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 4:20 猶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都吃喝快樂。

閱讀經文:〈列王紀 〉上 4:1-34  

神曾經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 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創13:14-17)”這些應許到了所羅門的時代,終於應驗了:“猶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都吃喝快樂”,“所羅門統管諸國,從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邊界”。神的應許一句也不落空。一千多年,在人看來不可能的事,在神凡事都能。

曾經在埃及做過四百多年奴隸的以色列人,竟然可以建立起一個如此富強的國家。怎樣從四百年已經養成的奴性中,飛躍出剛強壯膽的信念?怎樣從一個希伯來人亞伯蘭的彈丸之地,變成擁有整個迦南地的國家?神的手那樣奇妙而堅定地帶領著祂呼召的人,在祂的旨意裡不斷地向前走,終於走出來了。所以我們倚靠神的人,要看得見、信得過這位耶和華神,因為祂是如此信實,即使在人的絕望中,因為有祂,就必然有希望。

在大衛所立的根基和制度上,所羅門又更新了一些人事,因為以前服侍大衛的人都老了,他需要一批新血。但他不是隨便去找人,都是從可靠的老臣中,提拔他們的子嗣。這是很聰明的作法,一來父親可以教兒子,也可以順便管兒子,讓他們可以忠心職守。例如:撒督的兒子亞撒利雅做祭司,示沙的兩個兒子以利何烈亞希亞做書記,亞希律的兒子約沙法做史官,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做元帥,等等,依此類推。在這裡還載亞比亞他和撒都是祭司長,可能那時還沒有叫亞比亞他歸鄉。

在〈歷代志〉上27章裡,大衛設立了十二個班,每班有二萬四千人,週年按月輪流,替換出入服侍王。在所羅門的時代裡,他設立了十二個官吏,供給王和王家的食物。這些官吏是按著地區而設,不是按支挀,因為利未支派全部去分配做服侍神的工作,若是按支派分,就有一個月沒有人當班,所以是按地區分配。從所羅門的作為裡,我們處處可見到大衛怎樣精心為他的兒子立下了可以遵循的制度和方法,使所羅門一坐上王位,一切都可以運行得很順利。所以《聖經》裡有兩處都提到所羅門的王國很堅固(王上2:12/46),實在都是大衛的功勞。

好像清朝皇帝雍正為乾隆把原本乾枯的國庫又填滿了庫銀,所以才有乾隆盛世。大衛為所羅門留下了無數的產業,有田有地還有葡萄園、橄欖樹和桑樹和油庫,以及牛羊駝驢,還有個太平盛世,所以所羅門才能盡情地享用一切的豐盛。所羅門每日所用的食物份量令人吃驚,這些都來自十二個官吏每個月輪流的供給,在所羅門的兒子繼任後,百姓開始反應出這種負擔(稅收)實在過份沉重。因為王室的用度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所羅門的奢侈使百姓敢怒不敢言,到了改朝換代時,才敢發表一下意見,希望得到新王的憐憫和體恤。很可惜,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王子,怎能明白百姓的重擔和苦楚?

但是在大衛和所羅門做王時,百姓終於可以享受到四境平安的太平時期,他們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從“但到別是巴”是指以色列全境之意,但在極北的邊境,別是巴在南地的盡頭。神按著祂的應許,賜給所羅門王富足、尊榮和智慧。〈箴言〉裡大部份是出於所羅門王,還做了一千零五首詩歌,〈雅歌〉也是所羅門王所作。奇妙的是,神還賜他對於大自然精闢的見解,使他對草木和論飛禽走獸、昆蟲水族都有深刻的理解。可惜這些資料已經找不到了。但是所羅門王這方面的智慧在示巴女王造訪時有不少表現,我們以後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