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煜智

前幾天,俄羅斯發生了一場八級以上的大地震,造成許多人傷亡。新聞裡,那些倒塌的建築、驚慌逃生的人群,讓我心裡很沉重。

我們可能會想:這是不是神的懲罰?是不是那些受災的人特別有罪,所以才會遭遇這樣的苦難?

不只是我們這麼想,兩千年前的人也一樣。

西羅亞樓倒塌:不是特定人的罪

耶穌時代,有一座樓倒塌,壓死了十八個人。當時的人立刻議論:「這十八個人是不是比其他人更壞,才會死得這麼慘?」

耶穌怎麼回答呢?

「你們以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嗎?不是的!我告訴你們,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路 13:4–5)

耶穌直接否定了「災難=更有罪」的想法。那十八個人並不比其他人更壞,災難不是針對他們的懲罰,而是一個提醒:我們都需要悔改。

我們活在一個墮落的世界,地震、疾病、戰爭、死亡,都是罪進入世界後的結果。沒有誰能因「我沒遇到災禍」就說自己更好。每一次的災難,其實都在提醒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都離開了神,需要回轉。

約伯三個朋友:錯誤的判斷

這種想法,在約伯的故事裡更明顯。

約伯在一夜之間失去兒女、財產、健康。他的三個朋友本來是來安慰的,卻用盡各種理由說:「約伯,一定是你得罪了神,才會這樣!」

結果呢?神在最後責備這三個朋友:「你們沒有說真理。」(伯 42:7)

很多時候,我們在別人受苦時,也會像約伯的朋友一樣,不自覺地去判斷、去解釋,甚至去指責。可是這樣的話語,對受苦的人沒有幫助,只會讓他們更痛。

生來瞎眼的人:神的作為

在約翰福音第九章,門徒看見一個生來瞎眼的人,也問耶穌:「是這人犯了罪呢?還是他父母犯了罪,叫他生來就瞎眼?」

這問題跟約伯的朋友、跟看待西羅亞樓倒塌的群眾是一樣的邏輯:苦難一定是誰做錯了。

耶穌回答:「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約 9:3)

耶穌看苦難的角度跟我們完全不同。我們總想找出「誰的錯」,但耶穌說:在破碎裡,神要彰顯祂的榮耀。

那位瞎子後來真的看見了,還成為眾人面前的見證。苦難並不是神遺棄的記號,反而可能是神施恩、彰顯榮耀的舞台。

神要我們聽見什麼?

當我們看見俄羅斯地震的新聞,或世界上任何一場災難,我們最自然的反應,是想找原因、找罪魁。

可是聖經提醒我們:

  • 災難不是別人「特別有罪」的證據。
  • 它提醒所有人:生命是脆弱的,我們都需要悔改。
  • 它也呼召我們,在苦難中不要論斷,而是去安慰、去陪伴、去禱告。

在《啟示錄》裡,耶穌對七個教會說話。每個教會的問題不同,但每一封信最後都說:「有耳的,就應當聽。」

神要我們聽見什麼?不是去指責別人的錯,而是聽見祂對我們的呼召:悔改、回到祂面前,讓祂在我們的破碎中施行拯救。

在破碎裡看見恩典

西羅亞樓倒塌、約伯的苦難、生來瞎眼的人、俄羅斯地震……這些事件看起來充滿絕望,但聖經告訴我們另一條路:

  • 災難是悔改的提醒,不是特定人的刑罰。
  • 苦難是神榮耀的舞台,不是祂遺棄的證據。
  • 我們不應該做約伯的三友去論斷,而是學像基督,醫治瞎眼的人,帶來安慰和盼望。

今天,無論我們是否身處災區,神都在呼喚我們:「有耳的,就應當聽。」

願我們不被論斷的眼光捆綁,而是在災難與苦難中,更深地悔改,倚靠那位掌管萬有、能將破碎變為恩典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