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6:6 那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享福,眾人豈不都歸一個地方去嗎?
閱讀經文:傳道書 6:3-6
3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裡卻不得滿享福樂,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4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5並且沒有見過天日,也毫無知覺,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6那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享福,眾人豈不都歸一個地方去嗎?
根據2017年一月份《Mail Online》的報導,有位印尼人Saparman Sodimejo(索迪米約)在2016年聖誕節過146歲生日,他的身份證上註明他出生於1870年12月31日。他的親友、四任妻子以及所有兒女都已過世,目前由曾孫及玄孫輩照顧。他還能用枴杖自己走路,也幾乎什麼都能吃。他在122歲時就準備好棺材和墓地,連墓埤都已刻好。他說那時最想要的就是死亡。索迪米約於2017年4月底辭世,五月1 日下葬。
這個報導讓我感到十分震撼,因為現代人都講究飲食和長生之道,幾乎人人都想健康的一直活下去。但是這個老人的現狀卻說明了一個事實,就是有一天即使神允許你一直活著不死,也能吃喝,照顧自己,你也可能像他一樣,巴不得死亡早點來臨。死亡原來也是出於神的恩典,是個禮物。世人所盼望的長壽,真的是福氣嗎?
美國傳奇民謠作家–史蒂芬.佛斯特曾寫下一首黑人靈歌〈老黑爵〉,以一個名叫爵的黑人為主角,來影射他自己對人生的感嘆。作曲者在卅多歲時,因為雙親和好友陸續去世,心情陷入低潮,而寫下此曲,後來他在生病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去世了。這首歌的歌詞如下:“時光飛逝,快樂青春轉眼過。老友盡去,永離凡塵赴天國。四顧茫然,殘燭餘年唯寂寞,只聽見老友殷勤呼喚:老~黑~爵。我來啦~我來啦!黃昏夕陽即時沒,天路既不遠請即等我,老~黑~爵!”這首歌裡有對人生的感嘆,也有對永生的盼望,希望在天國裡與親友重逢,再相聚。活得太久,認識的人都離開了,只留下自己,好不寂寞;但是在天國裡有眾多親友的等待,何必一定要緊緊抓住這將殘的軀殼?世界或許值得留戀,但是別忘記,天父已經為我們預備了一個更美的家鄉。
所羅門王形容一個人即使有眾多兒女,又有長壽,但是卻無法享受福樂。好像那個印尼老人和曾孫和玄孫輩在一起,曾孫和玄孫講的笑話,他能聽懂嗎?隔了幾代,語言的表達方式都不一樣了。移民幾年之後的人都有這種感覺,再回到家鄉,很多用語都聽不明白了。從兩岸三地來的朋友,也會有這樣的發現,什麼:“小鮮肉、寶寶、洪荒之力、撩妹、94狂、這我一定吉(告)、假的!你眼睛業障重!”這些詞的意思你能猜到幾個?它們都有典故而變成時下的流行語言。我們跟年輕人在一起,就已經覺得自己像個老古董了,何況隔了幾代。即使小輩想孝順,逗你開心,你也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苦!
為何又說不得埋葬呢?在信息聖經裡是說,一個人活那麼久,又有許多兒女,又有一個很大的葬禮,又有何益處?因為不到期而落的胎得享安息,而活太久的人心裡卻無法安息。也有另一個說法,說到在美索不達米亞,人認為未得正當埋葬的人,註定要成為在地四處飄泊的靈,在人間作祟。古代大部分民族都認為埋葬得體及時,會影響死者來生的幸福。因此若不得埋葬,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在台灣新北巿有位富商蔡城因車禍過世,大房與二房子女為了爭產纏訟不休,富商死了七年仍未下葬。有許多新聞報導類似的例子,所以人若有一百個兒子,又有長壽,並不能保證那就是福氣,可能連死後能不能入土安息都成為疑問,所以這也是虛空。
所以不管你活幾千年,有一天都要面對死亡。對那位印尼老人而言,活146年已經很苦了,要叫他再活上千年,他願意嗎?換了是你,你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