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位傳道人互相影響接力完成的感人詩歌《耶穌一來》

作者:徐彬

引言:在剛過去的2022年歲末和2023年年初的日子裏,每天從國內所傳來的幾乎都是令人揪心的壞消息。隨著防疫政策的突然開放,家裏的親戚朋友們幾乎人人都被感染;醫院裏人滿為患,醫生和病人同時倒下;到處是缺醫少藥所引起的混亂和恐懼,甚至還伴隨著年邁老人的大量死亡,聞之讓人窒息,難以釋懷。然而就在此時,腦海裏浮現出教會孫約翰老牧師最近在主日敬拜時帶領大家唱過的一首歌,那就是《耶穌一來》(Then,Juses Came)。尤其是它的副歌:「耶穌一來,撒但權勢就粉碎;耶穌一來,抹去一切眼淚;除去幽暗,使痛苦變為甘甜;耶穌一來,萬事都要改變」;於是心情逐漸平靜下來,一邊反復地聽著歌曲,一邊去挖掘這首以往中文資料從未涉及過的詩歌創作背景,以撰寫詩歌背後的故事。

我先來介紹這首詩歌的作者奧斯瓦爾德·史密斯(Oswald Smith)的生平。史密斯1889年11月8日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敖德薩,但他的孩童及青少年時代都是在數百里之外的恩布洛度過的,因為他父親是那裏火車站的一名電報員。也正是這個近水樓臺的緣故他學生時所打的第一份零工也是在車站;當時他所做的具體工作是定時前往為車站的信號指示燈加添好煤油,然後再用滑輪將燈升到燈杆的高處。在那個時候誰也不會想到這位個子不比同齡人高的少年郎將來有一天會成為一名將福音的萬丈光芒帶到北美各地的著名宣教佈道家。而這一切又要從他16歲那年所參加的一次聚會說起。

1906年的那天是史密斯生命中重要的日子。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車站的一名旅客口中瞭解到有一位著名的傳道人正在多倫多舉辦佈道會。為此他說服了父親允許他曠課一天,和弟弟一起坐火車前去參加。

那次佈道會的舉辦地點是在多倫多的梅西音樂廳(今日羅伊·湯姆森音樂廳的前身)。來講道的牧師是芝加哥穆迪名下聖經研究學院院長,著名佈道家魯本·托尼(Reuben A. Torrey)。當史密斯兄弟倆趕到時會議已經是最後一天。到下午結束前托尼開始對台下的會眾呼召。當他依次按年齡喊到“從16歲到二十歲願意信主的人請上臺前來”的時候,被感召的史密斯也隨著許多青年人的腳步一起上臺,決志歸入主耶穌的名下;但與眾不同是,此時的他心中已萌發了一個志向,就是一定要成為像這位托尼一樣成為一名大有能力的宣教士和佈道家。

佈道會雖然結束了,但這一志向卻仍然時刻在他心中激蕩,而且一天比一天強烈,讓他無法平靜下來。為此他居然還別出心裁想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設法離開家前往一個較遠的鄉村,找到一個無人認識他的小教堂,然後請那裏的牧師允許他上臺講一次道,由此來驗證他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如果不成功,那就證明現在自己還沒有被神召喚,…。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他還不至於那麼衝動。不久之後他看到多倫多一家聖經學院正在夜校招生,於是他立即前往報名,成了一名學生。

在那家聖經學院就讀的第二年,史密斯終於有了一次可以申請講道的機會。得此消息後他一度激動得跪在房間的一個角落裏祈禱,求神指引為他開路。但到了臨近時他卻退縮了,因為許多白天似乎已經想好的內容一到了晚上在頭腦中便變成空白, …。

史密斯知道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於是他老老實實地花了數年時間,碾轉於好幾個不同的學校去系統地學習聖經和神學課程,其中包括在著名的芝加哥麥考密克神學院(McCormick Theological Seminary)就讀了三年。在這期間他也曾經幾次申請過去海外宣教的工作,但都因健康原因未被相關機構批准。

1915年正式完成了神學裝備的史密斯被任命為南芝加哥長老會福音部的牧師,開始了他的第一份事工。從那一年起的11年期間他先後在美加好幾個教會牧會擔任牧師,成績斐然。儘管他的講道水準隨著服事生涯的繼續已經變得越來越成熟,但年輕時成為宣教士和佈道家的那個抱負依然還在激勵著他。終於在1926年他辭去了牧師職位,轉去“加拿大東部基督教和傳教士聯盟”任職;之後他又加入“全球基督教信使會”,全力投身於各項宣教事工之中。

