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 5:1-12耶和華照著所應許的賜智慧給所羅門。希蘭與所羅門和好,彼此立約。
閱讀經文:〈列王紀 〉上 5:1-18
所羅門在〈箴言〉裡寫下:“你的朋友和父親的朋友,你都不可離棄。(箴27:10) ”不知是否因為希蘭的關係?推羅王希蘭因為和大衛一向交好,所以在所羅門做王後,對他倍加照顧。這可以說是所羅門的切身體驗吧,倘若不是希蘭的大力相助,不管是建聖殿或宮殿都拿不到那麼多上等的木材。
希蘭是指腓尼基王希蘭一世(Hiram I BC 980-947),推羅是古代腓尼基人的主要海港之一,位於耶路撒冷北方約150公里的一個小島之上。古代腓尼基人據說是挪亞的兒子閃族的後代,他們住在地中海東岸,善於航海與經商。在希蘭的統治之下,推羅變成當時最重要的腓尼基城巿,更成為當時的一個貿易大國。推羅控制著亞柯灣(Bay of Acre)以北的地中海沿岸,在地中海的四周擁有許多殖民地,也包括了當時的黎巴嫩。推羅與她的殖民地及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名聞遐邇,除了當時的航海業,紡織和染色工業,以及香柏木出口,也都極為著名。
推羅靠海,沒有出產農產品,因此非常仰賴以色列的農產品供應,以色列也控制內陸到推羅的商業大道。因此推羅王是最早承認大衛王的君王,現在更與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繼續建立交易的合約,願意以香柏本和松木去換取以色列人的農產品。所羅門對黎巴嫩的香柏木最感興趣,還有松木和檀香木,甚至甘願以麥子和清油(壓榨過的橄欖油)交易。在〈歷代志〉下第二章寫得更仔細,推羅王想要的包括了小麥、大麥、酒、油,因此所羅門王答應,在建造的七年中,每年給他打好了的小麥二萬歌珥,大麥二萬歌珥,酒二萬罷特,油二萬罷特,以供給推羅的工人。根據解經家的分析,二萬歌珥小麥、兩萬歌珥大麥;這些麥子可以做成兩萬六千六百六十六歌珥的麵粉,比所羅門王室消耗量還少五分之一。按照《新譯本》,所羅門給了希蘭麥子四百萬公升,純油四十萬公升。
香柏木本是利巴嫩的名產,樹身有一種香油(目前是化妝品的原料之一),這種香油使香柏樹蟲蟻不生,具有防蛀功能,使之成為名貴的木材。香柏木和松木的英文譯為cedar and cypress logs,所以這裡指的松木是柏樹的一種。檜木也是柏樹的一種,它有清香,且耐朽腐力強,不易腐爛,有防蛀蟲侵蝕之特性,是很有價值的建材。還有檀香木,其質地堅硬、細膩、光滑、手感好,且香氣醇厚經久不散,適合做工藝品或廚櫃等傢俱。但是要怎樣把這些木頭從黎巴嫩運到耶路撒冷呢?古時候的推羅人還真聰明,已經會先把樹砍下後,運到海邊,再紮成筏子,讓它們飄浮到約帕,再運到耶路撒冷。約帕位於亞柯灣(靠近今日的海法),是一天然海港。先知約拿為躲避耶和華曾到約帕,上了開往他施(西班牙)的船(拿1:3)。我們現在也會在溫哥華的菲沙河看到一些紮成筏子的木材,原來這是個運送木材的好方法。
所羅門除了木材之外,還要求一個必須用金、銀、銅、鐵和紫色、朱紅色、藍色線,並精於雕刻之工的巧匠。因為聖殿裡需要雕刻基路伯和許多花草樹木在門板上,並且製作隔開聖所和至聖所的簾幕,等等。希蘭王所介紹的巧匠也叫希蘭,父親是推羅人,母親原是但族人,後來嫁給一名拿弗他利支派的人,在第一任丈夫死掉之後,再嫁給推羅人。巧匠希蘭才藝出衆,擅長用金、銀、銅、鐵、石、木製造器具,對漂染、雕刻和設計圖案也有非凡的技藝(王上7:13-45;代下2:13-14/4:11-16)。
“巧匠”按照《聖經》原文的字面直接翻譯,就是“有智慧的人”。在摩西做會幕時,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並一切心裡有智慧的,就是蒙耶和華賜智慧、聰明,叫他知道做聖所各樣使用之工的,都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做工(創36:1)。但此次建造聖殿,所羅門王卻寧可相信推羅的巧匠勝過耶路撒冷的巧匠。做會幕時,凡耶和華賜他心裡有智慧,且受感前來的,就可以為神擺上。但是現在所羅門的看法不一樣了,一切都要最好的,所以巧匠也要最出名最有才華的。我們會不會在服侍時,都要找專家,而忘了智慧是從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