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 5:3 她對主母說:「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馬利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5:1-27
這是舊約聖經裡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因著一個小女孩的信心,使一個大元帥得到醫治。其實這個故事裡有幾個小人物是關鍵人物,沒有他們,乃縵就無法得到醫治。第一個大家都知道,就是被擄去服侍乃縵妻子的以色列小女子。她在成為奴婢的時候,還依然記得家鄉有個先知,能夠醫治好乃縵的大痲瘋。這個小女子的信心和以色列王的相比,真是太偉大了。以色列王枉為一國之君,連自己國家裡有這麼出色的先知,竟然不以為意,甚至不知道。他應該知道,只是他不把以利沙當回事。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有神,但是當我們有困難時,能有那位小女子的信心嗎?還是像以色列王那樣,覺得毫無辦法?只會哀叫?身為以色列王,卻不知道以色列中有神,就好像經常去教會敬拜,有事時卻呼天搶地,不知道自己敬拜的是耶和華神。以利沙還要派人去見王,提醒王,這個王做得真窩囊,我們若經常去教會,卻不認識所敬拜的神,就像以色列王一樣可憐。
乃縵要見的是以利沙,不是以色列王。亞蘭是以色列的對頭,經常和以色列爭戰。但是有需要時,也可以成為朋友,要求幫助。這就是人類的本相,只要有利益關係,不是敵就是友,所以我們不必太在意別人對我們的好惡,這樣我們才能在神面前有一個不改變的心志,不用為了討好人而改變神給我們的感動,我們也不用為了討人的高興而活得很累。
乃縵到了以利沙的家,他原本期望以利沙出來迎接他,按手在他頭上或患處。沒想到以利沙只派了一個使者叫他去約旦河沐浴七次。這樣的態度使乃縵的自尊受到傷害。我們都很希望人家尊重我們,所以別人的禮數若不過到,我們就會生氣。在他生氣而想放棄回大馬士革時,另一個重要人物出現了。那就是他的僕人,僕人提醒乃縵:“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何況說你去沐浴而得潔淨呢?”乃縵因而領悟到自己生氣何等不智,來都已經來了,先知的吩咐也不是難事,總得試試看再走,不是嗎?何必生氣,一生氣就不能好好思考,就會犯錯。
若沒有這個僕人為乃縵點出他的盲點,乃縵很可能一怒而去,功虧一匱。因為他可是亞蘭國的元帥,有誰會不尊敬他,把他捧得高高地?但是在神面前,誰能如此自負地求醫治,求恩典?乃縵因而下到約旦河沐浴七回,他的肉真的復原,他被潔淨了。這時,他明白普天之下,除了以色列的耶和華神,其他的都不是神。乃縵決定:“從今以後,僕人必不再將燔祭或平安祭獻於別神,只獻給耶和華”。神要的豈只是以色列人歸向神,神要的是每一個人都能歸向神,因為乃縵的生命也是神所賜的,凡是神所賜的生命,神都希望他能得到神的救恩。
曹永杉曾經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1998年高雄佛光山佛教的巔峰期,西藏要把“釋迦牟尼佛”的牙齒送贈星雲法師,曹永杉遂跟法師籌備迎佛牙。他們包專機將佛牙送到泰國,在機上曹永杉親手 抱著佛牙在胸口拍照留念。他滿心歡喜想:“我抱著過佛牙,回台灣後佛祖一定保佑我的事業,一路發了,生活一定過得更好了。”沒想到翌年9月21日台灣大地震,社會經濟動盪,百業蕭條,曹永杉的房地產建築事業首當其衝,各大銀行下令追討貸款,數度出現週轉不良的窘境,走投無路。曹永杉拜佛更勤,卻無法看到有任何出路。經過他信主的女兒不斷勸導,他決定先由妻子信耶穌,而向神禱告。沒想到第三天,神就為他們開路,解決他們一個又一個問題。曹永杉便跟著信主,現在到處傳福音。
神要求我們做的事不難,就好像以利沙叫乃縵去約旦河沐浴七回,神要求我們的便是離棄偶像,歸向真神。不難,但要看我們是否有真正想得醫治,想得救贖的決心。乃縵何等高興,要送禮物給以利沙,以利沙拒而不受,但有個人在旁邊聽了卻有不同的打算。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跟著以利沙大概一直過著很窮的生活,看到有這樣好的發財機會,以利沙卻不肯要,他覺得以利沙真是傻子,他決定為自己創造機會。乃縵帶銀子十他連得、金子六千舍客勒、衣裳十套,基哈西只要了二他連得的銀子和兩套衣裳。一他連得重的銀子估計現值6606美元。但是不管拿多少都是貪。
基哈西有了錢,是不是有什麼打算呢?他以為以利沙在屋內,這事做得不知不覺。沒想到以利沙說:“那人下車轉回迎你的時候,我的心豈沒有去呢?”以利沙接著說:“這豈是受銀子、衣裳,買橄欖園、葡萄園、牛羊、僕婢的時候呢?”可見基哈西在為自己籌謀,想為自己置產了。以利沙把乃縵的大痲瘋放到基哈西身上,還咒詛這大痲瘋必沾染他和他的後裔,直到永遠。但是基哈西後來可能有悔改,所以在王下第八章他還在跟王說以利沙行過的神蹟奇事。三個僕人(包括被擄的小女子),在這個故事裡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為,讓我們明白,不管在什麼位置上,都可以侍奉神;不管在什麼位置上,我們也都當自潔,保守自己的心懷意念,因為神的眼目遍察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