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崇榮牧師

第一封信:給以弗所

這七封信的第一封是給以弗所的教會。以弗所是這七個城市中最大的城市,也是靠岸的城市,船隻從這裡可以到地中海許多不同的港口,做為交通的中心,是羅馬帝國位於地中海的重要港口之一,是亞細亞最大的城邦。以弗所教會,是上帝在這大城市揀選一批為祂做見證的人。以弗所是相當重要的城市,它是當時商業、政治、教育、體育、經濟中心,由此可見以弗所教會是當時這七個教會中最大的教會(編按:以弗所,在當時是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

我去土耳其的時候,特別去看以弗所劇場(Ephesus Theatre)的遺址,這劇場是在山坡用石頭建起來的,可以容納上萬人,表示這個城市至少有幾十萬的人口。這繁華的大都市有提供大家娛樂的場所是很不簡單的。羅馬帝國知道百姓終日勞苦,每天做了很繁重的工作,為了減輕百姓因生活的勞累所產生的精神緊張及心靈疲乏,羅馬帝國在競技場提供許多娛樂,例如:鬥獸,讓繁忙的百姓在工作之餘能藉著競技場的娛樂放鬆心情。

羅馬帝國是著名的有奴隸制度的帝國,那些戰敗的人淪為市場競標的貨物,這些戰俘有的是身體非常強壯的男人,有的是非常美麗的女人,他們紛紛被人用競標的辦法拍賣,替主人做工,增加主人的財富,一方面用這種辦法使羅馬帝國強盛起來,同時用競技場的娛樂解除勞工心靈的疲憊。

以弗所這個大劇場大的不得了,寬幾百公尺,高十多公尺,有層層上升的階梯。按照我所設計的彌賽亞聖堂,階梯的高度,最低的有二十五公分,最高的有四十公分,階梯層層升上去。羅馬帝國最大的劇場設計都是如此,到了最後一排,可能有三、四層樓這麼高,每一排比前一排更加傾斜的設計,作為羅馬人鬥獸、娛樂、競技的場所。

以弗所——保羅花最多時間傳道的地方

以弗所這個地方是保羅在地上花最多時間傳道的地方。以弗所不但是商業、政治、交通中心,它更是當時的學術中心,有一個從希臘傳下來的習慣,有彼此辯論、討論宇宙、政治大事的傳統,這項傳統從蘇格拉底(Socrates, B.C.470-B.C.399)的時代就有了。蘇格拉底是大約主前四百年的人,他們常常在街頭行走,所討論的盡都是思想性的話題,例如:什麼叫做正義,「你把你的觀點講出來,當我與你辯駁的時候,你要有很深的思想告訴我你辯駁的依據是什麼」,當別人加入討論的時候,這個辯論會就擴大了。以弗所當時有一個推喇奴學房,許多富有學識的人會來這裡討論深奧的課題,保羅也曾在推喇奴學房天天與人辯論(徒19:9)。

保羅在以弗所的時間一定超過兩年。使徒行傳二十章記載保羅從米利都派人到以弗所,盼望以弗所的長老到他那邊去,因為他路過亞細亞,要回到耶路撒冷,這是他最後的行程,因此保羅對長老說:「你們以後都不得再見我的面了」(弗20:25),他們聽見這句話,「眾人痛哭,抱著保羅的頸項,和他親嘴」(弗20:37),叫他們最傷心的,就是保羅說:「以後不能再見我的面那句話」(弗20:38)。

這情景好像我年老的時候,我選了一百個城市要舉辦告別佈道會,二O一九年,我在溫哥華、聖荷西、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舉辦北美西岸告別佈道會,從四面八方湧進相當多的人,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唐牧師最後一次來這個城市,他們捨不得,所以都來了。一位比我年長十二歲、九十多歲的牧師,天天來參加聚會,每一天站著聽,我非常佩服。他已經退休很久了,他對我說:「在這過去的四十多年時間,我們常常聽你講道。知道這次是你最後一次來,我們特別珍惜」。有些人從年輕的時候就聽我講道,如今成為父輩,他們對兒孫、姪兒說:「我從年輕就聽唐牧師的講道直到如今。這次是唐崇榮牧師最後一次來,你們也要來聽」,老少同堂,領受上帝的真理。

保羅那一次在米利都派人到以弗所教會,把人帶到米利都開退修會的時候,心情就是如此,那是他向以弗所告別的聚會。保羅所搭的船停在米利都,隨後他即將前往耶路撒冷,因此他不進去以弗所,他請以弗所的長老到米利都與他異地相逢,最後一次見面。保羅說:「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使20:31),這表示以弗所是保羅曾經訪問最久的城市,保羅曾經有三年的時間在以弗所傳道。

以弗所教會在保羅離開世界三十一年後收到此信

以弗所位處亞細亞中心的地帶,當時附近的地區皆聽聞在以弗所當地發生的事蹟(參:使19)。當耶穌叫約翰寫給以弗所使者這封信的時候,已經不是保羅的時代了。保羅是主後六十四年被砍頭,如果以弗所是在主後九十五年收到這封信,那麼就是在保羅離開世界三十一年後收到這封信。教會在每個時代不斷向前,當歷史慢慢退去、時間慢慢消失的時候,上帝的家在地上應當有永遠的見證、進展、記號,把上帝永恆的旨意在地上顯明出來。

