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 26:5通曉神默示撒迦利亞在世的時候,烏西雅定意尋求神,他尋求耶和華,神就使他亨通。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15:1-12
〈歷代志〉下  26:1-23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約坦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耶戶→約哈斯→約阿施→耶羅波安(二世)→撒迦利雅

就像耶羅波安二世一樣,猶大王亞撒利雅(烏西雅)登基後,也成了一個非常偉大的君王,在他的任內有許多輝煌的功績。亞撒利雅的意思是“我的幫助是耶和華”,烏西雅的意思是“我的力量是耶和華”,在他執政時,的確讓人看到神在猶大的作為,重新感受到神的祝福。但是也像歷代的猶大王,他們行眼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只是”,總有一點美中不足,是神心裡的遺憾。這個“只是”讓我們感受到神何等希望去掉我們心中的“只是”,多麼希望我們能夠全然歸向祂,不要有“只是”的存在。只要有“只是”的存在,就有百姓還在丘壇獻祭燒香的事實,就有百姓還在祭祀偶像和假神。神要的不只是猶大王歸向祂,神要的是祂的子民都全然的歸回。

神希望的,是否就是猶大王能去拆除掉那些丘壇呢?因為有丘壇的存在,百姓就無法專心歸向神。我們心裡有沒有不屬於神的地方,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只是”的存在呢?神非常祝福亞撒利雅,因為他定意尋求神,神就使他亨通。他登基時才十六歲,可見從年輕時就定意尋求神,是何等地蒙福。

亞撒雅對外征服了非利士人、阿拉伯人、米烏尼人和亞捫人,並且從亞捫人收取貢銀;他控制了南地,建立了一連串的“沙漠守望塔” (望樓),又在耶路撒冷的角門和城牆轉彎之處建築堅固的城樓,可以防守敵軍來襲。他喜悅農事,為牲畜挖了許多井,並設立農夫和修理葡萄園的人;他加強耶路撒冷的防禦工事,設計了機器用以射箭發石,裝備了最新進的防衛炮火,軍隊也被重組、重新裝備。神給亞撒利雅有各方面的智慧,使整個猶大國興旺富強。他的名聲就遠播至埃及。神給他有各方面的幫助,不僅賜他智慧,也賜給他各樣的人才,去成就他的心意。

但是在他功成名就之際,他還有一樣不滿足,他覺得不能親自向神燒香是一個王的大大不幸,為何王不能直接獻祭給神呢?他是全國的統治者,為何不能取代祭司呢?當祭司提醒他,給耶和華燒香是亞倫子孫承接聖職祭司的事時,他因而生氣了。當他執意去拿香爐要燒香時,他的額上忽然發出大痲瘋。大祭司看見了就催他出殿,他自己也嚇到了,急速出去,因為耶和華降災於他。在當時患了大痲瘋真是一件很不幸的事,因為要被隔離,除非痊癒,否則就要忍受與世人隔離的悲哀和孤獨。他什麼事情也不能做了,他有那麼多的好主意在腦海中尚未實現,他有許多雄心大志還要施展,但是因為一時的驕傲,所有的恩典和祝福都遠離他了。他成為不潔淨之人,被隔離了。

亞撒利雅和他的祖父約阿施有個共通之處,當祭司耶和耶大和約阿施在一起時,約阿施凡事都遵行律法,一旦耶和耶大死了,約阿施就被引誘去拜假神;亞撒利雅在先知撒迦利亞在世時,也定意尋求神,因而蒙福,當撒迦利亞不在了之後,他就驕傲了。我們不能倚靠人來做我們尋求神的幫助,我們相信的是神不是人,因此有時神允許我們的人際關係出現問題,因為那正是神要我們定睛在祂身上的時候。

耶羅波安二世去世後,他的兒子撒迦利雅接續他做以色列王。這時神對耶戶的諾言己經完全實現,神讓他的子孫做王直到四代。撒迦利雅只做王六個月,就被雅比的兒子沙龍背叛,可見是神要收回王權的時候了。以色列王不悔改,神也不打算毫無止境的等待下去。因此我們都要警醒,神的忍耐,不是為了讓我們不停地犯罪,有一天,我們都必須在祂面前交帳。

所羅門王說:“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16:18)”當一個人在驕傲時,很難聽得進任何的勸告;因此保持自己謙卑的方法,便是聽取別人的勸告。不管自己怎樣不高興或不滿意,都要聽,然後思考其中有無可取之處,幫助自己看到自己的有限;感謝別人指正我們的錯處,因為這樣我們才有改進的機會。年記越大,有時會變得越剛愎,有這個認知,就會小心一點。看到這麼多猶大王在起初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但是年老時卻因為驕傲而得罪神,讓我們不能不警惕自己,“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