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24:17 你仇敵跌倒,你不要歡喜;他傾倒,你心不要快樂。
提摩太後書4:3-4 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
腓立比書4:8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總是對壞消息特別敏感?打開新聞,天災人禍、醜聞敗露、權力鬥爭總能佔據頭條,而那些正面、溫暖、具建設性的消息,反而往往被忽略。為什麼我們會如此?
從始祖在伊甸園中選擇悖逆神開始,人類就進入墮落的生命,保羅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馬書3:23)這種墮落的生命讓人心被黑暗吸引,耶利米書17:9指出:「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壞消息往往涉及人性的陰暗面,謊言、背叛、鬥爭、災難與報復,這些不只是吸引注意,更在某種程度上「與我們內心的敗壞共鳴」。
壞消息帶來的不是單純的知情,而是一種「情緒補償」。當有權有勢者跌倒,或道貌岸然者露出醜聞,許多人內心會產生某種樂見報應的快感。箴言24:17教導:「你仇敵跌倒,你不要歡喜;他傾倒,你心不要快樂。」這節經文直指人心那種幸災樂禍的傾向,提醒我們:即使壞人遭遇困境,我們也不該以此為樂。
使徒保羅指出人會越來越不耐聽真理:「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提摩太後書4:3-4)在今日的資訊洪流中,壞消息常常聳動、戲劇性、充滿張力,它滿足我們「想被刺激」的情緒慾望。即便這些消息未必真實,或與我們無關,我們仍願意花時間閱讀、分享甚至評論。
今日媒體生態正是對人性傾向的回應:負面標題點擊率高,演算法自然強化這類內容。新聞不是單純反映世界,而是根據「我們關注什麼」去重塑世界。這是為何保羅勸誡我們:「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立比書4:8)
路在哪裡?神的心意不是我們活在對世界的焦慮與控訴中,而是作光作鹽,主動參與祂的重建工作。聖經中的先知不只是揭露罪惡,更宣告希望與復興。耶穌自己更是壞消息時代中的「好消息」(福音):「主的靈在我身上…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加福音4:18-19)
若我們要效法基督,就應學習尋找「什麼正在變好」,報導真光、活出盼望。
好消息
**林大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