耶穌基督寫信給以弗所教會,說:「以弗所的教會啊,現在保羅不在了,約翰現在成為你們的牧師,然而我(耶穌基督)才是群羊的大牧人,現在我寫這封信告訴你們,我知道你們的光景」。教會不要以為我們活在地上,是獨自生活、獨自信仰、獨自事奉,是沒有人鑒察、認識、照顧的孤兒。每個時代的教會都要繼續不斷在上帝面前順服祂、敬拜祂、事奉祂,為主做美好的見證。每個時代的教會都需要主的照顧、鑒察、引導與警戒。雖然以弗所教會是保羅所建立的,但保羅那時已經離開世界三十多年,上帝藉著當時還活在世上的約翰來照顧以弗所教會。

年老的使徒約翰被羅馬帝國流放到拔摩海島,拔摩海島距離以弗所大約兩百多公里,兩地之間的路程,就像從雅加達到新加坡一半的路程。年老孤苦的約翰在拔摩海島看見天上的異象,因而寫下啟示錄這卷書。啟示錄被寫下的時候,約翰已經相當年老,他的同工一一死了,這位神的老僕人在拔摩海島聽見上帝的兒子吩咐寫信的話,「我是拿著七星,在七燈臺中行走的那一位,我是掌管、鑒察你們的救主」(啟2:1)。

耶穌基督是教會的元首,是教會的新郎,是永世的救主,是神人之間的中保,是獨一能救贖、保守我們的主宰,這位主說:「我右手拿著七星(意即:基督對教會的情況瞭若指掌),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意即:基督巡行在教會之中,鑒察、照顧、審判教會),寫信對你說:『我是認識你的』」(參:啟2:1-2)。我們的主巡行在七燈臺之間。「燈臺」,就是為上帝發光、為基督做見證的「教會」。教會是上帝居住的所在,上帝十分清楚教會的光景,因而吩咐約翰寫信給以弗所的教會,說:「那右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的,說:『我知道你的行為』」。

上帝給予以弗所教會最多的讚賞

基督把以弗所教會的長處指出來,這裡所記載的長處多的不得了,是所有收信的教會中最多的,「你的行為,我知道;你的勞苦,我知道;你的忍耐,我知道;你的鑑別能力,我也知道;你的為人、事奉,我都知道」。這裡提到以弗所教會的行為、勞碌、忍耐、不能容忍惡人,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對真正的聖徒能忍耐,並為主的名勞苦,並不乏倦(參:啟2:2-3)。這些是以弗所教會各樣的長處。

這是信行相符的教會

這個教會是有行為的教會,不是口是心非的教會,所講的,能行出來,所信的,能行出來,所知的,能行出來,這是一個有行為的教會,不是空談理論,是一個是信行相符,將信仰付諸實踐的教會。

老人的悲嘆:「講的道都是真的,做人都是假的」

有一位住萬隆的老人家,他年老的時候生病,因為我很尊重他,所以我特別開了三、四個鐘頭的車抵達萬隆,當時沒有現在的新的路,要繞兩、三個城市,相距一百八十公里,現在交通比較好了,只需要二個多小時就能抵達萬隆。如果你四十年前到印尼,你就知道從瑪琅、泗水到雅加達,要二十八個鐘頭才能到,現在七個鐘頭就可以到。我去找那位老人家,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那時他已經七十八歲,而我才不到五十多歲,他看到我非常歡喜、非常激動,很想從椅子上跳起來,但他不能,因為他已經半身不遂。

他的嘴歪了,當他看到喜歡的人,心情很激動的時候,他就大哭,我在旁邊看了非常難受,等待老人家要對我說什麼話。他對我說:「你是上帝的僕人,我已經聽你講道有二十多年了。我非常喜歡聽你講道,我現在年老了,把一生對教會的感受告訴你,我相信你是能夠消化這些,也能正面看待這些。我的結論是,教會很多傳道人講的都是對的,所傳講的信息都是好的,他們講的道都是真的,但他們做人都是假的」,他講的時候,眼淚一直流。他講的傳道人,我也是其中的一個。上帝是否藉著他責備我、提醒我,反應教會的缺點呢?

為什麼有些人反對基督教?因為他們聽見真理,卻看不見行動

當我聽見老人家說:「我一生聽傳道人講的都是真的,傳道人做人都是假的」,我非常難過,我把這句話銘刻在心,在心靈深處對主說:「主啊,你赦免全世界的傳道人,也赦免我,如果我也在這事上有份,願主你的寶血洗淨我,你的手鞭打我,你改變我」。老人家說:「對不起,我不是講你,而是講我這一生的感受,看到這些傳道人把真理講得這麼美,所行的卻與所傳的相違背,我心裡很難過。」怪不得有些人無法在教會待下去,離開教會,反對基督教,因為他們聽見真理,卻看不見行動,你不要以為奇怪。這位老人家跟我談了很多事情,我一面聽,一面好好省察自己,一面求主赦免、改變他的教會。那一次給我的印象太深了,這位老人家盼望教會有行為,不是單單想、單單知、單單信,而是要行出來。(待續)

內文:摘錄自印尼歸正福音教會主日崇拜信息20210307,未經講員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