫王是全部军队的总指挥,虽然有军长负责训练,但真正调动军队的权柄则在大卫王的手中。凭著这个权柄,大卫才能成为以色列国真正的领袖。

其次是政府的架构,一是设立管理以色列各支派的首领。以色列有十二个支派,利未支派属于负责宗教的支派,被划分出来;其他支派都需要有人管理,免得像士师时代,以色列人好像散沙一样,有事时叫大家出来作战,有的支派不理不睬。现在有了首领,王若有什么命令就可以直接向各支派的首领发布,让各支派确实收到命令,并且执行命令。这里也提到大卫想数点以色列人,引起神的震怒,约押也没有点数完。假如神曾应许以色列人要如天上的星那样多,怎么数算得了呢?因此以色列人若是增加,是出于神的祝福,而不是大卫的功劳。大卫若想数点百姓作为自己的功绩之一,来荣耀自己,当然神会生气。所以最后没有一个完整的数目可以写在《大卫王记》里面,这本《大卫王记》目前已经找不着了。

利未人在圣殿内外之职份

〈历代志〉上 26:20 利未子孙中有亚希雅掌管神殿的府库和圣物的府库。

阅读经文:〈历代志 〉上 26章

在温哥华巿中心的第一浸信会聚会时,我发现他们和其他教会有个不同的地方。我以前去的教会都没有设守卫(守门的),但是在第一浸信会里有许多守卫和守门的。因为位处巿中心,有一些流浪者或吸毒者会进入教会骚扰去敬拜的人,影响敬拜,因此若看到有可疑的人,守门的或警卫就会跟踪他们,查明意图,再决定怎样处理。所罗门圣殿是以色列当时唯一的圣殿,各处的人都到此来敬拜或献祭,难免有一些不良份子,想乘机捣乱闹事或偷东西,若没有守门的,就很难保护圣殿和去敬拜的人群。

从这章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原来服侍的层面是如此之广,范围是如此之大。所以人若感受到从神来的呼召,便要弄清楚神究竟呼召你去做何事。不一定是在圣殿内服侍,也不一定是在圣殿外服侍。有许多人以为神呼召,就是去全职传福音,但是现在我们发现在职场和生活中的服侍更为直接有效,等于每天在做个人布道。当我们蒙召时,就是让神进入我们的生活掌权,使我们过一个敬拜和工作合一的生活。所以不论我们在做何事,甚至和朋友喝咖啡聊天,也可以服侍主。因为聊天时会谈到许多事情,有时候还可以借机会讲自己的见证。

在职场上工作或家庭里的生活,我们若以敬拜主的心情去做,把它当作是为主而做,那就是侍奉主了。服侍不一定在讲台上,不一定要在诗班里,服侍可以是用车去载年老孤单的弟兄姐妹到教会或去买菜、去看病,服侍可以是倾听软弱的弟兄姐妹倾诉,服侍可以是提早到团契把桌椅排好,服侍可以有各个层面,神感动你哪个层面,你就去那个层面服侍,不用告诉别人你觉得哪里需要人。神感动你,你就去做。当然,若是团队的事,好像要轮班安排的服侍,就要把自己装备好再申请加入。所罗门圣殿很大,有东西南北四个大门,还有走廊,都由可拉和米拉利的子孙负责。从他们的家谱图里,我们可以一目了然他们之间的关系。

大卫简立讴歌者

〈历代志〉上 25:1    大卫和众首领分派亚萨、希幔并耶杜顿的子孙弹琴、鼓瑟、敲钹、唱歌。

阅读经文:〈历代志 〉上 25章

从大卫王在以色列的作为,可以感受到当人敬畏神时,神就赐给他源源不绝的灵感。在扫罗作王时,除了作战之外,就是追杀大卫,没有任何建树,甚至在他被杀之后,以色列的领土大多数都被非利士人占领,扫罗家还要躲到约旦河西的老家基列地。但是大卫王不仅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征服了外邦各国,对内建立起完善的祭司制度,也包括了圣乐的敬拜。他说在万难之中为圣殿筹备了十万他连得的金子,一百万他连得的银子,和无数的铜和铁,以及建材及工人,为建圣殿之用。这个牧羊童子在神的调教之下,成为以色列最伟大的君王。大卫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人若愿意把自己交给神,敬畏神、信靠神,神就可以在这个人身上有极为奇妙的作为。

