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書〉11:32作惡違背聖約的人,他必用巧言勾引;唯獨認識神的子民,必剛強行事。

閱讀經文:〈但以理書〉11

天使再次向但以理講解異象,比以前的任何一次都要詳細,這次主要是講論希臘,從希臘的興起講到希臘的滅亡。亞哈隨魯(薛西一世)是波斯的第四個王,在他當政時,波斯帝國從印度直到古實統管一百二十七省,國富民強。在〈以斯帖記〉的第一章裡,說到亞哈隨魯王把他王國的財富和榮華富貴,給那些波斯和瑪代的權貴,各省的貴冑與首領看了一百八十天(六個月);又為所有住書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園的院子裡設擺筵席七日,等等,十分地窮極奢侈。因為國富民強,他不斷地 挑釁希臘,幾次無功而返,終於被希臘興起的亞歷山大大帝殲滅。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國家由四位將領分割。在分裂的四國之中,佔有南邊埃及的是多利買王朝;北邊敘利亞,由西流古王朝統管,後者逐漸強盛;因此,多利買二世將女兒百尼基給敘利亞王安提奧古二世為妻,藉此訂立和約,沒想到兩年後,多利買二世病逝,安提奧古二世便解除婚約,與前妻老底嘉復合。但老底嘉心懷怨恨,把安提奧古二世與百尼基,並他們二人的兒子及一些百尼基的親信、隨從等全部毒死,清除了百尼基的餘黨,接著就立她的兒子西流古二世加利尼古為王。

但是百尼基在埃及的娘家哥哥多利買三世知道後,立刻出兵進攻敘利亞,史稱“老底嘉之役”,可惜沒有來得及救出百尼基,只能為妹妹報仇,殺掉老底嘉。他率領軍隊入侵敘利亞時,擄掠大批金銀財寶及廟中的偶像,帶回埃及盡數分給國中軍民,眾人稱他為慈善家多利買(11章5-8節)。

北方王西流古二世有二子:長子是西流古三世,次子是安提奧古三世。他倆曾先後“南伐”埃及。但西流古三世在西征亞細亞時陣亡,由其十八歲的弟弟安提奧古三世繼立,他報仇心切,召聚許多軍兵,如“洪水氾濫”,不到兩年直搗埃及北部保障拉非亞。南方王埃及的多利買四世也召集精銳,大敗北方王安提奧古三世的銳氣,後因驕傲自大, 軍力轉弱,終不能常勝(11章10-12節)。

拉非亞之役的十四年後,安提奧古三世聯合希臘和猶太人進攻埃及,卻如《聖經》的預言敗亡。特別是安提奧古三世把自己的女兒克麗奧帕特嫁給埃及年僅五歲的多利買五世為妻,以為可安置內奸,裡應外合,沒想到克麗奧帕特竟成為多利買五世的賢妻,效忠埃及王朝。安提奧古三世於是轉向西邊的各國,後來有一位羅馬勇士在士每拿(巴比倫)附近大敗安提奧古三世之大軍,他除掉安提奧古三世預備給希臘人受的羞辱。此後安提奧古三世兵敗如山倒,正如《聖經》預言:他絆跌仆倒,歸於無有 (11章13-19節)。

安提奧古三世過世後,其子西流古四世繼位。因為安提奧古三世敗給羅馬,敘利亞需要年年付給羅馬賠款一千他連得銀子,所以西流古四世橫征暴斂,向全國人民搜括錢財,最後被替他征斂的人毒死(卻不因忿怒,也不因爭戰而死)(11章20節)。

“卑鄙的人”指的是安提奧古四世。因為西流古四世死後,其子底米丟蘇被綁架至羅馬作為人質,於是西流古四世之弟安提奧古自封為王,稱為安提奧古四世。“人未曾將國的尊榮給他,他卻趁人坦然無備的時候,用諂媚的話得國”(11章21節)。“無數的軍兵”指迦勒底和埃及結盟的聯軍,他們來攻擊敘利亞, 但是被敘利亞打敗。(11章22節)

據說亞歷山大因為知道但以理的預言裡有提到他,並且應驗了,因此希臘諸王都善待猶太人,惟獨到了安提奧古四世倒行逆施,到猶大地殺死他們的大祭司,又以搶來的財寶收買人心 (行他列祖和他列祖之祖所未曾行的,11章24節)。他又假意和南方的埃及王訂合約,各自心懷鬼胎,最後兩敗俱傷。安提奧古四世從南方撤退回敘利亞途中,受到羅馬的阻截,他心懷憤恨,遷怒於猶太人;經過耶路撒冷時,殺害逼迫猶太人改信希臘神,禁行割禮,用猶太人以為不潔的母豬獻祭,褻瀆聖殿(11章25-31節) 。

猶太人中雖然有忠於神的祭司起來反抗,但是也有親敘利亞遠離神的敗類。安提奧古四世利誘那些心懷二意的猶太人,凡是順從他的,他就給予高官厚祿及各樣的好處。那時號召起義的祭司馬他提亞召聚了民間的智慧人反抗,有許多忠貞的猶太人犧牲了性命。因為這些敬畏神的人在安息日不爭戰,安提奧古四世就利用安息日去殺他們。這就是33節記載的:“民間的智慧人必訓誨多人;然而他們多日必倒在刀下,或被火燒,或被擄掠搶奪”。馬他提亞年邁去世,他的兒子馬加比繼續領導猶太人爭戰;後來希臘國勢漸弱,不得不允許猶太人自治,就是有名的馬加比時期。

在11章的36-45節裡,所提到的是另一個末期的王。“到末了”,南方和北方的王都要一起來攻擊他,這個王必攻擊耶路撒冷(榮美之地),傾覆許多國家, 埃及地也不得脫離;但以東人、摩押人,和一大半亞捫人必脫離他的手。這個王有幾個特點:他很驕傲,高舉自己過於諸神,並且攻擊萬神之神,卻凡事亨通,無所不為。他擁有埃及的金銀財寶和各樣的寶物,呂彼亞人和古實人都必跟從他。呂彼亞人又稱為弗人,靠近北非利比亞;古實人一般相信是衣索匹亞人。因為有從東方 和北方來的消息擾亂他,因此他大開殺戒。有的解經家認為這王就是敵基督,聽到東方和北方的聯軍消息因而心情煩亂,根據〈啟示錄〉9:16及16:12記, 這東方大軍共有“二萬萬”之眾。這王要把他的總部設在“海”(地中海/死海)和榮美的聖山中間,這地極有可能就是指現在的巴勒斯坦聖殿之地,亦即米吉多平 原;這是他勢力的顛峰,也是他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