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 14:27 耶和華並沒有說要將以色列的名從天下塗抹,乃藉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拯救他們。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14:23-29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耶戶→約哈斯→約阿施→耶羅波安(二世) →撒迦利雅
在談到耶羅波安二世時,不能不提到當時的背景,以及先知約拿。耶羅波安二世做王的時期約在主前793-753年,而亞述之前雖然有時強大有時衰落,在主前約900年時,變得空前強大。那西爾帕二世(主前883-859年)和沙爾馬納塞三世(主前839-824年)相繼征服了北部和南部的亞蘭(敘利亞)。在約哈斯做王時(主前814-798),因為他帶領百姓繼續拜金牛犢,因此神屢次把以色列人交在亞蘭王哈薛和他兒子便哈達的手裡。後來約哈斯懇求耶和華,耶和華就給以色列人一位拯救者,使他們脫離亞蘭人的手,讓以色列人仍舊安居在家裡。這位拯救者是誰?就是亞述王亞大得尼拉力三世。
有塊亞述石碑在米索不達米亞北部的 Tell Rimah 出土,記載亞述王亞大得尼拉力三世在(主前805-802)曾有對抗敘利亞之役,他攻擊亞蘭,使他們一蹶不振,無力再與以色列作對。在這塊石碑中記載了當時向他進貢的統治者中,包括“撒瑪利亞約阿施”。
約哈斯死後,亞述人轉至烏拉圖(亞美尼亞)爭戰,使得約阿施能發揮“耶和華的得勝箭”,三次擊敗亞蘭,奪回以色列的失地,使以色列的北方邊界恢復至大衛時代的版圖。約拿奉差遣去亞述的尼尼微傳悔改的信息,是在耶羅波安二世作王之前,在這裡也有提到亞米太的兒子先知約拿的預言。這也讓我們明白,為何約拿那麼不情願去亞述的尼尼微城宣傳神的救恩,更不高與尼尼微人的得救。
神藉著世界局勢的轉變,使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二世和猶大王烏西雅在位時,國勢都變得十分富強壯大。因為神要再給他們一次機會。希望他們在敵人的壓制下若不知歸回,那麼神幫助他們,使他們脫離敵人的壓制時,他們可懂得感恩和歸回耶和華神?“因為耶和華看見以色列人甚是艱苦,無論困住的、自由的,都沒有了,也無人幫助以色列人。耶和華並沒有說要將以色列的名從天下塗抹,乃藉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拯救他們。”神並不想滅絕以色列人,也不喜悅看到他們受苦,因此藉著耶羅波安二世,神再賜給他們一次機會。假如以色列人可以預知,經過耶羅波安二世的盛世,以色列的國勢就有如溜滑梯,一直往下走,他們會不會把握這個機會歸向神?神有憐憫,但是人在飽足之餘,可能記得祂的恩典?
很可惜,他們不但沒有把握這個機會,反而變本加厲地得罪神。在先知阿摩司的記述裡,神說:“以色列人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他們的刑罰,因他們為銀子賣了義人,為一雙鞋賣了窮人。他們見窮人頭上所蒙的灰也都垂涎,阻礙謙卑人的道路。父子同一個女子行淫,褻瀆我的聖名。他們在各壇旁鋪人所當的衣服,臥在其上,又在他們神的廟中喝受罰之人的酒。(摩2:6-8)”在短短的三節裡道盡他們所做的各種邪惡之舉,還有更多,不能在此盡列。因此,耶和華萬軍之神說:‘以色列家啊,我必興起一國攻擊你們,他們必欺壓你們,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的河。’(摩6:14)這預言很快就應驗了。
耶羅波安二世收回以色列邊界之地,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海(鹽海/死海),但是因為以色列人行惡更甚,因此神要興起一國,欺壓他們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的河。亞拉巴河可能是指某一流入死海北端的流水,但主要是說明這是以色列北方和南方的境界線標誌。耶羅波安二世,神手中的一個器皿,用以拯救以色列人。神讓他做王41年,超過以前的以色列王。這是以色列人富強的時期,在人看來可能覺得耶羅波安二世很了不起,但是在神的眼中,一個不敬畏神的人實在不算什麼。因此他雖然使以色列回復到大衛時代的版圖,《聖經》對他的記載只有幾節便帶過去了。因為他的成就,是神的恩典,為了拯救以色列人而賜下的。在人的成功裡,若不能看見神的同在和祝福而歸向神,一切都會煙消雲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