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書〉5:22伯沙撒啊,你是他的兒子,你雖知道這一切,你心仍不自卑。

閱讀經文:〈但以理書〉5:1-31

尼布甲尼撒曾經希望巴比倫能夠永永遠遠地堅立,可惜事與人違,才88年就結束了。在尼王死後,他的兒子以未米羅達於西元562年繼位,兩年後在叛變中被殺;由尼王的女婿尼甲沙利薛繼位,在位四年就去世。尼甲沙利薛的兒子拉巴施瑪度做王九個月被殺。尼王的另一個女婿拿波尼度被擁立為王,他做王後將阿拉伯沙漠北部的提瑪城當成是巴比倫國的第二首都,長期住在提瑪城,指派長子伯沙撒在巴比倫城幫他管理政務,所以伯沙撒在主前553年左右跟其父親同時攝政。相傳伯沙撒的母親是尼布甲尼撒王的女兒,也是拿波尼度的妻子。但以理說伯沙撒是尼王的兒子,原文有小字指是祖父或先祖之意。

大凡一個政權敗落都不是沒有原因的,就好像以色列北國和猶大南國的滅亡,都是因為離棄耶和華神,拜偶像,行敗壞的事,以致於被神管教。所以神說:“亞述是我怒氣的棍,手中拿我惱恨的杖。(賽10:5)”又說:“以色列是打散的羊,是被獅子趕出的。首先是亞述王將他吞滅,末後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將他的骨頭折斷。 (耶50:17) ”但是這些國家因為行惡太甚,所以也嚐到了被神刑罰的後果。

巴比倫在尼王統治期間的國勢最為強大,巴比倫城的人口達到十多萬,且因地處交通要衝,世界各國的商 人都到這裡來,是當時亞洲西部著名的商業和文化中心,被稱為“上天的門戶”。但是在強盛的背後卻有許多可見的危機,其一是被征服的外族人對巴比倫奴隸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斷發生,本族的貧民和農民因破産淪為奴隸,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其二是源於巴比倫的宗教信仰。據希臘學者希羅多德記載,在每個巴比倫婦女的一生中,都要到阿芙洛蒂忒神廟裡做廟妓,與陌生男子性交。但她們不算是妓女,而是阿芙洛蒂忒神的替身。

阿芙洛蒂忒女神在巴比倫人心中,除了代表愛神之外,還代表生殖女神、戰神、農神,既是聖母又是淫婦。她擁有無數男伴,但都不是她的丈夫,她經常以雙性人身分出現,有時是滿面鬍鬚的男性,有時會是露出豐胸的女性,神廟聖妓是她在人間的代表。有人類學家說,這種淫亂制度是一種原始習俗,過去某些落後地區的部落,仍盛行類似制度,目的是為了增加部落的人口。因為巴比倫淫亂的習俗,人口也不斷增長,造成了很多社會問題。

因此,當拿波尼度被東面的米底亞-波斯聯軍擊敗後,伯沙撒雖然已經接到消息,依然開盛大的宴會狂歡。因為他們深信巴比倫的城牆堅不可摧。歷史家希羅多德説,巴比倫城儲備了充足的必需品,城內居民不用擔心物資缺乏。那天晚上全城上下跳舞玩樂,就像過節那麽熱鬧。為了表示他們的胸有成竹,伯沙撒王還特地叫人去把耶路撒冷聖殿中的金銀器皿拿出來,飲酒作樂,讚美金、銀、銅、鐵、木、石所造的神,以示對耶和華神的輕視。

就在他們肆無忌憚地作樂時,有人的指頭出現,在王宮與燈臺相對的粉牆上寫字。伯沙撒看見了,就嚇得魂不附體。因為他們也是很迷信的種族。不過,我相信任何人看到有指頭出現在牆上寫字,都會嚇得魂不附體的。再一次,巴比倫的哲士們又失敗了,他們可能看得懂文字,卻不知是何意。因為文字是古亞蘭文,但是那幾個字都是貨幣或重量的單位。正在大家十分徬惶時,伯沙撒的母親,也就是尼王的女兒,提醒伯沙撒,還有一個但以理。

伯沙撒應允讓但以理位居第三,因為他父親拿波尼度是第一,他自己是第二,所以只能給但以理位列第三。當然但以理根本不在乎他給什麼,已經知道他是個亡國之君,給了又有何用?但以理很直接地指責伯沙撒,應該知道發生在尼王身上的一切事,還如此看輕侮辱耶和華神,所以神把他的王位拿走了。彌尼,就是神已經數算他國家的年日到此完畢;提客勒,就是伯沙撒被稱在天平裡,顯出他的虧欠;毗勒斯,就是巴比倫要分裂,歸於瑪代人和波斯人。

那天晚上之前,在波斯人古列的帶領之下,瑪代和波斯的聯軍已經在幼發拉底河(巴比倫城的護城河)作了一個水壩,擋住上流來的水,使河床乾涸,聯軍可以過去。但是他們還得想辦法撞開那堅固的城門。有的人說裡面廟裡的祭司裡應外合,為聯軍開了城門;有的說是有商家為他們開門;也有說是百姓為他們開門。他們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進了巴比倫城。當他們到達王宮時,也沒有碰到任何抵抗,因為裡面的人都喝酒喝到酩酊大醉,不省人事。第二天醒來,才發現已經改國換代,變成階下囚了。而伯沙撒,再也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巴比倫就此消失在世界的舞台上。尼王偉大的建築也成了讓人緬懷的黃土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