時間來到了1928年,史密斯的心中產生了一個異象,就是要充分使用上帝給他的恩賜和能力自己去成立一個獨立的組織來推動世界各地的宣教工作。為此他回到了多倫多。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後,在9月的一天他再次來到當年他決志的那個梅西大廳,正式宣佈成立“人民教會”(People Church),並在次年在教會下專門成立了“宣教協會”(Peoples 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具體負責宣教事業。若干年後它所聯合的宣教機構團體在加拿大境內已經多達80多個,每年所得的宣教募捐高達數十萬美元,持續地支持著世界各地數以百名的宣教士。史密斯個人更是頻繁地前往世界各地佈道,成了一名和當年魯本·托尼一樣的著名佈道家。

以下的左上圖是如今的羅伊·湯姆森音樂廳,當年史密斯在它的前身梅西音樂廳決志並在1928年宣佈成立人民教會;下二圖為今日人民教會的內外景照片▼

史密斯從1915年神學院畢業到1958年退休,致力於佈道和宣教事工43年,前後出版過35本福音專著,總發行量高達600萬冊。他去世之後被美國著名的葛培理牧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結合了牧師、讚美詩詩人、宣教領袖和福音傳播者數種身份的最偉大人物。”作為一名聖詩詩人他一生寫過1200首聖詩,而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今天我要介紹的《耶穌一來》。

這首詩歌創作於1939年。雖然那時史密斯已經是一名知名的佈道家,但若問這首詩歌的創作題材和靈感卻是來自於另外兩位傳道人:他們的名字分別叫哈利· 列默(Harry Rimmer 1890–1952)和霍默· 羅德希弗(Homer Rodeheaver 1880-1955)。

這兩位傳道人中我們先來介紹哈利· 列默。他的經歷也十分傳奇。他出生在北加州,年輕時曾是一名職業拳擊手,後來因受到一名街頭佈道人的影響而信主,繼而前往三藩市神學院就讀,畢業後進入長老會擔任牧師。他一生中花費了極大精力去致力於如何通過科學來證明聖經正確無誤,甚至還專門為此去學習有關課程,並成立一個實驗室來驗證聖經中的記載。但這些並不影響他同時還是一名優秀的牧者和佈道家。年輕時列默就加入了基督教青年會(YMCA),專門負責去各地高中學校作巡迴佈道演講。1934年明尼蘇達州德盧斯的第一長老會教會聘請他擔任牧師,其條件之一就是每年要有6個月時間用於寫作和佈道。而《耶穌一來》這首詩歌的主題內容正是和他在這家教會服事期間的一次講道有關。

1939年5月的一個主日,列默應邀前往某地佈道。當天他講道的內容與約翰福音的第11章有關,說的是耶穌讓已經死去四天的拉撒路死裏復活,從墳墓裏走了出來的偉大神跡。列默在講述上述內容時分成了兩部分。前面提到拉撒路從病重到去世的過程以及他的兩個姐姐馬大、馬利亞為此悲痛欲絕的反應,然後他表情突然变得肅穆並且停頓了下來。此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牧師即將要說出的話;只見牧師揮動手臂,用完全不同於剛才的高昂語調歡呼道:“接著,耶穌來了,祂改變了一切!”

那一刻台下所有會眾的心靈都被震撼到了,其中就包括前面我提到的那位霍默·羅德希弗 。他究竟是何許人也?他和這首《耶穌一來》詩歌的創作有什麼關係?請允我進一步道來。

羅德希弗也是一位名人,他被譽為那個時代美國福音宣教士、音樂指揮、音樂出版商、福音歌曲作曲家和聖樂唱片錄製行業的先驅。他很早起就跟當地的一名音樂家學會了小號,後又改吹了長號。在美西戰爭期間他曾經入伍成為軍樂團的長號手。退伍後開始了他的福音音樂事奉之路。在數十年期間他先後加入兩個著名的宣教團隊擔任音樂總監,深受大眾喜愛。

羅德希弗在音樂事奉方面是個多面手。他不但能獨唱,擅長指揮,也非常善於使用各種方法來調動會眾的情緒。上臺時他常常手肘上掛著一枝長號,一旦發現會場的鋼琴聲不夠響亮時他就直接用長號來帶領會眾唱歌。作為指揮他曾經負責過参加人數多達25萬人聚會的詩歌敬拜。他還有一個特別的本事,能夠隨時隨地讓人與他一起唱歌。有一次他在高爾夫球場見到了正要進入比賽的億萬富翁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John D. Rockefeller)。兩人交談片刻後洛克菲勒竟然不惜推遲了比賽和他一起唱起了聖詩。

