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14:7 亞瑪謝在鹽谷殺了以東人一萬,又攻取了西拉,改名叫約帖,直到今日。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14:1-22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耶戶→約哈斯→約阿施→耶羅波安(二世) →撒迦利雅
猶大王約阿施不顧耶和耶大救他和撫育他長大成人的情份,叫人用石頭打死了耶和耶大的兒子祭司撒迦利亞,當他患重病在床時,他的臣僕背叛他,為撒迦利亞報仇,把他殺死在床上。約阿施死後,他的兒子亞瑪謝登基,一堅定,就把殺他父王的臣僕殺了。這事假如發生在北國以色列,王位早就被篡,但是在猶大南國裡,不管發生何事,王位還是回到大衛的後裔身上。可見神是一個何等信實的神,祂持守與大衛所立的約直到永遠。所以一個人的敬虔深深地影響到他的後代,一個人的悖逆也會使後裔遭到咒詛。信仰,從來不是你一個人的事。
在〈歷代志〉下廿五章把亞瑪謝去攻打以東的事記載得詳盡一些:亞瑪謝招聚猶大人,按著猶大和便雅憫的宗族設立千夫長、百夫長,又數點人數,從二十歲以外,能拿槍拿盾牌出去打仗的精兵共有三十萬。又用銀子一百他連得,從以色列招募了十萬大能的勇士。有一個神人來見亞瑪謝,對他說:「王啊,不要使以色列的軍兵與你同去,因為耶和華不與以色列人以法蓮的後裔同在。 你若一定要去,就奮勇爭戰吧,但神必使你敗在敵人面前,因為神能助人得勝,也能使人傾敗。」亞瑪謝問神人說:「我給了以色列軍的那一百他連得銀子怎麼樣呢?」神人回答說:「耶和華能把更多的賜給你。」於是亞瑪謝將那從以色列召來的軍兵分別出來,叫他們回家去。故此,他們甚惱怒猶大人,氣憤憤地回家去了,在回去的路上到處搶劫殺人。
有了神人的應許,亞瑪謝壯起膽來,率領他的民到鹽谷,殺了西珥人一萬;又生擒了一萬,帶到山崖上,從那裡把他們扔下去,以致他們都摔碎了。奇怪的是,亞瑪謝打了勝仗之後,卻把西珥(以東)的神像帶回去叩拜。假如以東打勝,拜他們的神還有一點道理,因為以東得勝;但是以東人都打敗了,怎麼還把一個打輸的神像帶回來呢?反而離棄那個使他得勝的耶和華神?他的心何等地愚蠢,且缺乏智慧!神差先知去見王,王反而罵他。
亞瑪謝打了勝仗,不歸榮耀於神,反而心高氣傲,要去打以色列北國。那時候的北國正好是以色列王約阿施連連打勝亞蘭之時(記得耶和華的得勝箭嗎?),神要責罰那沒有良心,也沒有智慧的猶大王亞瑪謝,猶大人被以色列人打得落荒而逃。不但耶路撒冷的城牆被拆毀,殿裡和王宮裡的金銀和器皿都被拿走,還有人被抓去做人質,敗得好慘好慘。以色列王約阿施在戰前說了一個比喻諷勸猶大王:“黎巴嫩的蒺藜差遣使者去見黎巴嫩的香柏樹,說:‘將你的女兒給我兒子為妻。’後來黎巴嫩有一個野獸經過,把蒺藜踐踏了。”形容猶大國是黎巴嫩的蒺藜,不知好歹,不自量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以色列北國則是黎巴嫩的香柏樹,猶大國高攀不起。蒺藜和香柏樹怎能相比較?連普通的野獸經過都可以踐踏蒺藜。所以不要不自量力了。
後來耶路撒冷有人背叛亞瑪謝,猶大王亞瑪謝逃到拉吉,叛黨就派人到拉吉把他殺了。他喜歡去叩拜敗給他之以東人的神像,神就讓他嚐嚐失敗和勝利的不同,希望他醒醒腦吧。在我們的人生裡,是否也懂得判斷偶像和耶和華神之不同呢?但願我們有從上而來的智慧,能夠辨別真神與假神的區別。亞瑪謝被殺後,他的兒子亞撒利雅,又名烏西雅,接續他做王,是一個非常有科學頭腦的王,在猶大國有不少的發明。
以色列王約阿施死後,他的兒子耶羅波安二世繼位。在此時,以色列和猶大都興起了兩位復興王國的大王,他們的智慧和軍功在歷史上都留下了許多令人讚嘆的功蹟,好像是迴光返照,忽然之間,兩國都因這兩位國王而變得富強壯大。神在這事上有何用意呢?
“神能助人得勝,也能使人傾敗”,這是一句神藉著先知提醒我們的話。人生的勝敗本是平常,若是因為一時的勝利就衝昏了頭,那麼剩下的日子怎麼過呢?亞瑪謝起初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得勝以東就忘記神的恩典,還臆想去打敗以色列。他在勝利中迷失,竟拿一個戰敗國的神像來取代耶和華神,連普通的邏輯都沒法解釋。因此在和以色列的戰役中全軍覆没。不要在成功時忘記神的恩典,也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因為“神能助人得勝,也能使人傾敗”,讓我們不管在成功或失敗時,都能學習敬畏神,記得神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