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 12:2 約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訓他的時候,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12:1-21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耶戶
今天我們要讀到一個忘恩負義的王,其實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這個猶大王約阿施,《聖經》給了他一句評語:“約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訓他的時候,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這句話引人思想,那麼當耶和耶大不在的時候,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耶和耶大用盡心血去教育約阿施,所以當耶和大在的時候,他行眼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例如修理聖殿。
從所羅門建殿(約主前966年完工)到約阿施(約主前818年)已經超過140年,不管再怎樣堅固的建築,過了140年也會有許多地方需要整修。尤其是在亞她利雅執政時,她不但不尊重神,而且容許她的眾子拆毀神的殿,又用聖殿中分別為聖的物供奉巴力(代下24:7)。約阿施從小住在聖殿中,對聖殿的修護非常在心。因此要求祭司拿各方面收到的銀子,去修理殿的一切破壞之處。
沒想到光陰似箭,到了約阿施廿三年,也就是約阿施卅歲時,竟然還沒有動工。這次約阿施改變了籌款的方式,讓祭司耶何耶大取了一個櫃子,在櫃蓋上鑽了一個窟窿,放於壇旁,在進耶和華殿的右邊,這個櫃子裡收到的錢就拿來修理聖殿。這下子工程就得以開始進行。因為以前收錢的指示太模糊,哪部份要修殿,哪部份歸祭司都沒弄清楚,現在大家都清楚了,便“交給耶和華殿里辦事的人,他們就雇了石匠、木匠重修耶和華的殿,又雇了鐵匠、銅匠修理耶和華的殿。” 唯有贖愆祭、贖罪祭的銀子都歸祭司。
在耶何耶大死後,約阿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猶大的眾首領來引誘王去拜亞舍拉和其他偶像。當耶和耶大在的時候,沒有人敢引誘王去拜偶像,但是耶和耶大一死,那些人像螞蟻看到糖一樣,全部粘了上來。他們不敬拜耶和華神,猶大的眾首領不敬拜耶和華神,反而去拜亞舍拉和偶像,所以他們也希望把約阿施拉入和他們一樣。
我們要奇怪,耶和耶大教導他至少有卅幾年的時間,這卅幾年的影響竟不如那些首領的影響。約阿施很快就跟隨他們去拜亞舍拉和偶像了。神興起先知警告約阿施,他不肯聽;耶和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做了大祭司去勸他,王與眾民同謀,在耶和華的院內,用石頭把撒迦利亞打死。難怪耶穌要感嘆:“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里來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 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太23:37)。
“這樣,約阿施王不想念撒迦利亞的父親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殺了他的兒子”。當一個人的心離棄神時,他的心思意念就彷彿是被魔鬼控制,變成了魔鬼的替身。假如沒有耶和耶大和他的妻子,約阿施早已死了,更沒有機會做王。這一對夫婦可以說是含辛茹苦把他教養成人,保護他,引導他走正路;約阿施也曾大發熱心去修葺神的殿,怎麼在短時間之內,他對神的愛和對耶和耶大夫婦的養育之情就全然忘記了?何等沒良心,何等地忘恩負義。而且在神的院內殺死神的大祭司!
撒迦利亞臨死的時候說:“願耶和華鑒察申冤!”神的回應很快臨到約阿施和猶大。藉著一支人數不多的亞蘭軍隊,他們奪去了聖殿和王宮裡的所有金子和財寶。當亞蘭王哈薛離開時,約阿施已身無長物,並且患了重病。在這樣可憐的情況下,沒有人同情他,反而背叛他,把他謀殺掉,為撒迦利亞報仇。那些引誘約阿施離棄神的人在哪裡呢?早就離開他了。一個人的信仰是靠自己和神建立關係,不能靠別人幫你和神建立關係。若是靠別人的話,一旦那個人不在,你的信仰也等於不存在了。所以不管你的教會有多好的牧師、主日學老師、小組長,等等,都不能取代你和神的關係。唯有你和神建立了關係,當有人要來引誘你離棄神時,你才懂得說:“去吧,人都不來打擾我。因為我是屬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