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以斯拉劝民认罪出其异族之妻

〈以斯拉记〉10:11现在当向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认罪,遵行他的旨意,离绝这些国的民和外邦的女子。

阅读经文:〈以斯拉记〉十章

当以斯拉在祈祷认罪哭泣,俯伏在神殿之前时,以色列人包括孩童慢慢地也聚集到他那里。以斯拉对罪的反应,也引起了他们众人心里皂痛悔,我相信,圣灵在他们中间动工,使他们的心同感一灵,一同在神面前认罪。

当他们一起痛哭时,有一位以拦的子孙、耶歇的儿子示迦尼对以斯拉说:「我们在此地娶了外邦女子为妻,干犯了我们的 神,然而以色列人还有指望。」假如这位示迦尼的父亲耶歇就是 10:26 的耶歇,示迦尼就是为了其父亲娶了外邦女子而认罪。以拦的家族中有六个与异族通婚的人 (10:26) 。示迦尼建议:「现在当与我们的神立约,休这一切的妻,离绝她们所生的,照着我主和那因 神命令战兢之人所议定的,按律法而行。你起来,这是你当办的事,我们必帮助你,你当奋勉而行。」很有可能示迦尼的父亲是在示迦尼的母亲之外又娶的外邦女子,因此他可以如此理智地提出这个建议。

「娶外邦女子为妻」:这里的「娶」,意思是「给予住处」,在神面前并不构成合法婚姻。 「休妻」:「把妻子送走」。既然不是合法婚姻,就不必离婚,而是用合理人道的条件把她们跟子女送走。当时在巴比伦、波斯统治之下奉行的是汉摩拉比法典的法律。根据汉摩拉比法典,巴比伦离婚的妇女要负责抚养儿女。因此宣告离婚也将造成与自己的骨肉分离。

以斯拉认罪祈祷

〈以斯拉记〉9:5 献晚祭的时候我起来,心中愁苦,穿着撕裂的衣袍,双膝跪下向耶和华我的神举手。

阅读经文:〈以斯拉记〉九章

以斯拉向首领们交帐之后,就碰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此时距圣殿重建己经六十年,当初回归的心志也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消失了。当人们回复到开门七件事时,就有饱暖思淫欲的问题。他们建殿后过逾越节时,大家在神面前追求圣洁的心也淡去了。

追求圣洁是因为和神有一个紧密的关系,讨神的喜悦,求神的眷佑,以期圣殿顺利完工。圣殿完工后,仇敌也不再来骚扰,在安逸中开始寻求生活的欢乐和刺激,他们当中有些人开始和外邦人联婚。我们可能觉得和外邦人结婚没有什么大不了啊,现在不同国籍种族通婚的事己经视为平常,为什么不可以呢?神是否太古板了?不都是祂造皂的人吗?

假如我们记得所罗门的失败和犹大亡国的原因,就记得那是因为他们离开神去拜偶像之故;为什么他们会离弃神去拜偶像呢?大多数是因为娶了外邦女子,为了讨她们的欢心,因而随从她们去拜偶像,以致得罪神。这就是为何神不要他们和外邦人联婚的原因。在婚姻中,我们会引用保罗的教导:信与不信的不能同负一轭,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不是因为别人不好,而是因为神的子民不够成熟,不懂得分辨,也十分软弱,以致随波逐流,因而落入撒旦的陷阱里。

以斯拉的回归之途

〈以斯拉记〉8:21 那时我在亚哈瓦河边宣告禁食,为要在我们神面前克苦己心,求祂使我们和妇人孩子并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

阅读经文:〈以斯拉记〉八章

这一章记载了以斯拉为回归而做的准备,以及他为了旅途的平安而向王申请的护卫队。

在1-14节里记载了与以斯拉一同由巴比伦回到耶路撒冷的十三个家族,其中有11个家族出现在2:3-57 第一次归回的名单之中。示迦尼与示罗密家族是第一次回归的名单中没有出现的。

这次归回大约有一千五百个男性。 非尼哈是亚伦的三子以利亚撒的儿子,是以斯拉的祖先。 8:2 下半到 8:3 上半,按著希伯来文圣经的次序,比较合理的译法是「大卫的家系:哈突是示迦尼的子孙,巴录的家系,撒迦利亚」较为合理。 表明这次归回中也有大卫的子孙。