从本章的记载,可以看见当时的人才都是家庭的传承。大卫设立了三个诗班,由亚萨、希幔、耶杜顿三人负责。〈诗篇〉当中有过半数的诗歌出自大卫,其他还有六位作者,其中写得最多的就是亚萨,共有十二篇。亚萨之诗的第一篇,是〈诗篇〉第五十篇。亚萨很会歌唱,也是一个钹手(代上15:19)。钹不是很被人看重的打击乐器,却不容易敲得好。其他乐器会有偶发的高潮,也有休止的时候,但是钹手却不可以停顿,钹手必须持续且稳定地敲下去。这种没有停顿、没有变化、稳定持久的节奏是一切颂赞音乐的基础。现代的钹通常由鼓手一起敲打。在〈列王记下〉里,直到约西亚王,赞美时仍经常颂唱亚萨的诗。当年约柜迁入耶路撒冷时,亚萨和他的乐师们前行奏乐,敲钹吹号,鼓瑟弹琴,用诗歌颂扬赞美耶和华(代上16∶4-7)。

哥辖的子孙中有歌唱的希幔,希幔是约珥的儿子,约珥是撒母耳的儿子,这样一直算上去,希幔原来是可拉的后裔。诗篇88篇是可拉后裔的诗歌,就是以斯拉人希幔的训诲诗,此说他是以斯拉人可能是指其出生之地。可拉当年召集各支挀的首领阴谋叛变,想把摩西和亚伦赶下台,想要争得祭司之位。后来神使地裂开,把他和其他叛变者吞下去,使他们活活地坠落阴间(民16)。在〈民数记〉26章11节告诉我们,可拉的众子并没有死亡。可拉当年想成为祭司的梦,在其后裔撒母耳身上成全了,却不是借着夺权,而是借着奉献成为拿细耳人。神也赐给可拉的后裔有吹角颂赞的恩赐,希幔更奉神之命做王的先见。

祭司的一天

〈历代志〉上 24:19  这就是他们的班次,要照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藉他们祖宗亚伦所吩咐的条例,进入耶和华的殿办理事务。

阅读经文:〈历代志 〉上 24章

亚伦和子孙被神拣选去供祭司的职份。在西乃旷野时,亚伦和儿子们承接圣职,因为拿答和亚比户没有按著神的吩咐,擅自取用凡火献给神,当场被从神那里出来的火烧死(利10:2)。拿答和亚比户那时还年轻,没有儿子;因此亚伦只剩两个儿子以利亚撒和以他玛,及其后裔来服侍神。以利亚撒的子孙中有十六个族长,以他玛的子孙中有八个族长,加起来共有廿四个族长,负责带领各族在每周和安息日时,轮流进去圣殿中服侍。他们采用掣签的方式来安排各班(族)的工作时间,因为用掣签的方式可以避免纷争和不满。

在前一章(代上23章)里有提到,大卫数点了卅岁以上的利未人共有三万八千人,其中有二万四千人管理耶和华殿的事,有六千人做官长和士师,有四千人做守门的,又有四千人用大卫所做的乐器颂赞耶和华。 圣殿究竟有多少工作,需要用这么多人呢?今天我们要借用以色列圣殿学院的一些资料,和大家一起来看看祭司的工作内容。所以我们称其为“祭司的一天”。祭司的一天从轮班前住进去开始。圣殿两旁有祭司的宿舍供值班的祭司们住宿。

