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 5:3 她对主母说:「巴不得我主人去见撒马利亚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疯。」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5:1-27
这是旧约圣经里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因着一个小女孩的信心,使一个大元帅得到医治。其实这个故事里有几个小人物是关键人物,没有他们,乃缦就无法得到医治。第一个大家都知道,就是被掳去服侍乃缦妻子的以色列小女子。她在成为奴婢的时候,还依然记得家乡有个先知,能够医治好乃缦的大痲疯。这个小女子的信心和以色列王的相比,真是太伟大了。以色列王枉为一国之君,连自己国家里有这么出色的先知,竟然不以为意,甚至不知道。他应该知道,只是他不把以利沙当回事。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有神,但是当我们有困难时,能有那位小女子的信心吗?还是像以色列王那样,觉得毫无办法?只会哀叫?身为以色列王,却不知道以色列中有神,就好像经常去教会敬拜,有事时却呼天抢地,不知道自己敬拜的是耶和华神。以利沙还要派人去见王,提醒王,这个王做得真窝囊,我们若经常去教会,却不认识所敬拜的神,就像以色列王一样可怜。
乃缦要见的是以利沙,不是以色列王。亚兰是以色列的对头,经常和以色列争战。但是有需要时,也可以成为朋友,要求帮助。这就是人类的本相,只要有利益关系,不是敌就是友,所以我们不必太在意别人对我们的好恶,这样我们才能在神面前有一个不改变的心志,不用为了讨好人而改变神给我们的感动,我们也不用为了讨人的高兴而活得很累。
乃缦到了以利沙的家,他原本期望以利沙出来迎接他,按手在他头上或患处。没想到以利沙只派了一个使者叫他去约旦河沐浴七次。这样的态度使乃缦的自尊受到伤害。我们都很希望人家尊重我们,所以别人的礼数若不过到,我们就会生气。在他生气而想放弃回大马士革时,另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那就是他的仆人,仆人提醒乃缦:“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岂不做吗?何况说你去沐浴而得洁净呢?”乃缦因而领悟到自己生气何等不智,来都已经来了,先知的吩咐也不是难事,总得试试看再走,不是吗?何必生气,一生气就不能好好思考,就会犯错。
若没有这个仆人为乃缦点出他的盲点,乃缦很可能一怒而去,功亏一匮。因为他可是亚兰国的元帅,有谁会不尊敬他,把他捧得高高地?但是在神面前,谁能如此自负地求医治,求恩典?乃缦因而下到约旦河沐浴七回,他的肉真的复原,他被洁净了。这时,他明白普天之下,除了以色列的耶和华神,其他的都不是神。乃缦决定:“从今以后,仆人必不再将燔祭或平安祭献于别神,只献给耶和华”。神要的岂只是以色列人归向神,神要的是每一个人都能归向神,因为乃缦的生命也是神所赐的,凡是神所赐的生命,神都希望他能得到神的救恩。
曹永杉曾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1998年高雄佛光山佛教的巅峰期,西藏要把“释迦牟尼佛”的牙齿送赠星云法师,曹永杉遂跟法师筹备迎佛牙。他们包专机将佛牙送到泰国,在机上曹永杉亲手 抱着佛牙在胸口拍照留念。他满心欢喜想:“我抱着过佛牙,回台湾后佛祖一定保佑我的事业,一路发了,生活一定过得更好了。”没想到翌年9月21日台湾大地震,社会经济动荡,百业萧条,曹永杉的房地产建筑事业首当其冲,各大银行下令追讨贷款,数度出现周转不良的窘境,走投无路。曹永杉拜佛更勤,却无法看到有任何出路。经过他信主的女儿不断劝导,他决定先由妻子信耶稣,而向神祷告。没想到第三天,神就为他们开路,解决他们一个又一个问题。曹永杉便跟着信主,现在到处传福音。
神要求我们做的事不难,就好像以利沙叫乃缦去约旦河沐浴七回,神要求我们的便是离弃偶像,归向真神。不难,但要看我们是否有真正想得医治,想得救赎的决心。乃缦何等高兴,要送礼物给以利沙,以利沙拒而不受,但有个人在旁边听了却有不同的打算。以利沙的仆人基哈西跟着以利沙大概一直过著很穷的生活,看到有这样好的发财机会,以利沙却不肯要,他觉得以利沙真是傻子,他决定为自己创造机会。乃缦带银子十他连得、金子六千舍客勒、衣裳十套,基哈西只要了二他连得的银子和两套衣裳。一他连得重的银子估计现值6606美元。但是不管拿多少都是贪。
基哈西有了钱,是不是有什么打算呢?他以为以利沙在屋内,这事做得不知不觉。没想到以利沙说:“那人下车转回迎你的时候,我的心岂没有去呢?”以利沙接着说:“这岂是受银子、衣裳,买橄榄园、葡萄园、牛羊、仆婢的时候呢?”可见基哈西在为自己筹谋,想为自己置产了。以利沙把乃缦的大痲疯放到基哈西身上,还咒诅这大痲疯必沾染他和他的后裔,直到永远。但是基哈西后来可能有悔改,所以在王下第八章他还在跟王说以利沙行过的神蹟奇事。三个仆人(包括被掳的小女子),在这个故事里都有举足轻重的作为,让我们明白,不管在什么位置上,都可以侍奉神;不管在什么位置上,我们也都当自洁,保守自己的心怀意念,因为神的眼目遍察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