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安然
近日我和一位 17 歲的年輕姊妹傾談,她在英國讀書,父母都是信徒。她近年發現自己被同性吸引,加上對教會某些傳福音手法有保留,令她對信仰的疑問愈來愈多,很想找人傾談。
信二代思辨信仰
她從小到大都是虔誠信徒,熱心事奉,只是最近開始質疑信仰,覺得自己未接觸過「外面的世界」。身為信二代的我完全明白她的現況,這常是成熟信徒的必經階段。我們小時候可能有「被決志」的經驗,長大後才從二手信仰重新決志。當看到教會有些不完美的做法,加上自己的一些掙扎,會令我們更深入反思信仰,甚至成為更深入相信的契機。
由於她有點混亂,較難清楚表達思緒,我透過是非題得知她並非想離開信仰,而是很想重拾昔日對信仰的熱情,但她覺得內心的同性吸引似乎和基督教信仰相矛盾。她認為同性吸引是天生的,但基督教認為這是罪。
兩個律的交戰
聆聽她的分享和最掙扎的地方後,我說:「其實你的情況和基督教信仰不單沒有矛盾,更是基督教的核心。」我和她分享基督教重視的原罪觀,正是指出人天生就有犯罪的吸引和渴望,會不知為何渴望遠離神的心意。因此從信仰角度看,天生不代表沒有問題,加上現時未有證據指同性吸引是先天的。而每個人都有得罪神的傾向,例如女士對丈夫以外的男子產生不能抗拒的渴望,但她仍可選擇遠離令她容易犯罪的環境,選擇專一;一如網上潮語「心動是本能,忠誠是選擇」。罪的吸引不同於罪的行為。
心中同時出現喜歡同性和不想自己喜歡同性的矛盾也很正常。保羅也說心中有兩個律交戰,分別是喜歡神的律和犯罪的律。昔日教父奧古斯丁曾犯姦淫,他同樣指有兩個律交戰。若認為思想行為上聖潔無罪的人才有資格親近神,這是異教,不是基督教。耶穌來到地上並非找聖潔無罪的人,而是找為罪感到痛苦、求神開恩憐憫的人。
從罪裡經歷主恩
有時我們可能不明白,為何不可以順暢事奉神,沒有半點瑕疵?但我們很多時心中都有一根「刺」,神沒有拿走,它提醒我們要天天順服神,不致驕傲,甚至可誇自己的軟弱,突顯神在我們身上的恩典。正如馬丁.路德所說,基督徒在地上同時是聖徒和罪人,在神眼中我們因耶穌代贖而被稱為無罪,但本質上仍是罪人,仍需要在教會羣體彼此認罪,求聖靈加力,醫治我們。
女生說以前上教會聽過我提及的一些詞彙,但從未深入思考,現在了解更多和真正應用在生命中。罪指出人需要醫治的地方,把人引到耶穌的醫治中,這正是福音。同性吸引只是她生命裏其中一個狀況的表徵,需要耶穌的醫治來復元。
(作者是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總監,入學校和教會講解合乎真理的情性教育)
本文原刊載於《傳書》雙月刊總192期(2024年12月號)
原名: 年輕信二代性傾向和信仰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