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2:5-6 他們回答說:「在猶太的伯利恆。因為有先知記著說:  『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

根據台灣聖光神學院的資料,聖經中至少有兩個伯利恆:其一是位於拿撒勒西北方約11公里、現代名為Beit Lahm之處。這村鎮在約書亞分地時,是在西布倫境內(書19:15)。這地很可能是士師以比讚(Ibzan)的家鄉(士12:8, 10)。其二就是大家所熟知、耶穌誕生之處的伯利恆。這市鎮位於分水嶺路偏東、在耶路撒冷以南8公里,海拔約762公尺之處。

伯利恆這名的「伯」字,源於希伯來文的bayit,意思是house(家或廟宇)。至於「利恆」的lehem,據說是由於在遠古時代,這裡曾供奉著米所波大米的兩位與農業有關的神明、名叫Lahmu和Lahamu。

在「七十士譯本」中,雅各把伯利恆列在分為猶大土地中的第九區,並說迦勒從第二任的妻子以法他所生的孫子薩瑪(Selma)被稱為「伯利恆之祖」(代上2:51)。

伯利恒有幾個小故事,一是士師記記載的,有一位利未人在伯利恆寄居。「這人離開猶大伯利恆城,要找一個可住的地方;行路的時候到了以法蓮山地,走到米迦的家…」(士17:7-9)。其二,伯利恆又是以法蓮山地那邊的一位利未人之妾的家鄉。由於這個人的妾之被基比亞人凌辱至死而引起的一場支派戰爭,使得便雅憫支派險些被滅絕(士19-20)。其三,伯利恆原是以利米勒和拿俄米的家鄉,他們曾因伯利恆地遭遇饑荒而移居摩押地。以利米勒和拿俄米是大衛王的先祖。當撒母耳膏抹大衛為以色列的第二位王以後,伯利恆成為很重要的地方(撒上16:1-13)。

所羅門王的兒子羅波安因為國家分裂,為要保護國都耶路撒冷,就在猶大和便雅憫地修復、重建周圍的十五個城邑,作為堅固保障城時,也包括伯利恆在內(代下11:5-10)。猶大南國被滅之後70年,所羅巴伯帶著被擄到巴比倫的人回來時,其中有123人是伯利恆人(拉2:21)。這是伯利恒的一些歷史。它顯然被看為一個不出色的小城,只是耶路撒冷週圍的保障城之一。在人的眼中可能不怎麼重要。

但是神藉著先知彌迦說了一個預言:「伯利恆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做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這個預言使伯利恒從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城變成了眾人朝聖之地。第一座「主誕堂」(Church of Nativity),就在傳統認為是「耶穌誕生洞」(Cave of Jesus’ birth)之上被建築起來。從那之後到如今,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去朝聖,緬懷當年耶穌的降生。

在神的眼中,伯利恒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主耶穌在此降生。你可能覺得自己渺小位卑,但是你心中若有主耶穌降生之處,你在神的眼中也必然不是最小的,而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的心中有祂寶貴獨生子的住處。



《美哉小城》(小伯利恒歌)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1]
美哉小城,小伯利恆!你是何等清靜!
無夢無驚,深深睡著,群星悄然進行。
在你漆黑的街衢,永遠的光昭啟;
萬世希望,眾生憂驚,今宵集中於你。

[2]
因馬利亞誕生聖嬰,天上天軍齊集,
世界眾生酣睡正深,天軍虔敬守夜。
晨星啊,同來頌揚,同來禮拜虔誠,
同來感謝至尊上主,同祝世界和平!

[3]
宏愛上主,至大恩典,普賜信仰的人,
何等莊嚴,何等安靜!肉耳不能聽聞。
在這有罪的世界,救主悄然降生;
幾百虔誠謙恭心門,開了!主必降臨。

[4]
求伯利恆至聖嬰孩,此刻從天降臨,
除盡我罪,進入胸懷,今日生於我心。
欣聞天軍傳消息,群生快樂無涯;
以馬內利,神入團契,千秋萬古永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