以斯拉在预备归回时,首先请求各家首领帮助他召集人,结果非常成功,总共有1496个男性回应,再加上以斯拉和另外三位领袖革顺、但以理、哈突,正好1500位男性。若再加上妇孺的人数,初步估计大约有三千至六千人。这就是第二批归回之人的总数。第一批回归的人包括仆婢约有五万人,经过大约六十年,这次回归的人数似乎更少了。这次跟以斯拉回归的,似乎都经过挑选,有专才的一些人,例如是为了召集可以在圣殿事奉的人才,都是按名指定的人。

以拉带着几千人要上路时,心里难免忐忑不安,因为他们带了许多金钱和金银器物上路,难免会有人想来打劫,他们当中有许多老少妇孺,万一打起仗来,真的很危险。在这里以斯拉做了一件很勇敢的事情,就是向王请求拨步兵马兵的护卫队。

以斯拉自巴比伦返耶路撒冷

〈以斯拉记〉7:10 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

阅读经文:〈以斯拉记〉七章

距离圣殿完工大约过了六十年。以斯拉于西元前 458年归回。根据以斯拉的族谱,他是大祭司亚伦的后裔。他的父亲西莱雅是犹大王西底家时皂大祭司,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杀害。以斯拉是西莱雅较小的儿子的后裔,他成为一个文士,通达耶和华─以色列 神所赐摩西的律法书。可见虽然身处巴比伦,他并没有忘记自己出身大祭司的家族,负有大祭司的使命。传统认为,圣经旧约里的〈历代志〉上下和〈以斯拉记〉,可能都是以斯拉在参考不同的资料后所写成的。

以斯拉不仅自己通达耶和华的诫命和神赐给以色列人的律例,还立志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在巴比伦,在波斯,神依然培植了敬畏祂的人。在王命令以斯拉回去耶路撒冷时,王答应了他几件事,以斯拉也明白这事不是出于他,而是出于神。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是因为耶和华神的手帮助他。

亚达薛西王对以斯拉有何应允呢?

允许住在波斯国中的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凡甘心上耶路撒冷去的,王都降旨准他们与以斯拉同去。
王与七个谋士差以斯拉去,照他手中神的律法书察问犹大和耶路撒冷的景况。所以以斯拉是以钦差的身份回去的。
带上王和谋士甘心献给神的金银,还有以斯拉在巴比伦全省所得的金银和百姓、祭司乐意献给耶路撒冷他们神殿的礼物,可以去买祭物;剩下的金银,按著神的旨意使用。
圣殿若需要金银,可以从王的府库里支取;还可以向河西皂一切库官支取。
免去在圣殿当差之人的进贡、交课、纳税。
赐以斯拉审判、治理、刑罚及教导的权柄。

圣殿建造完工

〈以斯拉记〉6:16 以色列的祭司和利未人,并其余被掳归回的人,都欢欢喜喜地行奉献神殿的礼。

阅读经文:〈以斯拉记〉六章

经过哈谇和撒迦利亚的督促和鼓励,回归的犹大人终于肯面对自己的软弱而悔改,重新开始建殿。虽然还没有拿到王的许可,还是努力进行。当时的达乃总督也没有禁止他们,只是请求当时的大流士王去彻查一下,犹大人的说法是否真实,居鲁士王(或:塞鲁士)是否曾经应允他们回到耶路撒冷建圣殿?

大流士王也做了实在的调查,果然在玛代省的典籍库里找到一卷,上面注明了当年塞鲁士王叫犹大人回归的一切。大流士查明之后发布了几个命令:

命令河西的总督达乃和示他‧波斯乃,并他们的同党,就是住河西的亚法萨迦人,当远离犹大人。
不可拦阻神殿的工作,要任凭犹大人和他们的长老修建圣殿。
要从河西的款项中,急速拨取贡银做他们的经费,免得耽误工作。
他们与天上的 神献燔祭所需用的公牛犊、公绵羊、绵羊羔,并所用的麦子、盐、酒、油,都要照耶路撒冷祭司的话,每日供给他们,不得有误。叫他们献馨香的祭给天上的 神,又为王和王众子的寿命祈祷。
无论谁更改这命令,必从他房屋中拆出一根梁来,把他举起,悬在其上,又使他的房屋成为粪堆。

我相信当所罗巴伯他们得知这样的消息时,必然雀跃无比,因为神所赐的比他们所要所求的更多更丰富,神为他们预备了各方面的需要,不仅有经费补助,还有献祭需要的牲畜,等等。每天的供应,真是太奇妙了!

