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撒母耳記上〉 17:37 a 大衛又說:「耶和華救我脫離獅子和熊的爪,也必救我脫離這非利士人的手。」
閱讀經文:〈撒母耳記上〉 17:1-40
在我印象中的巨人,大概就是某次在芝加哥機場過境時看到的那些黑人,當他們走過我身旁時,我的頭竟不及他們的腰。這個經驗使我稍微能明白,當以色列人的探子說他們在迦南人面前就像蚱蜢一般,我也有類似的感覺。這個歌利亞有多高呢?在《七十士譯本》裡記載“四肘零一虎口”,約兩公尺高。《七十士譯本》是指大約在公元三世紀前,埃及為了充實亞歷山大圖書館,聘請了七十二位希伯來人的文士,到埃及把希伯來文的《聖經》翻譯成希臘文。
現今的和合本《聖經》是採用《馬索拉文本Masoretic Text》,馬索拉學士意為「傳統」的大師,他們主張力求保持文中的原貌。「傳統」這個字詞在希伯來文是「馬索喇赫」或「馬索肋特」。到公元第六世紀,那些以準確抄寫希伯來文《聖經》為己任的人被稱為馬索拉學士。他們寫成的抄本則稱為《馬索拉文本》。《馬索拉文本》記載歌利亞的身高是六肘零一虎口,約三公尺高。雖然兩者在尺寸上有點出入,但我們可以明白歌利亞是個相當高大的巨人。
《聖經》記載歌利亞是非利士人,但也有人認為歌利亞是亞衲族裔的後代。西元前十三世紀的阿納斯塔西第一蒲草紙Papyrus Anastasi I,記載迦南地有些戰士身高7-9呎,相當於 210到270公分,另外也挖到兩具身高210 公分的女性骸骨。所以亞衲族人的存在並非是虛假的傳說。他頭戴銅盔,身穿鎧甲,甲重五千舍客勒(約57公斤)。鎧甲的原文是“魚鱗”,意即有甲的保護衣,甲是指一片片銅製造的,鱗狀的保護衣。他的腿上有銅護膝,兩肩之中背負銅戟; 槍桿粗如織布的機軸,鐵槍頭重六百舍客勒(約6.84公斤)。還有人拿盾牌在他前面走。從這些裝備來看,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比別人都高大強壯,渾身都是保護,還要有人拿盾牌在他前面走。我覺得這個人相當膽小啊!他靠的不是能槍善戰,而是塊頭大和重量,不把人壓扁就把人撞暈。他對著比他矮小甚多的以色列人單挑,其實是不公平的。
但是耶和華神極有幽默感。這歌利亞既然要來個以大吃小,那麼咱們就來個最小的,看他吃得了吃不了。神竟然派一個連當軍人都不夠格的大衛上場了。大衛的三個哥哥都在軍隊裡,大衛不必在掃羅營中當差時,就回家放羊。但是當神要大衛出場時,他就出場了。他的父親叫他送吃的到軍隊裡給兄長和千夫長們,然後要他們的一信。這就是父母之心,對孩子的懸念,有封信就得安慰了。就在送餅到前線時,大衛聽到了歌利亞的叫罵。以色列人每天聽歌利亞的叫罵已經聽慣了,耳朵都起繭子了,聽了不痛也不癢,任其叫到口乾,就會停了。
但是大衛聽了很不爽,他覺得受到侮辱了,這個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竟敢向永生神的軍隊罵陣?他到處詢問,發現殺這個人還有賞:王必賞賜他大財,將自己的女兒給他為妻,並在以色列人中免他父家納糧當差。但是他哥哥們可不喜歡他這樣多事,把大衛臭罵一頓。大衛還是繼續問,直到他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確定信息無誤。有人聽到大衛到處問,便把這事告知掃羅。就好像若有人貼告示懸賞,若有人去撕下那告示,就表示他可以辦到。但是當掃羅看到大衛時,未免失望:“你不能去與那非利士人戰鬥,因為你年紀太輕,他自幼就做戰士。”
但是大衛並未因掃羅的輕看而沮喪,反而滔滔訴說放羊時和獅子、熊的戰鬥經歷。最重要的是他相信“耶和華救我脫離獅子和熊的爪,也必救我脫離這非利士人的手”。很奇妙的,信心可以激動信心。有時我們沒有信心時,聽到他人的見證,就會重新點燃信心的火花。掃羅也受到大衛信心的感染,願意讓他一試,並且把自己的戰衣、銅盔和鎧甲給大衛穿上。大衛穿了,卻走動不得,只好脫了,穿著自己的衣去迎敵。這才是無畏啊!他手中拿杖,又在溪中挑選了五塊光滑石子,放在袋裡,又拿著甩石的機弦,去迎戰歌利亞。在巨大的歌利亞面前,神差遣年輕而又毫無裝備的大衛。這就是神讓我們常常面臨的情況,在人生中難免會碰到歌利亞般的困難。大衛倚靠什麼去戰歌利亞,我們也當有同樣倚靠神的心,去面對人生的每一個歌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