祭司起床后,要漱洗洁净自己,然后彼此帮助,换上祭司服。我们来看看祭司们的工作有哪几方面。昨天我们也谈到为何有的经文说利未人廿岁就要去参与耶和华殿的事务,有的经文说卅岁。有的圣经学者指出,那是因为廿岁是开始当“学徒”,卅岁才能正式任职的原因。那么他们要学哪些事情呢?从他们早上起床后就要掣签分工开始,就晓得工作的分配十分公平,必须什么都会做,不能只会一两样,抽到什么工作都要去做。

利未人之职任

〈历代志上〉  上 23:26 利未人不必再抬帐幕和其中所用的一切器皿了。

阅读经文:〈历代志 〉上 23章

在〈历代志上〉的廿三章里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概念,以色列人面临一个敬拜的转型,利未人面临新的事奉方式的挑战。这些组织和重整都是大卫在位时所做的安排。大卫王不仅是军事家,使外邦各国都臣服,对内他也有很周密的思考,使利未人的事奉比以前更加的完备。大卫既然有建造圣殿的计划,就不能不考虑到利未人在事奉上的转型。以前约柜在会幕里,每到一处,利未人就要负责抬帐幕和其中所用的一切器皿;但是现在大卫已经把会幕搬到耶路撒冷,而且要盖圣殿作为约柜永久的居所,因此事奉的转型是无可避免的。

利未是雅各的第三个儿子,原本性情十分暴躁凶狠。当示剑沾污他的妹妹底拿后,他和西缅欺骗了示剑的家人,叫他们的男人全部要行割礼。趁着他们在疼痛之际,把他们全部杀掉。因此雅各论到利未时说:“西缅和利未是弟兄;他们的刀剑是强暴的器械。 我的荣耀阿,不要与他们联合聚集;因为他们趁怒杀害人命,任意砍断牛腿大筋。”但是这个咒诅在摩西时被更改为祝福:“耶和华啊,你的土明和乌陵都在你的虔诚人那里。这是因利未人遵行你的话,谨守你的约。他们要将你的典章教训雅各,将你的律法教训以色列。他们要把香焚在你面前,把全牲的燔祭献在你的坛上。求耶和华降福在他的财物上,悦纳他手里所办的事。那些起来攻击他和恨恶他的人,愿你刺透他们的腰,使他们不得再起来。(节录自申33:8-11)”

土明和乌陵是祭司用来寻求神的心意之物,“把香焚在你面前,把全牲的燔祭献在你的坛上”,更是祭司的职责。神把为以色列人事奉神的责任交给利未人,把利未人从一个被咒诅的景况下,变成蒙祝福的一个支派,并且还成为教导以色列民遵循神的典章和律法的支派。因为利未人遵行神的话,谨守神的约,就有这样的转变。所以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祖辈曾做过何事而在神面前自惭形秽。事实上,有越来越多曾经服事假神或偶像的人,因着神的救恩而变成传道人,到处宣扬主的福音。

大卫嘱所罗门建殿

〈历代志〉上 22:11 但愿耶和华赐你聪明、智慧,好治理以色列国,遵行耶和华你神的律法。

阅读经文:〈历代志 〉上 22章

因为〈撒母耳记〉/〈列王纪〉/〈历代志〉这三卷书有的记载同样的事情,所以我们读完〈撒母耳记〉/〈列王纪〉之后,不会再去读〈历代志〉。因此〈历代志〉有记载,而〈撒母耳记〉/〈列王纪〉没有记载的,我们会在此补充。〈历代志上〉22-29章可以帮助我们对圣殿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因此在进入〈列王纪〉之前,我们会先把〈历代志上〉这几章也稍微读一遍。在这一章里记载了大卫对建造圣殿所做的预备。

