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甲尼撒的大树梦

〈但以理书〉 4:3 祂的神蹟何其大,祂的奇事何其盛!祂的国是永远的,祂的权柄存到万代!

阅读经文:〈但以理书〉4:1-37

尼布甲尼撒(以下简称:尼王)把但以理的三个朋友丢入烈火窑中,却看到神子释放他们,并与他们同行。他惊讶万分地把那三位叫出火窑。再次晓喻住在全地各方、各国、各族的人,至高的神向他所行的神蹟奇事;终于愿意承认唯有至高神的国是永远的,祂的权柄存到万代。但是尼王正处在他人生的颠峰,世界诸国向他称臣,又建造了世界一大奇蹟的空中花园。巴比伦城以两道围墙围绕.外墙以外,还有一道护城河,城内的主干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铺成,另城有八个城门,其中的北门就是著名的伊丝达尔门(狮门),表面用青色琉璃砖装饰,砖上有许多公牛和神话中的怪物等浮雕。巴比伦城被建设得宏伟壮丽,直到100多年后,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来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

巴比伦城的空中花园北边就是巴比伦的米罗达神庙,形状和〈创世记〉里的巴别塔很像。尼王把各个战败国的庙殿里的宝物都收到庙里,表示他的神最伟大,胜过其他国家的神。尼王显然是个才华过人的君主,不但在军事战略上十分出色,还是个罕见的建筑天才,但也是一个热衷于宗教的人。他深信占星术、占卜和天象,因此身边总有一群哲士和迦勒底人。在〈以西结书〉廿一章21节里说:“因为巴比伦王站在岔路那里,在两条路口上要占卜(攻打亚扪或犹大)。他摇签求问神像,察看牺牲的肝。” 因为巴比伦人就是利用肝脏来求问吉凶。因此当他做了异梦时,他相信一定是出于神明的指示。

烈火窑中的神子

〈但以理书〉 3:18 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阅读经文:〈但以理书〉3:1-30

在但以理为尼王解梦之后,尼王俯伏在地,向他下拜,又说:“你既能显明这奥祕的事,你们的神诚然是万神之神,万王之主,又是显明奥祕事的。”但是在他的心里是否真的如此想呢?有时向人传福音,人家有困难时为他祷告,当事情解决之后,对方是否会真的认为我们相信的神很厉害,是唯一的真神而投靠祂呢?嘴巴说的和心里想的,往往是不一样的。

当但以理为尼王解释了梦中的人像之后,尼王心里又是怎么想的?从尼王所造的金像,我们可以试着去揣摩一二。在尼王的梦中,巴比伦在尼布甲尼撒的时期代表了像的金头,但以后会有其他的国家相继兴起,虽然都不及巴比伦,不及尼王的伟大,但是对于一个相当自负的尼王而言,这岂是可忍受的?他的国度怎么会就只有一个头呢?就像秦始皇一样,他也希望他的国家可以千秋万世地传下去,永无止尽,所以他派徐福带了五百童男童女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一去不回头,据说他那批人变成了现在日本人的祖先。

而尼王呢?他造了一座又高又大的金像,很可能不是精金而是镶金的。将两个像一比较,就知道尼王想要表达的心意了,他要他的国度存到永世,而不是只有一个头的时间。这就是人的野心和不知量力。会有非人手凿出来的一块石头从山而出,打碎列国吗?好,尼王现在就差人将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召了来,为此像行开光之礼,统一他国内的宗教。这些人有许多是从其他国掳来的,他们有各自的信仰,各自拜的神明,但是尼布甲尼撒打败了诸国,把各神殿中的器皿都放进米罗达的神庙里,所以尼王认为巴比伦所拜的米罗达胜过一切的神明。现在就要求所有的巴比伦子民,无论是巴比伦人或掳来的,通通放弃自己的信仰,都来拜最伟大的米罗达神。这样,会不会安全一点?可以抵挡那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

