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 23:34法老尼哥立约西亚的儿子以利亚敬接续他父亲约西亚作王,给他改名叫约雅敬,却将约哈斯带到埃及,他就死在那里。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 23:31-37 / 〈历代志〉下 36:1-8
犹大王: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她利雅)→约阿施→亚玛谢→亚撒利雅(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玛拿西→亚扪→约西亚→约哈斯→约雅敬(以利亚敬,约哈斯的哥哥)→约雅斤
从主前约1050年,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扫罗成为第一任以色列的王,到约雅敬作王约主前604年。在这大约400年的期间证明了一件事,神是对的。以色列人想要学外邦人有王统治,有王率领,但是约400年的经历,让我们看到,除了神,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假如碰到一个好王,就国泰民安;若是碰到不好的王,那真是全国皆悲,一天不如一天。世界的政局也淘汰了君王制度,因为在一个有限的人管辖之下,百姓看不到希望。所有的人都要看一个人的脸色行事,太令人感到痛苦了。
约西亚想阻止埃及去攻打亚述,不仅阻挡不了埃及,并且约西亚也战死沙场。这时原本独立的犹大国变成受制于埃及了。法老尼哥二世打败约西亚后就在哈马地的利比拉安营,这是以色列北部的一个军事重镇。利比拉是军队安营的战略地点,它操控了埃及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南北商业及军事路线。当地水源充足,军队可以在周围的山谷和森林搜集粮食和燃料,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
哈马地原是哈马族住的地方,哈马王曾和大卫及所罗门订下和平条约,所罗门还曾修筑了在哈马境内的积货城。在所罗门死后,王国分裂,国势渐弱,哈马城一度落入亚述手中,在耶罗波安二世时再度夺回。此时又被埃及王尼哥二世占据,并且把犹大王约哈斯召到此地的利比拉城,锁禁于此,不许他再做王。所以约哈斯只做了三个月的君王。此地后来被巴比伦占据。犹大的最后一个王西底家在巴比伦攻击耶路撒冷时,出逃而被捉,也是被带到此地受审。先知以西结曾预言,以色列复国后,将以哈马地为彊土的边界:“这样,境界从海边往大马士革地界上的哈萨以难,北边以哈马地为界。这是北界”(结47:17)。
尼哥二世后来把约哈斯带回埃及,另立约哈斯的哥哥以利亚敬做王,并将他改名为约雅敬。约雅敬在位期间并未因国势的衰落而自卑归向神,埃及王向他榨取巨量的罚款银子一百他连得、金子一他连得,约雅敬只得向百姓征税。仅管百姓的担子已经非常沉重,约雅敬还想建造雄伟的宫殿。在〈耶利米书〉22章13-19节里,神论约雅敬时,说:“那行不义盖房,行不公造楼,白白使用人的手工不给工价的,有祸了!他说:‘我要为自己盖广大的房、宽敞的楼,为自己开窗户,这楼房的护墙板是香柏木的,楼房是丹色油漆的。’难道你做王是在乎造香柏木楼房争胜吗?你的父亲(约西亚) 岂不是也吃也喝,也施行公平和公义吗?那时他得了福乐。他为困苦和穷乏人申冤,那时就得了福乐,认识我不在乎此吗?这是耶和华说的。”
约雅敬不仅叫人建宫殿,还让人白白做工,不给工价;并且屈枉公正、欺压人民、杀害无辜。因此神说他死的时候,要像驴一样,被拉出去扔在耶路撒冷的城门之外。他在位时,犹大国饱受巴比伦、亚兰、摩押和亚扪的侵略,民不聊生。犹大国就像一根飘摇的芦苇,在风中摇摆不已,随时都有被折断的可能。而她的君王,却仍一心注重享受和抓权,丝毫不以民生为念,不以国事为要,更不尊神为大。
当约西亚王寻获律法书时,立刻按著书上的话语去悔改遵行;但是当约雅敬听到耶利米写的预言时,他却拿刀把书卷割破,扔进火盆里烧,直到全卷各栏都一一烧掉为止。当时有三个首领恳求王不要烧毁书卷,王却不听(耶36:20-24)。因为王只要听好话,一听到巴比伦要来毁坏犹大,王就生气了。果然,在约雅敬死后,巴比伦王战胜了埃及,将埃及王所管之地,从埃及小河到幼发拉底河都夺去了。因为约雅敬背叛巴比伦,耶和华使迦勒底军、亚兰军、摩押军和亚扪人的军来攻击约雅敬;巴比伦王也来攻击约雅敬,用铜链锁着他,要将他带到巴比伦去。但尚未去时,约雅敬就死了。他的儿子约雅斤接续他做王。
约西亚做王时才八岁,却懂得去寻求神;他的儿子们却一个比一个烂,虽然做王时都廿几岁了,却不如他们的父亲,懂得敬畏神。犹大国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而她的君王却依然只顾自己的享受,渺视神的话语。约西亚死时,百姓都为他哀哭;约雅敬死时,却像条死驴被丢在耶路撒冷之外。这两者互相比较,让后世的人明白,不只是神在鉴察,百姓的眼也是雪亮的。我们不要以为行善或行恶没有人管,不仅天在看,人也在看。神让约雅敬做了11年的王,有这11年的时间,换了是你的话,你会不会有不同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