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 11:14 撒母耳对百姓说:「我们要往吉甲去,在那里立国。」
阅读经文:〈撒母耳记上〉 11:1-15
基列雅比,这个名字听起来耳熟吗?还记不记得在〈士师记〉里,当以色列人要和便雅悯人作战时,曾在主前立誓,若不出来一起作战的,便要把他们杀死。结果查出雅比人没有出来应战,因此便把他们的男人和已婚妇女都杀掉,抢走了他们四百个处女,给剩下的便雅悯人为妻,以留后代。扫罗是便雅悯人,因此他很有可能也是便雅悯人和雅比人联姻的后代之一。雅比人遇到麻烦了,扫罗会如何?以前他只是一个小老百姓,现在他是以色列王了,虽然还要赶牛耕地,究竟会有何不同?
虽然在旧约圣经里没有注明这件事的背景,但是在死海古卷里找到的撒母耳记却有这段记载:Nahash, king of the children of Ammon, sorely oppressed the children of Gad and the children of Reuben, and he gouged out a their right eyes and struck terror and dread in Israel. There was not left one among the children of Israel bey[ond the Jordan who]se right eye was not put out by Nahash king of the children of Ammon; except that seven thousand men fled from the children of Ammon and entered Jabesh-Gilead. About a month later Nahash the Ammonite went up and besieged Jabesh-Gilead. 这段英文的大意是:当时的亚扪人迫害以色列人,已经战胜了河东地的鲁本和迦得支派,他们的右眼都被剜了,但是其中有七千人逃到基列雅比。这件事使整个以色列都震惊且吓坏了。大约在一个月后,亚扪人围攻基列雅比,就是要把那些逃掉的人和基列雅比人的眼睛也都剜出来。(资料取自Wikipedia)
雅比人要求亚扪人给他们七日的期限,亚扪人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胸有成竹,认定以色列里没有人可以来救他们。神的时间就是如此巧妙,扫罗在此时被拣选为王,不找他,还找谁呢?当撒母耳油膏扫罗之后,要他趁时而作,就是有机会时要好好表现一番,使人服他,因为神与他同在。这不就是个机会吗?一个王的主要职责,不就是保护他的百姓吗?
因此当扫罗听见百姓的哭声时,他就去问个明白,立刻探取行动,把他的两条牛切成块子,传信息到以色列的全境。在〈士师记〉里,那个利未人也是这样把他的妾切成十二块,传到以色列四境。这真是一种鲜血淋漓的电报,让人知道这是最紧急的通知,不得延误。以色列人和犹大人加起来共有卅三万人出来跟随扫罗。在《圣经》里,我们经常会看到犹大支派被分别于以色列人之外,因为君王从犹大而出,基督也是从犹大支派而出。每一次抽签打仗,神都要犹大支派先打头阵。犹大支派在以色列中一直是处于领袖的位置。
扫罗在这场战役中显出了他的军事才华,把亚扪人杀得七零八落。制服了亚扪人。百姓因此对扫罗心服口服,再没有人反对他作王了。甚至要把以前反对反罗作王的人拉出来处死。但是扫罗说:“今日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杀人。”这是一句很重要的话,因为以后的扫罗和现在的扫罗就有点不同了。变为新人的扫罗和那个躲在器具中,让人找不到的扫罗判若两人。以前害羞又胆怯,现在却充满了为以色列人奋斗的意气,并且在得胜后懂得把荣耀归给神,明白是因为神借着他的手去施行拯救。神既然施行拯救,他怎么可以去杀自己人呢?他能包容曾经反对他的人。
吉甲,这个名字听起来是否也很耳熟呢?这名来自希伯来文galal「滚动」,其意思可能是「〔石头的〕圆圈」或「辊动」。以色列人进军迦南,渡过约但河后,以色列人在这里接受割礼;神便以这名字「辊动」的意思,来提醒以色列人他们是被神拯救离开埃及的:「今日我将埃及的羞辱从你们身上辊去了」(书5:9)。
吉甲位于约旦河和耶利哥之间,是以色列人进迦南停留的第一站。约书亚在这里立了十二块从约旦河带上来的石头,为以色列人行割礼;吗哪停了,以色列人开始吃人间烟火;又以此为基地,发动对迦南各地的攻击;也是在吉甲,约书亚为以色列人制签分地。现在撒母耳在这里为以色列人立国,正式立扫罗为王,再没有反对的声音了。神为扫罗建立了威信,得到王权的扫罗从此以后会做一个尊重神的王吗?有人说,人的心就像茶叶一样,若不丢到热水里,就不能知道他真正的性情如何。让我们再等一等,看看这杯茶的味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