但以理解梦

〈但以理书〉 2:20 但以理说:神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因为智慧能力都属乎祂。

阅读经文:〈但以理书〉2:1-49

很多人都想为神做大事,有这种心志不是不对,却不是神所要的。因为神要不要你为祂做大事是在于神的决定。神常常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例如,为祂立志不沾污自己。很多人可以为了健康而不吃油不吃盐不吃糖不吃肉不吃虾不喝酒不抽烟,但是能不能为了神,保守自己口舌言语上的洁净?保罗说过,大户人家里有各样的器皿,若想做贵重的器皿,不做卑贱的器皿,就要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做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2:20-21)。我们若立志不沾污自己,神才能使用我们。不是先立志做大事,而要先立志过圣洁的生活。

但以理和朋友生活在一群尼布甲尼撒王(以下简称:尼王)掳来的俊杰之中,各个都是年少没有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俱备的,每个人都巴不得能够脱颖而出,得到尼王的青睐,一步登天,坐上高位,那就前途无量,锦衣玉食了。个个都知道唯有最优秀的才能被尼王相中,可是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似乎并不热衷于尼王的权势,而是希望在异域仍然能够保守他们在耶和华神眼前的圣洁。这也是我们和子女面临的考验,究竟是事业第一或是敬畏神第一?是神给人机会或是人自己找机会?当神给的机会来临时,我们是否有能力去回应去承担或表现?

在表面平静的生活中,有一天王宫里传出了尼王的愤怒,因为他做了一个梦,但是他把梦给忘了。他问遍宫里的术士、用法术的、行邪术(巫术)的和迦勒底人,但是没有人能够告诉他,他做了什么梦。些人都是自认有异能的,迦勒底人则是一群看天象的人。他平时养了那么多人,就是为了有需要时可以帮助他,现在他有需要了,这些人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平常在他面前吹牛吹马的,现在都成孙子了!这些人平时自诩有能力,但此时在王的面前,却无能为力,他们只能说:“请王将梦告诉仆人,仆人就可以讲解”。王更生气,这么一个梦就把你们难倒了?他们承认:除了不与世人同居的神明,没有人能说出来。他们承认他们的有限,人的有限。尼王气极,要把这一批饭桶通通杀掉。

但以理被掳到巴比伦

〈但以理书〉 1:17这四个少年人,神在各样文字、学问上赐给他们聪明、知识,但以理又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

阅读经文:〈但以理书〉1:1-21 

按照旧约的秩序,似乎应该续读〈以斯拉记〉,但是在犹大人回归耶路撒冷之前,有好多故事发生,所以我们先读〈但以理书〉,因为在但以理年老时,正是犹大人回归之时。在〈但以理书〉第1章第1节指出犹大王约亚敬第三年时,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第一次围困耶路撒冷,但是在〈耶利米书〉46章2节说这事发生在约雅敬作王第四年。那是因为犹大的记法和巴比伦的计算法有异,犹大的计算是登基做王的那年为第一年,而巴比伦的算法是要登基满一年才算一年,登基那年则称为加冕 年。

约西亚和埃及作战,战死沙场之后,百姓拥立他的幼子约哈斯为王。可能因为约西亚死于埃及人之手,因此约哈斯对埃及极为不满。那时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 (以下简称:尼王)正在叙利亚的哈兰和亚述决战,无法抽身去顾犹大,因此约哈斯被埃及王尼哥二世罢黜,并俘虏到埃及;尼哥二世立亲埃及的约雅敬为王。但是不久,连接尼尼微和地中海东西商道及沿河而行的南北商道的重镇迦基米施失陷于巴比伦,亚述和埃及都败于巴比伦,尼王控制了整个地区,约雅敬很不情愿地变成 了巴比伦的蕃属。

