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记〉1:2 波斯王居鲁士如此说:耶和华天上的神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又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祂建造殿宇。

阅读经文:〈以斯拉记〉一章

〈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以斯帖记〉,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作品,分成两个主题。以斯拉、尼希米,记载从被掳之地归回的百姓所作的工;以斯帖则记载仍留在巴比伦的以色列人所作的工。我们从〈以斯拉记〉中,知道百姓回去重建耶路撒冷的圣殿,从〈尼希米记〉又知道,他们还要建造城墙。〈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这两本书,在次序上也相当有意义。〈尼希米记〉是记载以色列人在外邦人中,重新恢复他们的见证;以斯拉是记载百姓回国后,重建圣殿的工作。圣殿是代表敬拜神,重灵里与神的关系。〈以斯拉记〉在先,〈尼希米记〉在后,在他们实行真正有效的事奉前,必须先在灵里恢复他们与神的关系。基督徒的事奉亦是如此。

「波斯王古列(即: 居鲁士)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就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诏通告全国说。波斯王古列如此说:耶和华天上的神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又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拉1:1-2)

这段经文是〈以斯拉记〉的开始,也是〈历代志下〉的结束(代下36:22-23),两本书记载同一件的事情,中间虽然相隔数十年,但神的计划仍继续不断演变下去。实际上这两节有关圣殿重建的经文,远在〈但以理书〉中已有记载(但九章),当但以理读先知〈耶利米书〉时,看见神警告及应许百姓的话。他们被掳七十年期满,神要再施恩与百姓。但以理计算知道七十年的时间已期满,现今该是神施恩之时了。他整个心受感动被信息紧扼著;而觉得非常沉重,以致无法再做其他的事情。他知道当时的犹大国处于困危的命运中,是因为自己和百姓的罪,他便代表百姓昼夜伏在神前认罪祷告。

祷告永远是复兴工作的开始,我们不能不为教会的需要祷告,何时看见神感动人真愿意花时间祷告,就是离复兴之时不远了。

以色列人在以斯拉领导下,经验了一个真正的复兴,但这个复兴不是从以斯拉的头脑里想出来的,因为神的工作早已计划好了,我们的责任是要顺服神的带领,若我们只用自己的思想,计划来做事,恐怕做出来的,不过是我们的工作而已。

古列(即: 居鲁士)是一个外邦的君王,不是敬畏神的人,但他领受这启示时;不得不承认耶和华是掌管一切启示的主,一切都在神的手里。古列对百姓说,神将天上地上一切赐给他,天上万国赐给他,神有权柄赐与,因为祂是掌管一切的主宰。神启示的目的,是要叫世人知道祂有权柄作任何事。

古列得到启示后,他就让百姓回耶路撒冷建造神的殿,这个启示不单显明耶和华是掌权天地万物的主,而且表明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为耶和华的缘故,耶和华是一切事物的目标。神赐下启示,感动人作工,都是为使神的名彰显。今天神在我们中间作工,将启示感动我们,也是为著这一个使神的名彰显的目的,这样我们可以借此测验所领受的启示是否从神而来。若这启示的目标,不是单彰显主的名,不是高举主耶稣,那么这启示不可能从神而来。

这里记载有一个犹大的首领名叫设巴萨,此「首领」原文应译作「王子」,换言之,他是王族,大卫直系的后裔。当百姓回耶路撒冷建殿时,波斯王把圣殿的器皿交在设巴萨的手,回到耶路撒冷后便立他作当地的省长。由此我们可知他的工作是何等的重要,他有特别的身份、地位、资格和负起领导百姓复兴之重任。在《圣经》的记载里,他并没有了不起的成就,也没有得到人的称赞,神竟然把这个重任交付给他,因为他是王的后裔,有真正王的身份,是神特别的拣选,有属灵的生命,神就是要借着这样的人,去成就祂的工作。有人认为设巴萨很可能就是所罗巴伯的波斯名字,是古列王对所罗巴伯的称呼。

神为何要激动那些人,他们才愿意回归呢?因为根据波斯的记载,很多犹太人在被掳其间累积不少财富,要回去等于要放弃现在他们所拥有的。而且他们回耶路撒冷光是路途就至少四个月,路途中环境艰辛险恶就算了,再加上圣城附近是一片荒凉,四周的居民充满敌意,他们的迁徙需要建立新的社群,这些种种的难处和当时也算艰苦的巴比伦生活来比较,还是留在异地(巴比伦)居住可能比较好。他们安逸到不愿意为神牺牲。不过,神在这边吩咐他们前去,让他们知道不论建殿有多困难,祂都会与他们同在。

求神让我们在安逸的生活中,仍然保有一颗敏锐的心,能查觉何为神美好的旨意,并竭力顺服。

**本文参阅并节录鲍会园牧师在港九培灵研经主讲的〈以斯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