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6:6 那人虽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却不享福,众人岂不都归一个地方去吗?
阅读经文:传道书 6:3-6
3人若生一百个儿子,活许多岁数,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里却不得满享福乐,又不得埋葬,据我说,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4因为虚虚而来,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5并且没有见过天日,也毫无知觉,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6那人虽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却不享福,众人岂不都归一个地方去吗?
根据2017年一月份《Mail Online》的报导,有位印尼人Saparman Sodimejo(索迪米约)在2016年圣诞节过146岁生日,他的身份证上注明他出生于1870年12月31日。他的亲友、四任妻子以及所有儿女都已过世,目前由曾孙及玄孙辈照顾。他还能用枴杖自己走路,也几乎什么都能吃。他在122岁时就准备好棺材和墓地,连墓埤都已刻好。他说那时最想要的就是死亡。索迪米约于2017年4月底辞世,五月1 日下葬。
这个报导让我感到十分震撼,因为现代人都讲究饮食和长生之道,几乎人人都想健康的一直活下去。但是这个老人的现状却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有一天即使神允许你一直活着不死,也能吃喝,照顾自己,你也可能像他一样,巴不得死亡早点来临。死亡原来也是出于神的恩典,是个礼物。世人所盼望的长寿,真的是福气吗?
美国传奇民谣作家–史蒂芬.佛斯特曾写下一首黑人灵歌〈老黑爵〉,以一个名叫爵的黑人为主角,来影射他自己对人生的感叹。作曲者在卅多岁时,因为双亲和好友陆续去世,心情陷入低潮,而写下此曲,后来他在生病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去世了。这首歌的歌词如下:“时光飞逝,快乐青春转眼过。老友尽去,永离凡尘赴天国。四顾茫然,残烛余年唯寂寞,只听见老友殷勤呼唤:老~黑~爵。我来啦~我来啦!黄昏夕阳即时没,天路既不远请即等我,老~黑~爵!”这首歌里有对人生的感叹,也有对永生的盼望,希望在天国里与亲友重逢,再相聚。活得太久,认识的人都离开了,只留下自己,好不寂寞;但是在天国里有众多亲友的等待,何必一定要紧紧抓住这将残的躯壳?世界或许值得留恋,但是别忘记,天父已经为我们预备了一个更美的家乡。
所罗门王形容一个人即使有众多儿女,又有长寿,但是却无法享受福乐。好像那个印尼老人和曾孙和玄孙辈在一起,曾孙和玄孙讲的笑话,他能听懂吗?隔了几代,语言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了。移民几年之后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再回到家乡,很多用语都听不明白了。从两岸三地来的朋友,也会有这样的发现,什么:“小鲜肉、宝宝、洪荒之力、撩妹、94狂、这我一定吉(告)、假的!你眼睛业障重!”这些词的意思你能猜到几个?它们都有典故而变成时下的流行语言。我们跟年轻人在一起,就已经觉得自己像个老古董了,何况隔了几代。即使小辈想孝顺,逗你开心,你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苦!
为何又说不得埋葬呢?在信息圣经里是说,一个人活那么久,又有许多儿女,又有一个很大的葬礼,又有何益处?因为不到期而落的胎得享安息,而活太久的人心里却无法安息。也有另一个说法,说到在美索不达米亚,人认为未得正当埋葬的人,注定要成为在地四处飘泊的灵,在人间作祟。古代大部分民族都认为埋葬得体及时,会影响死者来生的幸福。因此若不得埋葬,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在台湾新北巿有位富商蔡城因车祸过世,大房与二房子女为了争产缠讼不休,富商死了七年仍未下葬。有许多新闻报导类似的例子,所以人若有一百个儿子,又有长寿,并不能保证那就是福气,可能连死后能不能入土安息都成为疑问,所以这也是虚空。
所以不管你活几千年,有一天都要面对死亡。对那位印尼老人而言,活146年已经很苦了,要叫他再活上千年,他愿意吗?换了是你,你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