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36:25 他所行的,萬人都看見,世人也從遠處觀看。
閱讀經文:〈約伯記〉36章
你可曾有過衝動,想為神解釋,為神開脫?以利戶在此就有這樣的衝動,因為他覺得約伯對神的看法不對。但是人是如此有限,我們所看到的所明白的,都居於自己的背景、教育和經歷,我們怎能描述出神的真面目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以利戶眼中的神有哪些特點:第一,“這位神有大能,並不藐視人,祂的智慧甚廣。”這點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同意,因為這些都是《聖經》裡的啟示。
其二,“他不保護惡人的性命,卻為困苦人申冤。”這點可能有些人像約伯一樣,有所保留。約伯說,“在多民的城內有人唉哼,受傷的人哀號,神卻不理會那惡人的愚妄。(伯24:12)”他舉了很多例子,惡人行惡,神卻容忍惡人,沒有即刻審判刑罰。我們也看到不少這樣的例子,也看到不少惡人在神的恩典裡悔改,成為神的僕人。所以人看為惡人,神不一定看其為惡人。事實上,這世上一個義人也沒有,我們看別人是惡人,我們在神的眼中也有可能是惡人,因為神知道每個人暗地裡的心思意念。神實在是饒了我們這些惡人的性命,並讓我們有回轉的機會。
其三,神看顧義人,使他們被高舉;若被苦難困住,就把他們的作為和過犯指示他們。這正是約伯的祈求,他希望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這世界上曾經有的義人,並不像以利戶所言,時時被高舉,相反地,他們經常遭受迫。如施洗約翰和主耶穌,還有使徒,哪一個不是被迫害至死?度日亨通,歷年福樂的義人不是沒有,但是許多為神而活的義人,都遭到不義之手的殺害。
其四,“那心中不敬虔的人積蓄怒氣,神捆綁他們,他們竟不求救,必在青年時死亡,與污穢人一樣喪命。”心中不敬虔的人和污穢的人挺類似的,假如他們都青年時死亡,還有誰敢不敬虔呢?實在很多人活了一輩子,到了年老還是不肯歸向神。只能說,神已經給他很多時間去做選擇,到最後的審判也是咎由自取。所以不敬虔的人並不一定會在青年時死亡。你說,對嗎?
接著以利戶的口氣一轉,神本來可以引你約伯出患難,但你滿口有惡人批評的這語。所以,上帝不救你了。許多人都想表示自己懂得甚多,但是多言多語,難免有過。批評人很容易,傷害人更容易,但是話出了口就收不回來,會讓人有很多後悔。以利戶說完話之後,神就開口了,神責備約伯的三個老友,但對於以利戶一字不提。平常你對怎樣的人會置之不理呢?
以利戶述說神的作為,要表明神的偉大。從雲霧中變成雨,到賜眾民豐富的糧食。以利戶覺得神很偉大,祂的偉大,人不能全知,祂的年數也無法測度。雷聲顯明神的作為,又向牲畜指明要起暴風。這句話讓人想起每次在天氣要有變化時,昆蟲或動物都會有特別的動靜,有人收集了一些動物在大災難之前的異常行為表現:“畜不進圈狗狂叫,冬眠蛇出老鼠鬧,鴨不下水雞上樹,蜜蜂飛遷魚上跳,鸚鵡撞籠鴿驚飛!”可能是因為動物對大自然的變化及微弱的震動傳達,都比人要更加地敏感。神“所行的,萬人都看見,世人也從遠處觀看”,這句話和保羅說的:“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28)”互相輝映。
約伯的安慰者都是心中有神的人,對神都很敬虔,不敢得罪神,但是在批評約伯時,字句的尖酸刻薄都出乎人意料之外。所以〈約伯記〉不是對沒有信神的人說的,是給已經信主的人看的,要叫我們明白自己心中的隱情,那看不見的驕傲,在批評人的時候,就不知不覺全冒出來了。自己處在平安之中的優越感也溜出來,以為自己平安,別人受難,自己就比別人更有義。主耶穌叫我們不要論斷,因為祂明白人的有限和偏見。因此我們要更加小心使用口舌,在言語上保持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