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記〉 13:1約書亞年紀老邁,耶和華對他說:你年紀老邁了,還有許多未得之地。

閱讀經文:〈約書亞記〉 13:1-33

曾任台灣財政部長的白培英先生寫過一篇文章:「春天,不要留白」。現在正是春天,讀起來令人特別有同感。「春天就這樣來了,在暖陽煦風中,在萬紫嫣紅中來了。可是,為時無幾,當油桐花悄悄地染白了山頭,一瞬間,春天便倏然而別,不給人挽留的機會。想這個春天又將無聲無息地過去了。開春以來除了日常生活的瑣瑣碎碎外,竟還沒有做任何特別有意義的事。去年呢?也沒有做甚麼特別的事;前年呢?大前年呢?也想不起做過甚麼值得回味的事。你瞿然警覺,這些年的大好春天,你竟這樣白過了。人生能有多少春天呢?」

他說起一個真實故事:有位年輕人名叫湯米。湯米在大學時,對老師所講上帝創造萬物的奇妙以及人生的意義,總是嗤之以鼻。畢業後若干年,患了末期的肺癌,醫生告知只有數月的時 間。他想起老師講的話:「人生最悲哀的莫過於沒有愛過。」他想如果離開世界,而沒有告訴所愛的人他愛他們,那也同樣是莫大的悲哀。他和父親比較疏遠,於是 他先勇敢的向父親說:「爸爸,我願你知道我愛你!」父親先是一愣,隨即擁抱著他流著淚說:「兒子,我也愛你。」然後母親和弟弟也都流著淚和他擁抱,彼此說 出心裡的話:「我愛你。」他對老師說,他以為上帝不要他,但他現在內心充滿平安,相信上帝就在身邊,他即使離開世界也無遺憾了。老師對他說:「聖經〈約翰一 書〉中說,神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湯米,神找到了你!」

當約書亞結束了多年的爭戰之後,終於不得不面對人生冬天的來臨,他的年紀老邁了。神知道他的情況,對他說:「你年紀老邁了,還有許多未得之地」。這是不是每個人年老時都有的遺憾呢? 其實到了一定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感受到自己的有限和無耐,真正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從神的眼光來看,事情本來就應該如此。神從來沒有想過要把整個迦南的戰事都交付於約書亞一人,神也沒有期望戴德生或馬禮遜來做完全中國的福音工作。

摩西在〈申命記〉第七章22說;「耶和華你神必將這些國的民從你面前漸漸趕出;你不可把他們速速滅盡,恐怕野地的獸多起來害你。」假如要漸漸趕出,意思便是要以免列人接繼約書亞的責任,完成屬靈的大業。當我們傳福音時,心裡必然也有這樣的念頭:「這些國的民比我更多,我怎能趕出他們呢?」每當我看到在台灣的人拜偶像的情形,看到溫哥華和列治文的廟宇有如雨後春筍的蔓延,心裡就會有這樣旳想法:「這些拜偶像的人比信耶穌的更多,我們怎能把福音傳給他們呢?」

但是神接著說:「你不要懼怕他們,要牢牢記念耶和華你神向法老和埃及全地所行的事,  就是你親眼所看見的大試驗、神蹟、奇事和大能的手並伸出來的膀臂,都是耶和華你神領你出來所用的。(申7:17-18)」神用歷代聖徒所行的見證,來向我們彰顯出祂的能力和恩典,讓我們明白,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雖然還有非利士人、西衛人,及住在山地的迦南人,等等,但是神說:「我必在以色列人面前趕出他們去。」神說,是祂趕的,原來整件事都是神在主導,以色列人只是啦啦隊,但是神願意讓他們同得祂的榮耀。傳福音,也是聖靈動工,人才能得救,我們只是中介,中介要盡責任,讓神彰顯祂的榮耀。

約書亞的未得之地,包括了非利士人之地,腓尼基人海岸一帶之地和利巴嫩。但是神要他放心地讓以色列人去拈鬮分地。約旦河東的地已經由摩西分給魯本、迦得和瑪拿西的半支派,其他的九個支派,要由人劃分實在太難。河西之地的地勢各有千秋,沒有幾個人有亞伯拉罕的胸襟:「你要向左,我就向右。給你先選!”難免有人抱怨,所以用拈鬮的方法最好,不管抽到什麼都沒話講。正如所羅門王說的:「掣籤能止息爭競,也能解散強盛的人(箴18:18)」。

魯本、迦得和瑪拿西支派看中了河東之地有豐盛的水草可以蓄牧,但有人認為約旦河東不是神的應許之地,因此在掃羅時期,有亞捫人為犯;在列王分裂時,河東之地首當其衝,被亞蘭王佔據。即使如此,神在設立逃城時,在河東也設立了三座,表示也有利未人居住在那裡。但是神既然已經說迦南(河西之地)是流奶與蜜之地,為何那兩個支派要為了眼前看到的好處,就不進迦南呢?這事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是要看眼前的好處,還是要執著於神的應許呢?只差那麼一步,那兩個支派的婦人、老人和孩子都沒有經歷到過約旦河的神蹟,只有他們可以打仗的男丁們跟著過去。在屬靈的福份上就輸給別人一著了。很多事情要回頭想時,才能分辨出何為智慧的選擇。春天,不要留白。但願這個春天裡,能留下你和神同行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