在〈撒母耳记下〉七章里,大卫住在自己的宫殿,想到神的约柜尚在会幕之中,便兴起想为神建殿的心意。先知拿单也觉得这是一件美事,以为神必喜悦。没想到,神告诉拿单,祂不要大卫为祂建殿,因为大卫在多次的战争里流了多人的血,因此神要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做和平之王,在和平的时代里为祂建殿。大卫虽然有遗憾,却并不气馁。反而更积极地为建殿的事工做各方面的准备。

大卫的心态很值我们学习,有时我们有热心,想为主做一些事,但那些事是不是主要我们去做的?以前有位朋友和他的太太每年都去大陆传福音,后来有一年,他们突然发现,神已经把许多国内的同胞都送到温哥华了,为何舍近求远?当他们开始在本地传福音后,发现那些信主的人很自然就回去向家人和朋友传福音了,这样的效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我们想做的事,不一定就是神要我们做的;所以我们有什么感动,都要在神面前好好祷告,求印证。若是凭热心事奉,一旦热度减低,就很难继续事奉;反而是寻求了神的印证和带领的事奉,即使受到挫折,也能持续下去。

大卫数点百姓

〈撒母耳记〉下 24:14 大卫对迦得说:「我甚为难。我愿落在耶和华的手里,因为他有丰盛的怜悯,我不愿落在人的手里。」

阅读经文:〈撒母耳记〉下 24章

我们要先思考一个问题,因为〈撒母耳记〉/〈列王记〉和〈历代志〉上下这几卷书都有许多记载雷同之处,所以读这几卷书时,若互相对照,就可以有更清楚的理解。当然其中也有的记载同一件事,但有不同的角度和看法。例如在本章中,大卫数点人数后的数目和〈历代志〉上21章的数目不一样。根据圣经学者的看法:由于代上21:6 特别提到利未人和便雅悯人没有数在其中,所以我们可以推断两本书在记载上有的包括某些人,有的不包括某些人。代上21:5 的数字包括了以色列的常备军,288,000人(代上27:1 – 15 的十二班,每班24000人),以及守卫耶路撒冷的特别部队,和在屯车的城邑里的12000人(代下一:14)。从一百一十万减去这些数字,就得到撒下24:5 的八十万了。代上21:5的犹大人可能没有包括正规军三万(撒下六:1)。

第二个要思考的问题是,在本章里说是神向以色列人发怒,所以激动大卫去数点百姓;在代上21章则记载是撒旦起来攻击以色列人,所以激动大卫去数点百姓。新译本把此处的“激动”,译为“引诱”。既然不是神就是撒旦,那怎么可以处罚大卫或百姓呢?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笔者也不打算在这里解释,因为我不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位,无法代答。但是有一件事,本章里提到神向以色列人发怒。为何神会向以色列人发怒呢?从历史(例如:士师记)来看,都是在以色列人开始拜偶像时,神就会向他们发怒。撒旦又怎样能引诱大卫呢?最简单的就是大卫的骄傲。神也曾经要摩西数点以色列人,以便划分军队;但是当大卫要数算时,连约押都反对,以致于没有去算利未人和便雅悯人。连约押都觉得不该去做的事,可见当中有问题,动机的问题。不是为了需要,而是为了自己的荣耀。当一个人功成名就时,要不骄傲还真的很困难。以色列人和大卫有没有罪,大家一起想想看。

大卫末了的话

〈撒母耳记〉下 23:4  祂必像日出的晨光,如无云的清晨,雨后的晴光,使地发生嫩草。

阅读经文:〈撒母耳记〉下 23 章

在大卫写的诗篇里,有许多带着预言的成份。例如在〈诗篇〉廿二篇里,他预言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看着兵丁为他的衣服拈阄:“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诗篇〉18篇里,他写下:“祂坐着基路伯飞行;祂借着风的翅膀快飞。祂以黑暗为藏身之处,以水的黑暗、天空的厚云为祂四围的行宫。因祂面前的光辉,祂的厚云行过便有冰雹火炭”,等等。在他离世前有几句末了的话,虽然简单,却也预言了主耶耶稣的救恩。