在主前601年,巴比伦想征服埃及却未成功,约雅敬趁机和巴比伦决裂,转向埃及求援。这种背叛的行径导致尼王在主前597年前来围攻耶路撒冷,并掳走了第一批年少没有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俱备的犹大贵族青年,为让他们将来可以侍立在巴比伦王宫冑,服侍巴比伦王。尼王有野心要征服犹大国,因此要预备人才帮他管理将来的犹大子民。但以理和他的三个好朋友就这样被掳到巴比伦,但他们并没有受到俘虏的待遇,反而是被服侍得极为周到。尼王 派定用他所用的膳和所饮的酒每日赐他们一份,也就是说,他们吃的就像王一样。

巴比伦之囚

〈历代志〉下 36:21这就应验耶和华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地享受安息,因为地土荒凉便守安息,直满了七十年。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 25:1-30   /   〈历代志〉下 36:17-23

犹大王: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她利雅)→约阿施→亚玛谢→亚撒利雅(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玛拿西→亚扪→约西亚→约哈斯→约雅敬(以利亚敬,约哈斯的哥哥)→约雅斤→西底家

像清朝的末代皇帝一样,犹大国最后一任王西底家,也面临了最大的耻辱。西底家原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简称:尼王)所立的王,可是由于他性格优柔寡断,后来又想倚靠埃及独立,他的背叛招致巴比伦进军,虽有埃及出兵暂解耶路撒冷之围,但耶利米预言巴比伦必然倾覆犹大(耶37:5)。在亡国之前,西底家请求耶利米为他祷告,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惜西底家并不是真的想悔改,以求得神的怜悯,他只想利用祷告,利用神来缓解当时的困局。

耶利米一直向西底家进言,因为“耶和华如此说:住在这城里的必遭刀剑、饥荒、瘟疫而死,但出去归降迦勒底人的必得存活,就是以自己命为掠物的,必得存活。(耶38:2)”虽然神要惩罚犹大人,但是祂依然为他们开一条路,要看他们肯不肯听从神的话。就好像当年在旷野,百姓因为发怨言惹动神的怒气,神就让火蛇去咬他们。后来神叫摩西做了一条铜蛇,凡是被蛇咬,却肯仰望铜蛇的人,就必得活。神要的就是人对祂的信心,不管神的方法在人的眼中是何等不可思议,何等奇怪,神并不跟我们讨论得救的方法是否合理,而是要我们凭信心去接受。人若没有信心,怀疑神的话,那么再合理的方法,也可以找出很多理由去拒绝顺服。

及至时候满足

〈加拉太书〉4:4   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

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时候是最恰当的时候。圣经告诉我们「及至时候满足」,上帝正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差遣祂的独生子来到世上。

时间皆在神的主权之下

〈传道书〉第三章告诉我们,上帝对时间有绝对的主权,这都是告诉我们无论喜怒哀乐都有定时。〈传道书〉告诉我们凡事都有定时,撒种有时,农夫要播撒特定的种子,要选特定的时间,不能随便选择耕种的时间;同样地,收割的时候也有特定的时间,太早、太晚收割都不好;所以,上帝说凡事都有定时。有时,太早结婚并不好,太晚结婚同样不好。人对时间有特定的观念,传道书告诉我们见面、耕种的时候是喜乐的时候,同时也有分别、争战哀哭的时候。我们生命中离不开这些时候,有上学、工作、结婚的时候。我们小时候无法工作,也无法结婚,因为时候未到。我们不断在时间中经历喜怒哀乐,有时认为当我们哀伤的时候,上帝并未与我们同在;当我们喜乐的时候,是上帝对我们的祝福。我们简易地将时间分成上帝同在的享受时候与上帝并未同在的哀伤时候,但传道书告诉我们上帝对所有的时候都握有主权,即便是最困苦的时候,上帝也能按祂的旨意把一切转变为最美好的时候。时间完全掌握在上帝手中,我们的心无论处在困苦、顺遂的时候都享平安,因为上帝对所有的时候都握有主权。主耶稣说一切都在上帝的掌管之中,甚至连任何一只麻雀都不会在上帝的掌管外。

良辰吉时?

