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 18:38 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

閱讀經文:〈列王紀〉上18:25-46

迦密山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上帝的葡萄園」,在古時候山上也是種滿了葡萄。看圖便知道它的山脊十分平坦廣濶,正適合許多人聚集。以利亞要求亞哈召集450個巴力的先知和400個亞舍拉的先知到迦密山上比賽,看看誰敬拜的是真神。亞哈立刻就答應了。可見在亞哈心中,他也覺得巴力真的是神。所以他敢讓巴力的先知和以利亞擺陣。以前非利士人搶走約櫃,把約櫃放在基抹的廟裡,結果他們拜的基抹斷手斷腳斷頭,並且俯伏在約櫃面前,看了這樣的基抹,非利士人從此就不拜基抹了。但是即使巴力的神不靈驗,亞哈的心會回轉嗎?

比賽的內容是雙方各自準備一隻獻祭的牛犢,切成塊子,放在木柴上面,但是不可點火。若是真神,讓祂親自來引火,收取祭牲。以利亞先讓巴力的先知求火,他們在壇旁踴跳、狂呼亂叫,從早上到獻晚祭時,又用刀槍自割自刺,直到身體流血。但是牛犢依然躺在那裡,沒有絲毫動靜。巴力沒有出現,巴力不來,或是去遠遊了,趕不回來?這些人,真的相信巴力是一個活的神嗎?還是以巴力為他們利用的公仔?

以利亞叫以色列人到他那邊,他就重修已經毀壞的耶和華的壇,又按以色列支派取了十二塊石頭,築一座壇,在壇旁挖溝,這個溝可以放進二細亞的穀種,也就是約14.6公升或3.7加侖的水。以利亞叫人擺好柴,再用四個桶的水,倒在潘祭和柴上。一共倒了三次,直到水流在壇的四圍,溝裡也滿了水。對巴力先知來說,巴不得乾柴烈水就自己點著了,哪裡還敢加水?豈不是難上加難?但是以利亞胸有成竹,他不是為了要表演魔術,讓人覺得自己很厲害,有能力。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讓以色列人知道耶和華是真神,希望以色列人的心回轉;而他以利亞是神的僕人。

所以設立祭壇要十二塊石頭代表以色列支派,提醒以色列人他們都是雅各的子孫,這十二個支派在神的眼裡,一個支派都不可失去,才能做成一個完整的祭壇。並且他提醒以色列的子民,這位耶和華神就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就是他們列祖的神,也就是以色列人當敬拜的神。以利亞一禱告完,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以利亞只是做了一個禱告就有火降下,巴力的先知呼叫了一整天,卻什麼動靜都沒有。究竟哪個才是真神?以色列人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這就是以利亞費那麼大勁要達到的結果:以色列人必須知道誰是真神,不管有哪個王引誘他們去拜偶像,他們都當立定心意,不要再被引誘。

看到眾民承認耶和華是神,以利亞立刻下令拿住巴力的先知,把他們帶到基順河邊,殺了他們。是的,殺了他們。因為他們讓百姓陷在罪裡,惹動神的怒氣;假如神不殺他們,就會滅了百姓。像當年巴蘭讓百姓陷在罪裡一樣,神用瘟疫懲罰百姓。所以為了拯救以色列百姓不至招到毀滅,這些假神的先知必須死。但是為何留下亞舍拉的先知呢?難道只是警戒他們嗎?或因為他們是女性,所以以利亞沒有殺他們?

以利亞叫亞哈放心去吃喝,但是他自己上到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禱告。等待。雖然告訴亞哈,他已聽到多雨的響聲,雨究竟還沒有到。僕人上去向海觀看了七次,才看到有一小片雲從海裡上來。七次,以利亞的信心,不在於一次兩次,而是要等到神的應許應驗。我們平時都很心急,幾次禱告得不到回應就覺得神不聽禱告了。假如以利亞都必須等到七次,那我們用雙倍時間等待,如何?從一小片雲,以利亞已經看到傾盆大雨。他叫亞哈立即套車,免得被雨阻擋。他自己卻奔在亞哈車前,因為有神的靈降在他身上。當亞哈看到以利亞跑在他的馬車之前,他會怎樣想呢?

神的能力大大澆灌在以利亞身上,不是因為以利亞要能力,而是神要用他。神要用誰,就會賜給他有足夠的能力,所以我們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也不要自卑自己的有限,因為在神沒有難成的事。我們也不要因為渴慕能力而去追求,那是一種驕傲。要擁有能力讓人羨慕嗎?或得到更高的位置?或希望因而人人聽從你的話?若是神要你做的,祂直接就會給你能力了;若是你覺得缺乏能力,就直接求神。每一個神蹟都是為了彰顯神的真實和榮耀,每一種從神來的能力都是為了服侍神而賜下。感謝神讓我們平凡,因為在平凡中才能明白神何等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