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 11:14 撒母耳對百姓說:「我們要往吉甲去,在那裡立國。」

閱讀經文:〈撒母耳記上〉 11:1-15

基列雅比,這個名字聽起來耳熟嗎?還記不記得在〈士師記〉裡,當以色列人要和便雅憫人作戰時,曾在主前立誓,若不出來一起作戰的,便要把他們殺死。結果查出雅比人沒有出來應戰,因此便把他們的男人和已婚婦女都殺掉,搶走了他們四百個處女,給剩下的便雅憫人為妻,以留後代。掃羅是便雅憫人,因此他很有可能也是便雅憫人和雅比人聯姻的後代之一。雅比人遇到麻煩了,掃羅會如何?以前他只是一個小老百姓,現在他是以色列王了,雖然還要趕牛耕地,究竟會有何不同?

雖然在舊約聖經裡沒有註明這件事的背景,但是在死海古卷裡找到的撒母耳記卻有這段記載:Nahash, king of the children of Ammon, sorely oppressed the children of Gad and the children of Reuben, and he gouged out a their right eyes and struck terror and dread in Israel. There was not left one among the children of Israel bey[ond the Jordan who]se right eye was not put out by Nahash king of the children of Ammon; except that seven thousand men fled from the children of Ammon and entered Jabesh-Gilead. About a month later Nahash the Ammonite went up and besieged Jabesh-Gilead. 這段英文的大意是:當時的亞捫人迫害以色列人,已經戰勝了河東地的魯本和迦得支派,他們的右眼都被剜了,但是其中有七千人逃到基列雅比。這件事使整個以色列都震驚且嚇壞了。大約在一個月後,亞捫人圍攻基列雅比,就是要把那些逃掉的人和基列雅比人的眼睛也都剜出來。(資料取自Wikipedia)

雅比人要求亞捫人給他們七日的期限,亞捫人很爽快地答應了,他們胸有成竹,認定以色列裡沒有人可以來救他們。神的時間就是如此巧妙,掃羅在此時被揀選為王,不找他,還找誰呢?當撒母耳油膏掃羅之後,要他趁時而作,就是有機會時要好好表現一番,使人服他,因為神與他同在。這不就是個機會嗎?一個王的主要職責,不就是保護他的百姓嗎?

因此當掃羅聽見百姓的哭聲時,他就去問個明白,立刻探取行動,把他的兩條牛切成塊子,傳信息到以色列的全境。在〈士師記〉裡,那個利未人也是這樣把他的妾切成十二塊,傳到以色列四境。這真是一種鮮血淋灕的電報,讓人知道這是最緊急的通知,不得延誤。以色列人和猶大人加起來共有卅三萬人出來跟隨掃羅。在《聖經》裡,我們經常會看到猶大支派被分別於以色列人之外,因為君王從猶大而出,基督也是從猶大支派而出。每一次抽籤打仗,神都要猶大支派先打頭陣。猶大支派在以色列中一直是處於領袖的位置。

掃羅在這場戰役中顯出了他的軍事才華,把亞捫人殺得七零八落。制服了亞捫人。百姓因此對掃羅心服口服,再沒有人反對他作王了。甚至要把以前反對反羅作王的人拉出來處死。但是掃羅說:“今日耶和華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殺人。”這是一句很重要的話,因為以後的掃羅和現在的掃羅就有點不同了。變為新人的掃羅和那個躲在器具中,讓人找不到的掃羅判若兩人。以前害羞又膽怯,現在卻充滿了為以色列人奮鬥的意氣,並且在得勝後懂得把榮耀歸給神,明白是因為神藉著他的手去施行拯救。神既然施行拯救,他怎麼可以去殺自己人呢?他能包容曾經反對他的人。

吉甲,這個名字聽起來是否也很耳熟呢?這名來自希伯來文galal「滾動」,其意思可能是「〔石頭的〕圓圈」或「輥動」。以色列人進軍迦南,渡過約但河後,以色列人在這裡接受割禮;神便以這名字「輥動」的意思,來提醒以色列人他們是被神拯救離開埃及的:「今日我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輥去了」(書5:9)。

吉甲位於約旦河和耶利哥之間,是以色列人進迦南停留的第一站。約書亞在這裡立了十二塊從約旦河帶上來的石頭,為以色列人行割禮;嗎哪停了,以色列人開始吃人間煙火;又以此為基地,發動對迦南各地的攻擊;也是在吉甲,約書亞為以色列人制籤分地。現在撒母耳在這裡為以色列人立國,正式立掃羅為王,再沒有反對的聲音了。神為掃羅建立了威信,得到王權的掃羅從此以後會做一個尊重神的王嗎?有人說,人的心就像茶葉一樣,若不丟到熱水裡,就不能知道他真正的性情如何。讓我們再等一等,看看這杯茶的味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