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 3:17 因為耶和華如此說:你們雖不見風,不見雨,這谷必滿了水,使你們和牲畜有水喝。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3:1-27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
亞哈的兒子亞哈謝做王兩年就死了,因為沒有兒子,因此由他的兄弟約蘭接續他做王。因此說是亞哈的兒子約蘭在撒瑪利亞登基。作者對他的評語是,約蘭比他老爸好一點點,因為除掉亞哈和耶洗別所立的巴立柱像,但還是拜金牛犢。作者何等細心,讓我們知道即使是小小的功過,神都鑒察。
這是約沙法還在世時的一場聯合戰事。根據考古學家在18世紀,曾於亞嫩河發現摩押王米沙在主前九世紀刻的石碑。那時以色列人由暗利和其子孫作王,他們曾統治摩押。大約在亞哈謝作王的第二年,摩押王背叛,石碑上記載那時開始不再進貢。亞哈謝死後,他的兒子約蘭要去攻打摩押,重新叫摩押納貢,但是自知兵力不足,因此邀請猶大王約沙法一起進攻摩押。
約沙法很快就答應了約蘭的邀請:“我肯上去。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與你的民一樣,我的馬與你的馬一樣。”可能那時約沙法剛剛戰勝摩押和亞捫等國的攻擊,有了戰勝的經歷,因此信心滿滿。更何況他已經娶了亞哈的女兒為媳婦,於情於理都不能不去幫忙。摩押王米沙在北方邊築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因此約沙法選了一條繞過曠野的路去攻打摩押。這條路得從撒瑪利亞經過耶路撒冷、希伯崙、亞得拉,再經以東的曠野才能進攻摩押。因此他們也邀請了以東王一起去進攻摩押。
這麼一繞走了七天,軍隊和牲畜都沒有水喝,情況十分惡劣。在溫哥華這樣涼爽的地方,只要一天不喝水也會感到辛苦,何況在中東那種太陽高照的地方,沒有水喝真是一大苦難。有人說,幾天不吃東西沒關係,但是只要三天沒水喝,人就會失去意識。因此可以禁食四十天,但是禁食時還要進液體、流質,人才能活下來。試想一下,那麼多天沒水喝,軍隊可能都東倒西歪,胡言亂語,因為意識不清楚了。難怪以色列王約蘭要先哀呼:“哀哉!耶和華招聚我們這三王,乃要交在摩押人的手裡”。
但是約沙法看到這種情形,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要找耶和華的先知。神說:“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29:13)。”在新約裡,主也應許:“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太7:8)”約沙法要找耶和華的先知,神就立刻讓人想起,以利沙就住在附近。於是三個王都下去見以利沙。在這裡,我們看到因為有約沙法在,他懂得要尊重神的先知,所以沒有派人去叫以利沙過來,反而是三個王一起去見以利沙。
以利沙一見以色列王約蘭就毫不留情地諷刺他:“去問你父親的先知和你母親的先知吧!”以色列王的回應是:“耶和華要藉著摩押王把我們這三王都滅了,你還不幫助我們?”神依然藉著以利沙想喚醒以色列王,認識誰是你可以倚靠的神啊!以利沙對以色列王說明,他肯幫忙是因為約沙法在其中,約沙法是敬畏神的王,所以他才會出手相助。
以利沙這次要藉一個彈琴的來感受神的靈的帶領。我們有時也覺得藉著詩歌,更可以感受到神的安慰和同在,不是嗎?以利沙預言,神必賜下水使眾人和牲畜都有水喝,並且必使他們此役得勝。他們雖不見風,不見雨,但是那谷必滿了水。為什麼?因為神希望他們明白這是耶和華的作為,唯有耶和華是神,是使無變有的神。不見風,不見雨,這谷卻能充滿水,這是只有耶和華能成就的奇事。不見風不見雨,卻要在這谷中滿處挖溝,因為神應許這谷必滿了水。所以人若相信,就會努力去挖溝,在不見風不見雨的時候去挖溝。
我們的人生也會有乾枯的時候,但是神的應許與我們同在,當我們努力挖溝時,神的恩典就會充各溝渠。努力挖溝是人該做的,怎樣供應則是神的事情。我們不要因為不見風不見雨,而以為事不可為,因為在神凡事都能。果然,在第二天獻早祭時,有水從以東而來,遍地就滿了水。不見風不見雨,卻大得供應;並且還有得勝的應許。有學者認為有水從以東而來,是指當地山洪爆發。這三王獲得飲水的供應恰好在摩押王召集眾人爭戰的前一天。也就是說,當摩押兵出來時,這三王的兵已經有力氣打戰了。神的時間何等奇妙。
摩押眾人一心只想搶奪財物,看到對面水紅如血,以為三王互相攻擊,盡都滅亡。沒想到一進以色列的軍營,以色列人十分勇猛,打得他們招架不住。三王一直追殺到摩押境內,邊追邊拆毀城邑,拋石填滿一切美田,塞住一切水泉,砍伐各種佳樹。吉珥‧哈列設是摩押的首都,首都之外只剩一堆石頭。摩押王可能覺得以東王的軍力比較薄弱,想從那裡突圍,不料也是不行。摩押王在無法可想之下,把長子獻為燔祭。這事使以色列人遭到神的大怒,因為耶和華神最恨惡以人為祭,那是外邦人被邪靈所矇騙而有的作法。例如,摩押人拜假神基抹,便是獻人為祭,流了許多無辜者的性命。“以色列人遭遇耶和華的大怒”,又有說是“遭人痛恨”,總之以色列遭到極大的反彈,以致無法再打下去。只好摸著鼻子回家了。從此摩押就脫離以色列的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