再兴圣殿之工

〈以斯拉记〉5:1 那时,先知哈该和易多的孙子撒迦利亚奉以色列神的名,向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犹大人说劝勉的话。

阅读经文:〈以斯拉记〉五章

当回归的犹大人因为敌人的奸计得逞,而愁眉不展时,天上的父神又岂能不知?神的事工原本如此,若是出于神的工作,撒旦一定会千方百计地阻扰。神没有派下一个超人或蝙蝠侠或蜘蛛人把敌人把得东倒西歪,相反地,祂差遣了两个不会打架的先知去鼓励他们,就是哈该和撒迦利亚。

你会不会觉得派个先知有什么用啊?人家都去找王要了状子回来了,先知能做什么?说几句话就行了吗?人的话可能不管用,神的话可就不一样了。首先是哈该义正严词地要求犹大人省察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们己经失去起初的爱心,和建殿的热诚。表面上看来是敌人阻扰建殿,实际上是他们内心的软弱和拖延。他们借口「建造耶和华殿的时间未到」,却回家设计自己有天花板的房屋, 所以神说:「你们撒的种多,收的却少;你们吃却不得饱,喝却不得足;穿衣服却不得暖,得工钱的,将工钱装在破漏的囊中。」因为私心,所以工作没有果效,祷告也不蒙垂听。

神给撒迦利亚先知有特别多的异象,其中有一个异象是两棵橄榄树中间有一个金灯台,这两棵树各有一管子接着金灯台。天使向他解释:这两棵树代表所罗巴伯和耶书亚,金灯台是神自己,祂的能力要源源不绝地供应他们。因为成事不是靠人的势力或才能,乃是靠神才能成事。

敌党谋阻建殿之工

〈以斯拉记〉4:3 但所罗巴伯、耶书亚和其余以色列的族长对他们说:「我们建造神的殿与你们无干,我们自己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协力建造,是照波斯王居鲁士所吩咐的。」

阅读经文:〈以斯拉记〉四章

犹大和便雅悯的敌人听说被掳归回的人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建造殿宇,就去见所罗巴伯和以色列的族长,对他们说:「请容我们与你们一同建造;因为我们寻求你们的神,与你们一样。自从亚述王以撒哈顿带我们上这地以来,我们常祭祀 神。」

犹大和便雅悯是指构成犹大南国的中心支派,他们的敌人指的是当时的撒玛利亚人。这些撒玛利亚人不是原先北国以色列的人,而是亚述王从巴比伦,古他,亚瓦,哈马,和西法瓦音迁移来安置在撒玛利亚城邑的外邦人。他们不懂得敬畏耶和华,所以神曾差遣狮子到他们中间,咬死一些人。亚述王为此差了一个祭司回去,好指教他们敬拜神,但是他们却不曾因而明白真理。

当他们说:「因为我们寻求你们的神,与你们一样。自从亚述王以撒哈顿带我们上这地以来,我们常祭祀神」时,他们其实只是举行仪式以逃避神的刑罚,并不是真正想认识神。在(王下17:30)记载巴比伦人在那地方继续拜他们的神像,古他人、哈马人各造他们的神像,并不忘记原来的假神。这些民惧怕耶和华,却又事奉他们的偶像。他们假装是和犹大人拜同一个神,却又口口声声,那是你们的神。所罗巴伯和族长们一眼就看穿这些人的虚伪和恶心,因此拒绝他们的合作提议。

筑坛献祭-立殿根基

〈以斯拉记〉3:6 从七月初一日起,他们就向耶和华献燔祭,但耶和华殿的根基尚未立定。

阅读经文:〈以斯拉记〉三章

西元前537年的七月,回归的犹大人重新聚集在耶路撒冷。七月是犹大人特别繁忙的一个月份,因为其中有三个大节日:吹角节(新年),赎罪日和住棚节。这次的聚集是为了一起过住棚节。住棚节是纪念古代以色列人在离开埃及之后,在旷野中漂流四十年期间所住的棚子;并且记念神使他们在旷野中:「这四十年,你的衣服没有穿破,你的脚也没有肿。(申8:4)」又「因为耶和华──你的上帝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已赐福与你。你走这大旷野,祂都知道了。这四十年,耶和华──你的上帝常与你同在,故此你一无所缺。」(申2:7)现在犹大人回到耶路撒冷,也正好记念神使他们在外邦也是蒙保守,得供应,一无所缺。何等何时宜的庆祝。

第3节的翻译该是如此:他们虽然惧怕邻国的民,还是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又在其上向耶和华早晚献燔祭。Despite their fear of the peoples around them, they built the altar on its foundation and sacrificed burnt offerings on it to the Lord, both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sacrifices. (NIV)