自从奥古斯丁以来,人对时间的思索就不单从本体论出发,同时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有一派的人认为如果当人不存在了,就没有所谓的时间,因为时间只有存在人的脑海里,但奥古斯丁否定这一点,他相信有人心理感知的时间,时间也有本体性的存在。上帝创造了时间,上帝也使我们明白如何衡量时间,因为日、月、星辰都是用来数算时间的方式。但是,数算时间不等于时间本身。我们数算时间,这表示时间是存在的。手表能告知我们现在的时间,假设有一天世上所有的手表同时消失,奥古斯丁说:「即便如此,时间依然存在,因为手表仅仅是我们数算时间的工具,手表并不等于时间的本身」。因此,我们晓得有本体论的时间,人也必须主观体会时间是什么。

约雅斤和西底家

〈历代志〉下 36:15 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因为爱惜自己的民和他的居所,从早起来差遣使者去警戒他们。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 24:8-20   /   〈历代志〉下 36:9-16

犹大王: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她利雅)→约阿施→亚玛谢→亚撒利雅(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玛拿西→亚扪→约西亚→约哈斯→约雅敬(以利亚敬,约哈斯的哥哥)→约雅斤→西底家

自从约西亚王死后,犹大国沦为埃及的附佣国;犹大的百姓立约西亚的儿子约哈斯为王,但是才做三个月,就被埃及废了,另立约雅敬为王。约雅敬为王时,巴比伦战胜了埃及,抢走了埃及所有的属地,犹大沦为巴比伦的附佣国。就在约雅敬的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围困耶路撒冷,带走了一些圣殿的器皿,以及犹大宗室和贵胄中年少没有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俱备,足能侍立在王宫里的,要教他们迦勒底的文字言语,要养他们三年,以备将来侍候尼布甲尼撒王。这就是第一次的被掳,包括了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

约雅敬做王11年死后,他的儿子约雅斤做王三个月加十天,尼布甲尼撒(以下简称:尼王)又亲临耶路撒冷城下。正如耶利米先知的预言:“耶和华说:犹大王约雅敬的儿子哥尼雅(又名:约雅斤/耶哥尼雅),虽是我右手上带印的戒指,我凭我的永生起誓,也必将你从其上摘下来。并且我必将你交给寻索你命的人和你所惧怕的人手中,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和迦勒底人的手中。我也必将你和生你的母亲赶到别国,并不是你们生的地方,你们必死在那里。但心中甚想归回之地,必不得归回。(耶22:24-27)”约雅斤带着母亲、臣仆、首领、太监一同出城投降,尼王把他们都掳到巴比伦,包括先知以西结。这是第二次的被掳。

犹大王约哈斯和约雅敬

〈列王纪〉下 23:34法老尼哥立约西亚的儿子以利亚敬接续他父亲约西亚作王,给他改名叫约雅敬,却将约哈斯带到埃及,他就死在那里。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 23:31-37   /   〈历代志〉下 36:1-8

犹大王: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她利雅)→约阿施→亚玛谢→亚撒利雅(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玛拿西→亚扪→约西亚→约哈斯→约雅敬(以利亚敬,约哈斯的哥哥)→约雅斤

从主前约1050年,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扫罗成为第一任以色列的王,到约雅敬作王约主前604年。在这大约400年的期间证明了一件事,神是对的。以色列人想要学外邦人有王统治,有王率领,但是约400年的经历,让我们看到,除了神,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假如碰到一个好王,就国泰民安;若是碰到不好的王,那真是全国皆悲,一天不如一天。世界的政局也淘汰了君王制度,因为在一个有限的人管辖之下,百姓看不到希望。所有的人都要看一个人的脸色行事,太令人感到痛苦了。