作為一名作曲家羅德希弗創作的聖詩並不多,但就這一首《耶穌一來》已經足夠讓他留名青史,被後人傳頌。那天羅德希弗是專程前來參加裏默的這場佈道會的。當他聽到列默大聲喊出“接著,耶穌來了,一切都改變了”這句話時,作為傳道人和作曲家他立刻敏感地想到這是一個絕佳的詩歌創作主題,但自己卻並不是詩人;於是他馬上想到了他的加拿大好友,詩人奧斯瓦爾德·史密斯。會後不久他便專門前去拜訪,請他就耶穌來了對人生命的改變這一題材創作一首聖詩,然後由他來完成譜曲,… 。就這樣,一首內容深刻,詩句優美,旋律感人的讚美詩歌經過這三位傳道人的相互影響和接力终于誕生了。詩歌問世後迅速傳遍歐美各地,成為一首經典的讚美詩歌。

以下三人從左起分別為牧師哈利·列默、詩人奧斯瓦爾德·史密斯和作曲家霍默·羅德希弗▼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歌。史密斯創作的詩歌原本有五節,其內容除了聖經中耶穌讓瞎子重見光明、使被鬼附捆綁者獲得自由、以及讓大痳風、聾啞等病人得到接納及醫治外,他還結合了自己年輕時一段在加拿大西海岸印第安人族群中傳教的特殊經歷,增加了失去了至親的家庭如何因耶穌的安慰而走出黑暗,以及因有耶穌的大能和同在如何幫助人們走出戰勝孤獨和悲傷,戰勝欲望和罪惡的相关內容。但中文的詩歌譯本只是選擇了前面的兩節。歌詞如下:

《耶穌一來》

孤單可憐,一丐者坐在路旁,
雙目失明,不能看見亮光,
緊握破衣,黑暗中戰兢不停,
耶穌一來,使他重見光明。

昔有一人,被邪鬼附上他身,
離別親友,淒涼獨住山墳,
惡者捆綁,傷害己體無人救,
耶穌一來,釋放他得自由。

(副歌)
耶穌一來,撒但權勢就粉碎;
耶穌一來,抹去一切眼淚;
除去幽暗,使痛苦變為甘甜;
耶穌一來,萬事都要改變。

耶穌一來對人的生命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在聖經中有太多的記載。除了詩歌裏提到的種種事例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在迦拿的婚筵上,當酒即將喝完的尷尬之時,耶穌一來,缸裏的清水頓時變成了美酒,使主人和賓客共享喜樂和满足。在撒瑪利亞的水井邊,那個因婚姻關係混亂為眾人不齒的婦人一遇到耶穌,心靈不但得到潔淨,本人還成了福音美好的使者。在耶利哥城,為人痛恨的稅吏長撒該一見到耶穌,馬上就認罪悔改,把自己財富的一半給了窮人,還按四倍賠償之前被他訛詐過的人。當耶穌被釘十架後,一度如同鳥獸散的門徒,一見到復活了的耶穌,絕望頃刻變成欣喜,平安和勇氣從此與他們相隨。…

以下即為反映耶穌一來使水變美酒、撒瑪利亞婦人蒙恩、稅吏長撒該悔改、和門徒生命改變的四張圖片▼

又何止如此!耶穌一來,世界都隨之改變。祂的誕辰成了全世界公元紀年的起點;祂捨身的十字架成了各國所有醫院救死扶傷的標誌;祂留下的教導改變了多少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祂對未來的預示不但已被以往無數歷史事實所證實,而且還正在一幕幕地發生在我们的眼前!

是啊,耶穌在上十字架前曾經對門徒說過將來必要發生的末世預兆:“一個民族要跟另一個民族爭戰,一個國家要攻打另一個國家。到處會有嚴重的地震、饑荒,和瘟疫,又有可怕的奇跡異象在空中出現。”(聖經現代譯本:路加福音21:10-11)回首剛過去的2022年,不正是如此!從年初俄羅斯悍然入侵烏克蘭,到年間多國發生的嚴重自然災害,乃至到年末新冠病毒如海嘯般地在中國大地蔓延,讓我們見證了世道有多少不堪,人間有多少滄桑,生命有多少無常!

然而,就像這首詩歌所說的:“耶穌一來,撒旦權勢就粉碎!” 這裏“撒但的權勢”其英文直譯就是“墳墓的力量”(tempter’s power),也就是因罪帶來的死權捆綁。是耶穌用祂在十字架上流出的寶血破除了死亡幽暗的權勢,讓所有信祂的人能夠重新回上帝愛的國度裏,生命從此就有了指望。不但如此,耶穌還要一直與你同在,“抹去你一切的眼淚”,“使痛苦變為甘甜”,並讓所有信祂的人“不至於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聖經標準譯本:約翰福音3:16)

親愛的朋友,在這世上唯有這位耶穌能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翰福音14:6);“在世上你們有患難,但你們放心,我已經勝了這世界”(約翰福音16:33);“天地都將過去,但我的話卻永遠長存!”(路加福音21:33)您,願意打開心門去迎接祂,成為你生命的主嗎?