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 7:51 所羅門王做完了耶和華殿的一切工,就把他父大衛分別為聖的金銀和器皿都帶來,放在耶和華殿的府庫裡。

閱讀經文:〈列王紀 〉上 7  

所羅門王建聖殿之後,又花了十三年的時間為自己和法老的女兒建造宮殿,還有黎巴嫩林宮,即軍械庫。一共是廿年左右的工程,百姓的辛苦和宮殿的偉大成了對比。宮殿越宏偉,百姓越辛苦。在溫哥華若是有哪裡修路或是蓋房子,開車或住在附近的人都覺得很不方便。前一陣子修地鐵時,路邊的商店足足有兩年無法好好做生意。但是所羅門很年輕,又很有魄力,注重的是目標的完成,把以色列人的人工和勞力都當成是他的私有物來使用,造成了以色列的隱憂。

也有不少人注意到他修建自己的宮殿費時多於修建聖殿,可能因為他娶了太多妃嬪,只好不斷增加房間的數目。2011年考古學家挖掘出所羅門時期建的城牆,可以讓我們看看何謂在山中按著尺寸鑿成的寶貴石頭,用鋸裡外鋸齊所呈現的樣式。從這片古代的城牆,讓我們感受到舊時建築的那種堅固,是我們現在的屋子絕對無法相比的。也讓人不得不佩服以前的人是多麼有力氣,在沒有機器和卡車運送的情況下,可以把這些石頭從山上運到耶路撒冷,真是步步艱辛。但是在宮殿裡鋪上香柏木之後,就不像在聖殿裡,還要用金包裹。

有的人奇怪為何在形容聖殿的時候,突然加進所羅門建自己宮殿的一段記述,因此把它認為是一種提醒,覺得是所羅門的人生裡走向失敗的註腳,因為他為自己擺上的,多過於為神擺上的。當我們不斷地為自己的“想要”而努力時,換來的很可能是失去。現在回想,所羅門的努力最後只留下一片牆;使我們不得不警醒,我們現在的努力,將來會留下什麼?

所羅門找了一個推羅的巧匠戶蘭來幫忙建造聖殿,這人是推羅王希蘭所推薦的,母親原是以色列的但族人,嫁給拿弗他利支派的人,後來丈夫死了,改嫁推羅人。戶蘭造了兩根高大雄偉的銅柱,又造了精美無比的銅海。銅柱立在聖殿大門之前,它是中空的,但是柱頂有網子和鏈索,避免有東西爬進去,也可打開清理;網子周圍有兩行石榴遮蓋柱頂,所以十分美觀;柱頂上還刻有百合花。戶蘭在他的工作上不遺餘力,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做得盡善盡美。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一個人可能有天賦,做起事情來卻馬馬虎虎,不求精細。因此神若給我們有某方面的恩賜,我們若不精益求精,就會淪為平常,怪可惜的。

再看戶蘭做的銅海,真是揚名於世。這個銅海周圍鑄有野瓜的樣式,每肘十瓜,下面由十二隻銅牛馱著,各向東南西北,重二千罷特,約44000公升,供祭司沐浴用,相當於會幕的銅製洗濯盆。在歷代志下4:5記載銅海三千罷特,有解經者解釋,銅海本身是二千罷特重,可裝一千罷特的水,22000公升的水。他又造了十個有輪子的銅盆,可以讓祭司或利未人從銅海接水去洗濯。

根據猶太拉比的傳統看法,銅海有水門。十個盆子的水是用來洗濯某些祭物的,可能還包括其他物品。有些拉比認為祭司把身體完全沒入銅海的水裏,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斯則認為銅海的水是“供祭司洗手洗腳” ,因為“銅海是給祭司洗濯用的”(代下4:6)。無論如何,銅海的作用是為了提供水給祭司自潔。祭司自潔之後才可以進聖殿供職。

會幕裡的金燈台只有一個,但是所羅門在聖殿裡放了十個金燈台,左右各五個,包括燈盞、蠟剪;與精金的杯、盤、鑷子、調羹、火鼎都是精金製成;連至聖所,內殿的門樞和外殿的門樞也都是精金製成。所以在聖殿裡的用具都是金製的,聖殿外面的大多是銅製品。所羅門又把大衛王為神預備,分別為聖的器皿都放到聖殿裡,才算完成了整個建殿的工作。建造聖殿看起來很偉大,其實是無數的小工作合起來的,所以我們當像戶蘭一樣,在自己的工作上盡心盡力,讓我們成為神國裡的一小部份。當神把我們大家的工作合起來時,就可以彰顯神的榮耀了。讓我們都在小事上盡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