他们先在原先圣殿的根基上筑坛,就像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每到一个地方就先向神筑坛敬拜。此时尚未开始动工建殿。

他们照律法书上所写的,按数照例献每日所当献的燔祭。燔祭是「完全的祭」,也是「常献的祭」,天天献,早晨黄昏各一次,每次献一只公羊羔 ( 出 29:38-42 ),安息日则献三只( 民 28:9-10 ) 。在这里所罗巴伯带领第一批人回归跟以斯拉带领人归回( 8:35-36 ) 的共同点是,归回后以向神献燔祭。

记返耶路撒冷之俘囚

〈以斯拉记〉2:68有些族长到了耶路撒冷耶和华殿的地方,便为神的殿甘心献上礼物,要重新建造。

阅读经文:〈以斯拉记〉二章

主前六百多年,神的惩罚临到犹大的百姓,藉外邦人把他们掳到巴比伦。但这只是神短暂的惩罚,因祂曾应许百姓,只要他们回转专心寻求祂的面,祂必再施恩与他们。‧七十年后,神的时候到了,神感动波斯王古列的心,下令准许百姓返回耶路撒冷,恢复他们敬拜神的生活。结果有五万人在王的支援下、神的赐福中,愿意返回耶路撒冷,决心重建圣殿。

这些人不是那些原先被掳之人,而是他们的子孙。经过了七十年,那些被掳的人都像但以理垂垂老矣,走不动了,更多的是己经作古。根据历史记载被掳到巴比伦的百姓,大约四十万至六十万;但回到耶路撒冷的最多只有五万人,表示有大部份人不肯回去。犹太历史家约瑟夫在犹太古史中曾说过:「当时在巴比伦的百姓,因不肯离弃在巴比伦的家业,而不肯回耶路撒冷去。」又记载:「当时在巴比伦的百姓,因惧怕耶路撒冷严谨的生活而不肯回去。」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表明当时留在巴比伦的百姓,正因这两个原因而不肯回耶路撒冷。

第一个原因因为家业而不肯回耶路撒冷,上一章己经提过;第二个原因是不想回去过律法下的生活。犹大人在巴比伦习惯了当地巴比伦的生活,便觉得要回去过守律法的日子实在太苦了。在〈以斯帖记〉里,以东人的后裔哈曼设计杀害犹大人,神借着以斯帖皇后扭转了局面,保住了犹大人的性命和财产。现在神呼召他们回去耶路撒冷建圣殿,这些人却舍不得他们的财产而不肯回去。若是再有一个哈曼出现,他们会选择逃命或护产呢?

波斯王居鲁士为建圣殿下诏

〈以斯拉记〉1:2 波斯王居鲁士如此说:耶和华天上的神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又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祂建造殿宇。

阅读经文:〈以斯拉记〉一章

〈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以斯帖记〉,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作品,分成两个主题。以斯拉、尼希米,记载从被掳之地归回的百姓所作的工;以斯帖则记载仍留在巴比伦的以色列人所作的工。我们从〈以斯拉记〉中,知道百姓回去重建耶路撒冷的圣殿,从〈尼希米记〉又知道,他们还要建造城墙。〈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这两本书,在次序上也相当有意义。〈尼希米记〉是记载以色列人在外邦人中,重新恢复他们的见证;以斯拉是记载百姓回国后,重建圣殿的工作。圣殿是代表敬拜神,重灵里与神的关系。〈以斯拉记〉在先,〈尼希米记〉在后,在他们实行真正有效的事奉前,必须先在灵里恢复他们与神的关系。基督徒的事奉亦是如此。

「波斯王古列(即: 居鲁士)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就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诏通告全国说。波斯王古列如此说:耶和华天上的神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又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拉1:1-2)

这段经文是〈以斯拉记〉的开始,也是〈历代志下〉的结束(代下36:22-23),两本书记载同一件的事情,中间虽然相隔数十年,但神的计划仍继续不断演变下去。实际上这两节有关圣殿重建的经文,远在〈但以理书〉中已有记载(但九章),当但以理读先知〈耶利米书〉时,看见神警告及应许百姓的话。他们被掳七十年期满,神要再施恩与百姓。但以理计算知道七十年的时间已期满,现今该是神施恩之时了。他整个心受感动被信息紧扼著;而觉得非常沉重,以致无法再做其他的事情。他知道当时的犹大国处于困危的命运中,是因为自己和百姓的罪,他便代表百姓昼夜伏在神前认罪祷告。

祷告永远是复兴工作的开始,我们不能不为教会的需要祷告,何时看见神感动人真愿意花时间祷告,就是离复兴之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