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給示每拿教會的信息(啟2:8-11)

「你要寫信給士每拿教會的使者,說:『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說: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毀謗話,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大衛‧鮑森牧師主講 / 整理◎莊恩慈 / Good TV

對士每拿教會,耶穌沒有一句責備的話。他們因不肯妥協膜拜羅馬皇 帝,不但在經濟上、名聲上受到損失, 性命還受到威脅。士每拿教會從頭到 尾都在受苦,為耶穌付上代價,耶穌 應許他們:「凡得勝的,我必賜給他 生命的冠冕。」當時教會所在的那座 山就叫「冠冕」,所以當耶穌說士每 拿有冠冕,表明祂要給的是更好的冠 冕—永生,只要教會對祂至死忠心。 對這個城市,有四件事需要知道:

  • 這是個美麗的城市,所以得 到許多封號,如「亞細亞的榮耀」等, 這個城市有許多值得驕傲的事。它是 在西元前一千年建立,但五百年後被 毀,所以這個城市曾經死而復生。被毀後三百年又重建,信中也提到它「死 過又活」。聳立在舊城這邊的,是一 座壯麗的高山,稱為「士每拿的冠冕」。
  • 這個城市很富裕。西方運來土耳其的貨物,都從這個港埠進來,是很壯觀的港口。
  • 這個城市充滿文化氣息,而且氣候宜人,在土耳其很難得。城中曾有一個巨大的體育場, 也有圖書館和劇院。這城最重要的一 點是非常愛國,每次戰爭後改朝換代的統治者,都得到士每拿人最高度的效忠。當時它十分效忠羅馬帝國,忠心膜拜皇帝。而膜拜凱撒的習俗,是百姓自己開始的,並不是皇帝的命令。

耶穌在這封信中給自己兩個名稱: 1. 我是首先的、末後的,意思是我開始這一切,也會結束這一切,在人 類的歷史上,耶穌是第一,也是最後;是阿拉法,也是俄梅戛。非基督徒看耶穌只是一個活到 33 歲的 人,但對教會來說,從頭到尾都是耶穌的作為,祂是基督、是主。

2.祂是死過又復活的,士每拿也是死而復生的。世上其他人都是活過之後就死了,如穆罕默德、孔夫子、拿 破崙、希特勒,只有一個人死過又復活,就是耶穌。耶穌告訴士每拿教 會,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死亡也不是結局,耶穌曾死過又復活,足以 挪去死亡的毒鉤。 耶穌在這裡講了三次「我知道」, 這個「知道」有兩種含意:一是「我 知道你們正在受苦」;一是「因為我經歷過,我了解你們正在經歷的痛 苦」。

經濟上,他們住在一個富裕的城市,卻極其貧窮,原文是窮到像乞丐 一無所有,是窮人中的窮人。他們原本富有,卻因為信主而成為貧窮;他 們付上了許多代價,因為城裡有許多生意買賣跟異教掛勾。生意人必須隸屬一個同業公會,這是兼具商會和工會功能的組織,其中有一些宗教儀式必須遵守,若非如此,沒有人會跟你做生意。同業公會常舉辦晚宴,晚宴前會舉行宗教儀式,向偶像獻祭,吃完飯後還有淫亂的行徑,因為喝了很多酒,很容易狂歡作樂,飯後還有 女人作陪,在那種環境下,基督徒商 人該怎麼辦?

此外還有毀謗之苦,尤其是猶太人的毀謗。當時每個宗教都必須向羅馬當局登記,成為「合法宗教」,否則就不被政府認可,也不受法律保護。 猶太人勉強登記上了,雖然他們不肯膜拜皇帝,不過在亞細亞,他們可以不受這條法律牽制,因此各地猶太人也都享有這豁免權。基督徒剛開始時大多是猶太人,受到猶太人這支保護傘的遮蓋,但後來猶太人因發現很多外邦人成為基督徒,猶太人開始不高興。他們便檢舉基督徒,說他們不是猶太人,不屬猶太人,所以基督教便成了非法宗教。從此,基督徒開始遭羅馬當局的迫害。

耶穌要教會從祂的角度看,就知道自己很富足,而且永遠不會失去這財 富,因為他們是上帝的選民。如果只從自己的角度看處境, 就容易被打敗。

耶穌並沒有應許他們世上的富足,扭轉他們的窮困,但是祂應許說:「你們在這世上有苦難,但是放心,我已經勝過這世界。」他們已經因為信主而損失金錢,也因受到中傷而失去名聲, 還失去自由,被下在監裡,甚至喪命。 當時監獄的情形極惡劣,很多初代基督徒體驗過坐牢的苦。時間只有十天, 「十」是大約的數字,意思是會有一段期間,但是很短。 耶穌勸勉這些人要至死忠心,這個 「至」不是「直到」的意思,而是忠心到必須死的地步。「至死忠心的人, 我要賜給他生命的冠冕。」山上的那個冠冕是士每拿的榮耀、亞細亞的驕傲;但耶穌會賜下更好的生命冠冕。 耶穌勉勵他們說:「不要害怕!」重點是 「現在不要為將來的事害怕」,因為害怕往往是想出來的,最大的恐懼來自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就會越想越害怕。

恐懼和信心是對立的,不能同時存在。教會想克服恐懼,只要定睛看生命的冠 冕,就不會害怕死亡。保羅寫信給提摩太,說: 「那美好的仗我打過了,當跑的路我跑 盡 了, 所信的道我守住 了,從此有生命的冠冕為我存留。」耶穌面對十字架時輕看羞辱,忍受苦難。祂在此勉勵 士每拿教會要用不同的角度看未來, 眼光要超越殉道、超越監牢,定睛生命的冠冕。

耶穌的保證有積極和消極兩個面向:積極的保證是「會賜生命的冠冕」; 消極的保證是「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第一次的死雖然不容易面對, 但第二次的死才真正可怕。耶穌差派門徒出去時,對他們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才要怕他。」指的就是第二次的死,身體死後,還要經歷罪的審判。得勝的人才能得生命冠冕,並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受苦是基督徒的標記,凡在基督裡敬虔度日的人就會受到迫害,所以 受苦和敬虔有直接的關係。

士每拿城今天還在,改名伊茲密爾,居民有兩萬,是僅次於伊斯坦堡的第二大港,港口沒有遭淤塞破壞。 1922 年時希臘所有的房屋被燒毀,逼得希臘人逃離城市,但教會再度興旺起來。如今有一群基督徒,在港口邊的一間地下室聚會,教會被海水淹過兩三次,他們將教會打掃乾淨,繼續在那裡聚會,為信仰受苦。士每拿還有一些正教教會,土耳其和希臘的對立,將教會分裂為二,不僅有希臘正教教會,土耳其各地還冒出許多小小的基督徒團體,他們為信仰付上代價、 為信仰受苦。今天主耶穌仍然藉《聖經》向他們說話:「我死過又活了,我必賜給你生命的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