大卫说:“以色列的神、以色列的磐石晓谕我”,表明是神对他说话;不是出于他自己的感情。神晓喻他:“那以公义治理人民的,敬畏神执掌权柄,他必像日出的晨光,如无云的清晨,雨后的晴光,使地发生嫩草”。表明神宣告:“公义使邦国高举”的真理,若是执政者敬畏神,他必像日出的晨光、无云的清晨、雨后的晴光,使嫩草得以生长。这些话最后是应验在主耶稣基督的身上,因为世界上的领袖,能以公义治理人民的岂有吗?莫不是玩弄政治手段,求取自己的利益。有哪几位是敬畏神执掌权柄呢?唯有主基督,祂就像日出的晨光带给人希望;如无云的清晨,不再用云遮盖自己的心意;又如雨后的晴光,使地发生嫩草,唯有从主来的恩典,可以使人重得生命。

大卫说到自己:“我家在神面前并非如此;神却与我立永远的约”。大卫从他自己和家人身上看到各方面的软弱,没有人能达到神的标准,神却依然和他立约,让他的后裔永远为王。因此大卫自觉不配,深怀感激之情:“这约凡事坚稳,关乎我的一切救恩和我一切所想望的,他岂不为我成就吗?”这句话和保罗说的一句话互相呼应:“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吗?” 大卫明白神和他所立的约坚稳,因此神必成就祂的救恩和大卫一切所想望的;这也是神与我们所立的约。神既然把儿子为我们舍了,自然也把万物赐给我们,我们还需要担心祂会留下什么不给我们吗?

大卫颂神之歌

〈撒母耳记〉下 22:26  慈爱的人,祢以慈爱待他;完全的人,祢以完全待他。

阅读经文:〈撒母耳记〉下 22 章

假如要你写一篇文章形容你和神的关系,或是你对神的认识,你会写什么?大卫首诗歌之所以感人,不是因为他的言词华丽,而是整篇都充满了神和他的密切关系。他从一开始就提到,耶和华是“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在你的信仰里,神和你有没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是“我的”,而不是别人的。好像若有人对你妻子不礼貌,你会挺身而出:“她是‘我的’妻子,请你放尊重一些”。“我的”代表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我的”家人对我是重要的,“我的”东西,别人不可乱拿;“我的”家是我住的;“我的”车是我开的。所以“我的”神,“我的”磐石,表示神和我的关系,不是别人可以取代的。你能够像大卫一样斩钉截铁地宣告:“耶和华是我的神”吗?

所以那些被伊斯兰国杀害的基督徒,就是因为他们敢宣称“耶和华是我的神”,所以才惨遭毒手。但是他们觉得自己是配得为神受苦的,所以即使孩子被杀害,依然感谢神,赞美神。在世界上有许多的苦难,但是神却带领我们经过这些苦难。大卫指出他的人生至少遭遇了两种苦难:一是死亡的环绕,有哪个人不曾因为死亡而惊心胆跳?有时因为疾病,有时因为意外,觉得好像和死亡擦身而过,那种感觉就好像神把你一把从死门关前拉回来一样。二是匪类,大卫指的是那些与他作对,要致他于死地的人。人难免有敌人,不然,信主的人,也有魔鬼的虎视耽耽。但是当大卫在急难中呼求神,神就垂听了他的祷告。

第二段8-16节比较难懂,因为何时有天摇地撼呢?神又何时鼻孔冒烟上腾,口中发火焚烧?祂何时使天下垂,坐着基路伯飞行?这一段的描述可以当做形容神的威仪,也有人认为大卫在作诗歌时,圣灵亲自感动他写出这些句子,仿佛他曾看见某些异象。也有人认为,这段好像在描写〈创世记〉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二节之间发生的事,为何神创造天地之后,地会变成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地的摇撼战抖,天的根基也震动摇撼,那是何等地不寻常!必然有极大的事情发生,才会地摇天撼,不是吗?其他的,留给大家的想像力去发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