约西亚想阻止埃及去攻打亚述,不仅阻挡不了埃及,并且约西亚也战死沙场。这时原本独立的犹大国变成受制于埃及了。法老尼哥二世打败约西亚后就在哈马地的利比拉安营,这是以色列北部的一个军事重镇。利比拉是军队安营的战略地点,它操控了埃及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南北商业及军事路线。当地水源充足,军队可以在周围的山谷和森林搜集粮食和燃料,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

约西亚战死沙场

〈列王纪〉下 23:3王站在柱旁,在耶和华面前立约,要尽心、尽性地顺从耶和华,遵守他的诫命、法度、律例,成就这书上所记的约言。众民都服从这约。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 23:1-30   /   〈历代志〉下 35

犹大王: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她利雅)→约阿施→亚玛谢→亚撒利雅(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玛拿西→亚扪→约西亚

在耶罗波安做第一任北国的以色列王时,他造了两个金牛犊。神派了一位神人从犹大去伯特利警告他,并且预言:“大卫家里必生一个儿子,名叫约西亚,他必将丘坛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烧香的,杀在你上面,人的骨头也必烧在你上面。(王上13:2)”神的预言何等准确,连约西亚的名字都在预言之中。在预言发出的三百多年后,约西亚不但拆毁焚烧耶罗波安所的坛,杀假祭司,并且打发人将坟墓里的骸骨取出来,烧在坛上。死人一般被认为不洁净,将人的骸骨烧在祭坛上,是一种污秽异教祭坛的作法。

约西亚在位时所做的一切让我们看到当时异教的风俗何等盛行:不仅拜巴力和亚舍拉,还向日、月、行星并天上万象烧香。他们在圣殿里拜巴力和亚舍拉以及天上的万象,圣殿里还有给娈童住的屋子,给妇女为亚舍拉织帐子的地方。在城里山上,从所罗门到亚哈斯、玛拿西、亚们为异教所筑的丘坛,约西亚都把它们污秽了。欣嫩子谷是指在耶路撒冷以南的一个山谷,靠近耶撒冷城的哈珥西门口。亚哈斯和玛拿西曾经在此向假神献上自己的儿女,把他们活活烧死,因此又得名“陀斐特”,即焚烧之处。此处也拿来作为崇拜摩洛之处,神曾经借着耶利米先知宣告此地将不再称为欣嫩子谷或陀斐特,而要称为“杀戳谷the Valley of Slaughter”(耶7:32),因为他们在这里流无辜人的血。在约西亚王亵渎那神龛,并禁止在那里献祭之后,这地方成为焚烧犯人、动物尸体和废物的地方。因此欣嫩子谷日后被用作“地狱”的同义词,犹太人的传统曾把此地作为地狱的入口。

犹大王约西亚

〈列王纪〉下22:2  约西亚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行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不偏左右。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22:1-20
/ 〈历代志〉下34:1-7

一个八岁的孩子做王,若是没有旁人的扶持,怎能知道如何主理国政?正好比一个八岁的孩子,怎能知道如何选择人生的信仰?不管父母觉得是否应当帮助他们先做选择,从约西亚的例子上来看,有人帮助,好过他自己去摸索。所以在记载犹大历任的王时,都会记载他们的母亲是谁,虽然无从查考每一个母亲的背景,但是在隐约之中,似乎在提醒我们,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约西亚能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行他祖大卫所行的,不偏左右,不能不归功于他的母亲。因为他的父亲亚扪是一个不敬虔的君王,在他八岁时就己经过世了。

