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 〉13:14 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他心意的人,立他做百姓的君,因為你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你的。

閱讀經文:〈撒母耳記上 〉13:1-23

從掃羅作王開始,我們就看到以色列人政教分離了。國王管政治,祭司管宗教。撒母耳從士師的位置上退下來了,掃羅卻不知天高地厚地去獻祭司的火祭,這就是問題的開始。以後也有君王想去獻祭,便受到神的懲罰。好像亞撒利雅王(又叫烏西雅),因為想要去獻祭燒香,祭司勸阻不肯聽,神便讓他長大痲瘋,直到死日(王下15)。可見神非常看重祭司的職責,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直到彼得告訴信徒:“唯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所以我們可以藉著主耶穌的名,直接向神獻上生命的祭、感謝的祭,等等。何等的福份!

“掃羅登基年四十歲”,這句話有頗多爭議,有的人說原文裡沒有四十這個記數,是根據後人的臆測加上去的。不過,我們都不是解經家,所以就看人和事吧。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去研究。在掃羅第二年做王時,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又生衝突,這次非利士人來勢洶洶,聚集了三萬輛車(這個數目有學者認為是誤抄,可能是三千,因為比兵馬數目超越太多),六千兵馬,還有像海邊的沙一般多的步兵,彷彿要來生吞活剝以色列人,不把他們滅掉勢不甘心。以色列人這下急了,往山洞、叢林、石穴、隱密處和坑中去躲藏起來,有些還跑過約旦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

掃羅作王後已經和亞捫人交戰過,神使他大獲全勝,現在第二波考驗又到了,這次的戰勢比上次更加緊急。面對非利士人的裝備,以色列人就好像非洲人對美國人一樣,什麼都沒有。以色列全地沒有一個鐵匠,因為非利士人不給以色列人製造刀槍,以色列人要磨鋤、犁、斧、鏟,就下到非利士人那裡去磨,但有銼可以銼鏟、犁、三齒叉、斧子並趕牛錐。全以色列的軍隊中,只有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有刀槍。其他人都只能拿著棍子吧。兩邊的軍備何等懸殊,掃羅的心裡怎能不緊張?

倘若沒有當王,只是個老百姓,他也可以去找個山洞躲起來;但現在他是個王,躲不能躲,戰又不敢戰,真是騎虎難下,只能靠耶華神了。撒母耳叫掃羅在吉甲等他來獻祭,但是過了約定的七日,撒母耳還沒有來。掃羅看到以色列人一個個離他而去,原有兩千人的軍隊,跑得只剩下約六百人,他的心越來越慌張。這是一杯很熱的茶,要試驗出掃羅的真性情。掃羅為何要強自去獻祭呢?為了挽回以色列人的心,他以為只要獻完祭,以色列人就不會害怕,也不會離開他。掃羅起初的信心在哪裡?

和亞捫人作戰時,掃羅知道神與他們同在,為他們打了勝仗。經過了為王的兩年,他享受到了跟隨者的擁護,開始明白有這些人,他做王才有意思。要是人都走光了,他還能算是個王嗎?在這杯熱水的考驗中,掃羅僭越了王的本份,去獻燔祭。我們是否也會在心急的時候,跑到神的前面,讓天父“追"我們呢?以後我們會看到大衛不同的性情,在人都要把刀架在大衛的脖子上,要把他殺了時,他還是說他要先尋求神的心意。掃羅沒有這份定性,所以看到撒母耳來了,他整個人更慌亂了。

他開始找好多的藉口來為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當我們需要找藉口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時,就知道這樣的行為一定有問題。熱水不熱,不能測知茶葉的味道;試驗不深,不能知道人的真性情。掃羅真的相信神嗎?倚靠神嗎?順服神嗎?他的心地可能不錯,但是他行事為人不能以神的原則為原則,他依著自己的喜好判斷去做決定,以致於成為一個會隨波逐流,沒有定見的人。因此撒母耳責備他糊塗!他的罪名是:“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吩咐你的命令”。後果呢?有人要來取代他為王。

撒母耳掃羅說:「你做了糊塗事了!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華必在以色列中堅立你的王位,直到永遠。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他心意的人,立他做百姓的君,因為你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你的。」 蒙福和咒詛的分界線在哪裡?

在神的眼中,遵守神的命令比任何事都重要。神要用的人,必須遵守神的命令;一旦不遵守神的命令,這個人在神面前,就好像被蓋了個大印:送到寧古塔,永不錄用!(這是清朝皇帝流放官員的地方)。就這麼一次,就讓我們知道,掃羅是個尊已為大,不尊神為大的王。這個後果太嚴重了。因為這樣的心性顯露出來,神的靈就不再帶領他了。當他憑自己的聰明去做決定時,會有怎樣的後果呢?

撒母耳離開了,但是掃羅和約拿單還是必須面對非利士人的戰役。兩軍對峙,非利士人分為三隊,準備開始入侵。沒有刀槍的以色列兵要如何跟軍備超強的非利士人打這一仗呢?明天我們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