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25:10-22   10 「要用皂莢木做一櫃,長二肘半,寬一肘半,高一肘半。 11 要裡外包上精金,四圍鑲上金牙邊。 12 也要鑄四個金環,安在櫃的四腳上,這邊兩環,那邊兩環。 13 要用皂莢木做兩根槓,用金包裹。 14 要把槓穿在櫃旁的環內,以便抬櫃。 15 這槓要常在櫃的環內,不可抽出來。 16 必將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裡。 17 要用精金做施恩座,長二肘半,寬一肘半。 18 要用金子錘出兩個基路伯來,安在施恩座的兩頭。 19 這頭做一個基路伯,那頭做一個基路伯,二基路伯要接連一塊,在施恩座的兩頭。 20 二基路伯要高張翅膀,遮掩施恩座。基路伯要臉對臉,朝著施恩座。 21 要將施恩座安在櫃的上邊,又將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裡。 22 我要在那裡與你相會,又要從法櫃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間,和你說我所要吩咐你傳給以色列人的一切事。

1981年電影《印第安納瓊斯: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以冒險與神祕的風格演繹了「尋找失落約櫃」的傳說。劇情純屬虛構,然而聖經中的約櫃在哪裡?倒是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想要探索尋得的奧秘。

約櫃是神在西奈山指示摩西所造的至聖器物,用皂莢木製成,外包純金,內放十誡法版,象徵神與祂子民立約的核心。約櫃是神與摩西相會之處,也是傳達神旨諭令的地方(出埃及記25:10-22)。

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的歲月中,約櫃安置在會幕的至聖所,每當百姓啟程,約櫃總走在前頭,引導他們前行(民數記10:33-36)。進入應許的迦南地,約櫃帶領百姓過約但河(約書亞記3章)、攻耶利哥城(約書亞記6章),顯出神的能力與同在。征戰停歇之後,安置約櫃的會幕被設立在示羅,成為全國敬拜的中心(約書亞記18:1)。

然而,在混亂的士師時代,以色列人將約櫃當成戰場上的護身符,最終戰敗於非利士人手中,神的約櫃被擄去(撒母耳記上4:1-11)。擁有約櫃卻導致非利士人連番受災,不得不歸還約櫃,它被安置在基列‧耶琳一戶人家中長達二十年(撒母耳記上7:1-2)。

大衛王登基後,渴望恢復敬拜的中心,他熱切地將約櫃迎回耶路撒冷。雖一開始因不遵守律法而發生悲劇,最終大衛悔改,按神的方式歡然迎接約櫃進入錫安(撒母耳記下6:1-19)。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聖殿後,約櫃被安置在至聖所,象徵神榮耀的同住。

然而,在南北國末期(主前586年),南國猶大被巴比倫滅國,尼布甲尼撒二世將耶路撒冷全城洗劫一空,拆毀城牆、聖殿、王宮和民居,約櫃從歷史中消失,再無確切記載。

約櫃已不復見,但它所預表的「神與人同在」在耶穌基督裡完全實現。從曠野到聖殿,從戰場到敬拜中心,約櫃的歷程見證了一個真理:神渴望居住在祂百姓中間,引導他們、赦免他們,並與他們立永約。

「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 21:3-4)

神的帳幕在人間


**林大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