约西亚在十六岁时,尚且年幼,就寻求大卫的神,而不是学傚他父亲亚们所拜的偶像。可见当时在约西亚旁边也有一些敬虔的人在辅佐他,引导他走正路。十六岁正是开始思想的年记,很多父母发现这年记的孩子已经不听他们的话了。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有了独立的心灵,要去探讨人生。他们要找出自己的路,所以父母最好是多听他们的分享,在必要时点出他们的盲点(假如父母能查觉),不要提供自己很多已经过时的想法,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和父母交流。有的父母不知道时代的改变有多快,每一年和前一年的制度或教育体系都有很大的不同,何况与父母当年的学习环境更是天壤之别,提出一大堆不合时的意见,孩子听了,以后就不想再和父母交流了。

约西亚寻求神,到了廿岁时,开始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除掉丘坛、木偶、雕刻的像和铸造的像。这是出于一个廿岁青年的决定,立志跟随神,不拜偶像。就好像现在很多基督徒青年,当他们决志跟随神时,就立志过圣洁的生活,不随波逐流,不在婚前与异性(或同性)发生性关系,立志过神所喜悦的生活。这样的心志实在非常宝贵。在年轻时就立志跟随神的人何等有福,因为他们可以躲过很多引诱,远离恶人恶事,过著蒙神祝福,没有后悔的人生。

虽然玛拿西悔改后拆毁了很多偶像和丘坛,但是亚们作王后,又重新建立那些偶像和丘坛。所以此时耶路撒冷不止有巴力的坛,还有高高的日像坛(拜太阳),等等偶像。约西亚命人把这些像都打碎成灰,撒在祭偶像人的坟上,这是一个咒诅,表示他们的罪归于他们自己。又将拜偶像的祭司的骸骨烧在坛上,洁净耶路撒冷。此时以色列北国已亡,约西亚派人到北国也照样而行,在玛拿西、以法莲、西缅、拿弗他利各城和四围破坏之处,都这样行。看来,约西亚想要洁净的是整个应许之地,可惜范围实在太大。

在约西亚廿六岁时,他开始着手修理圣殿。大祭司在修整圣殿时发现了律法书,有的圣经学者认为可能只是〈申命记〉(因为只有一卷)。书记沙番是先知耶利米的叔叔,他把律法书的内容读给约西亚王听。王听了便撕裂衣服,因为他明白了原来犹大和以色列所遭遇的祸患,是因为他们的列祖没有按著神的话去做,于是派遣人去求问于女先知户勒大。与女先知户勒大同期的还有先知耶利米和西番雅,但是王并没有请人去求问耶利米和西番雅。可见姊妹与弟兄同样被神看重,事奉的区别是在于神的调动,而不是因为性别。神有主权去拣选祂要使用的人,若是出于神的,我们还多说什么?

户勒大仿佛早已得了神的默示,因此回复他们,“耶和华如此说”。因为犹大子民的背叛,神的愤怒不会止息,但是对于敬服于神的人,神依然有恩典有怜悯。所以神应许约西亚必不致于亲眼看见神要降于迦南地的灾祸,他也可以平安地归到坟墓。有的人因而认为户勒大的预言没有应验,因为约西亚是战死沙场,不是平安安地归到坟墓里。但是这是一个对比的说法,是把要降于迦南地的灾祸和他的死法相比较,约西亚是出于自愿去和埃及打仗,并没有受到凌辱。相对于犹大最末一任君王西底家,在逃亡时被巴比伦军人抓到,先在他眼前杀死他的众子,再挖掉他的双眼,与此相比,我们就明白约西亚的确算是平安地到坟墓去了。

约西亚做王卅一年,从第八年(十六岁)开始,他从寻求神,去除偶像,洁净圣殿,带领百姓过逾越节,我们看到一个跟随主的人的生命历程。从寻求神开始,就无法忍受生命中还有其他杂质的存在,因此去除心中或心外的偶像是必然的工作。去除偶像之后,才能洁净圣殿,也就是我们自己的身心灵,完全地归向神。然后才能过逾越节,领受神赐下的救恩,与神和好,成为神的儿女。再来才能成为神要使用的器皿。因此,明天我们要看看神怎样使用约西亚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