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12: 31  耶羅波安在丘壇那裡建殿,將那不屬利未人的凡民立為祭司。

閱讀經文:〈列王紀 〉上  12:20-33 

在所羅門王去世後,本來羅波安要往示劍去,因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劍,要立他做王(王上12:1)。沒有想到以色列的百姓背叛他,打死他派去的亞多蘭,他只好逃回耶路撒冷。後來反而是耶羅波安在示劍稱王。人生的變化有時和我們的計劃是不一樣的。羅波安沒有想到他會失去十個支派,只成了猶大和便雅憫支派的王;耶羅波安也沒有想到他是一個寡婦的兒子可以變成以色列王,但是他對此有感激之心嗎?

華人在海外吃自助餐的形象曾經不是很好,因為貪心拿太多,吃不完就浪費了。這種習慣是不是因為以前曾經餓肚子,所以現在看到食物就恨不得一口氣把它們都吃下去,以後兩三年都不用愁?耶羅波安很可能也有這樣的憂心情結。小時候在單親家庭長大,是否經常被人欺負?因而發奮圖強,終於被所羅門王看上,出人頭地。沒想到被先知預言為王的事被所羅門王知道後要殺他,只好逃到埃及。現在終於做了以色列王,在萬人之上,何等榮耀的時刻。但是他的心裡升起的卻不是對神的感恩,而是唯恐失去的恐懼。

他的第一個念頭是:“恐怕這國仍歸大衛家。這民若上耶路撒冷去,在耶和華的殿裡獻祭,他們的心必歸向他們的主猶大王羅波安,就把我殺了,仍歸猶大王羅波安。”他沒有安全感,因為他對神的認識太膚淺了。不然,就是他忘了先知對他說的話,也忘了這個國家是神交付他的,反而以為這是他自己努力得來的。一個沒有安全感,不認識神的人,就會經常活在恐懼和嫉妒、猜疑之中。因為他們總以為只能用自己的能力去把握住自己的一切,他們害怕失去。所以一個認識神的信實之人,就不會患得患失,這種自信來自於對神的信心。因為認識神,才會產生信心。你對神的認識有多少,你的信心就有多大。

耶羅波安在以法蓮山地建築示劍,就住在其中;又從示劍出去,建築毗努伊勒。毗努伊勒是雅各在雅博渡口與天使摔交,直至黎明,後蒙天使祝福,為他改名「以色列」之地。因此毗努伊勒的意思是「神之面」。士師時代,基甸率以色列人與欺壓他們的米甸人爭戰,途經毗努伊勒,毗努伊勒人拒絕供應他們糧食。基甸得勝回來,拆了毗努伊勒的房屋。北國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耶羅波安定都示劍,並重修毗努伊勒。

耶羅波安因為不信神,所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神趕出以色列。他做了兩個金牛犢,一隻放在伯特利,一隻放在但。他的理由是什麼呢?因為“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所以金牛犢就成了“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

伯特利的意思是“神的殿”或“神的家”,雅各去巴旦亞蘭的路上,神在此地向他顯現,因此雅各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因而為此地取名為伯特利。但是耶羅波安在神的殿,神的家中安上金牛犢,代替神。

伯特利約在耶路撒冷北方10-11英哩,約17公里,與耶路撒冷遙遙相對。但位於今日以色列北部的上加利利地區。從地圖上來看,正好是以色列北國的一南一北。耶羅波安一來把賜他王權的神趕出以色列,二為金牛犢建殿,免得以色列人跑去耶路撒冷敬拜;其三,將那不屬利未人的凡民立為祭司;其四,更改耶和華定的節期。用普通的話來說就是膽大包天,竟然把神所訂的節期全改了。他的所作所為就是不再承認耶和華是他和以色列人的神。這就是所謂的“無神論”:“我不要讓神管,我要做自己的神。我要誰做神,誰就做神。”百姓在耶羅波安的眼中是愚蠢的,沒有思想的,他叫他們怎樣做,他們就怎樣做。我們的信仰是否也是如此,可以讓人隨意操縱控制?神在你心中是否可以被取代?

羅波安逃回耶路撒冷,自然很不甘心,立即從猶大全家和便雅憫支派中排選招聚了十八萬戰士,準備將國奪回。可見當時便雅憫人己經歸順大衛家,所以沒有跟著去北國以色列。但是神讓先知示瑪雅傳話,猶大人就聽從耶和華的話,各自回家了。從此,猶大南國依舊事奉耶和華,而以色列北國就淪為拜偶像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